王辉耀
9月3日-4日,我们即将迎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符合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利益,而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将深远影响两方人民。因此,笔者认为稳步推进新时期中非关系可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推动“非投行”和中非自贸区建设。非洲国家发展的主要困难之一就是缺乏资金的投入。尽管有世界银行、IMF等国际机构,以及中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每年向非洲国家捐助、投资,但这些资金仍远远不能满足非洲发展的需要。为了促进非洲国家的发展,尤其是非洲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借鉴亚投行的模式,发起成立非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造出普惠性、商业化的投融资模式和金融管理模式。
此外,非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还可以为未来非洲其他领域的投资银行提供借鉴意义,如非洲金融类银行、非洲工业企业类银行等。非洲基础设施银行还可以为在非洲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等方面提供金融支持,扩大同非洲的人民币结算和本币互换业务的规模。
与此同时,中国与非洲这对合作伙伴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充分发挥。未来,成立中非自贸区,既可以避免关税壁垒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当然了,中非自贸区建设也并非朝夕之间,可以首先考虑与部分国家先签订双边投资协定,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合作,形成范式,逐步形成中非之间的自贸区。
其次,加强中非企业合作,助力“非洲制造”。目前,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非洲,由此助推“非洲制造”模式创新。比如,华坚集团在埃塞俄比亚造鞋厂提供了6000多个职位,占了埃塞俄比亚鞋业出口50%以上。非洲国家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未来的非洲有望成为“世界工厂”。中国企业可充分总结这些企业与当地的合作模式,进而在其他地区推广利用。
事实上,中国民营企业在非洲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在非洲的工业园主要是以企业为主,比如埃塞俄比亚的东方工业园等。中非民营企业未来可以以工业园为平台加强合作,拉动当地企业发展工业园区,将单一工业园向整个工业体系、工业园区发展。
在这一基础上,中国应为中非企业搭好政策环境的平台,建立更多的双边、多边机制,帮助、引领中国民营企业走进非洲。同时政府也要做好指导,尤其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各个协会为在非企业服务,对破坏中国企业形象、无视行业规范的中国企业进行及时管理惩治,维护并提升中国产品在非洲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最后,推动双边人才交流与合作教育。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非洲是否可以发展起来的关键。中国可以帮助非洲开展人才方面的培训,建立符合当地发展水平的各类教育机构。注重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可以利用中非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的形式,为非洲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同时,设立公派留学非洲计划与奖学金制度,鼓励更多的中国学生赴非留学,以此培养出一批对非洲了解的中方人才,从而支撑我们的对非政策制定以及中非未来的合作。
我们看到中非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中非合作也面临着不少挑战。西方媒体极力鼓吹的新殖民主义论调等,都会对中非未来合作产生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加强中非在媒体、智库等领域的交流,加强双边理解,共同提升中非话语权,避免一些不实报道或言论对中非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为中非合作大局打下良好的舆论和民意基础。
只要我们坚信中非合作互利共赢的前景,不断改革创新中非合作模式,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中非合作将会继续成为国际间合作的典范,而这也是我们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作者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