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丽丽,闫梅霞,冯志伟,金银萍,许陪磊,王英平※
(1.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长春 130112;2.抚松县参王植保有限责任公司,吉林 抚松 134504)
种子的质量由种子的纯度、活力、健康状况等因素决定。种子品质是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种传病原菌可以导致种子不育、种子萎缩变小、变色、腐烂坏死和萌发力降低[1]。为保证种子质量,对种子进行健康检验尤为重要。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药用植物,以果实入药。五味子属(SchisandraMichx)全世界约有50种,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在我国约有20种,分布于西南、华南至东北地区。产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的习称北五味子(又称辽五味子),产于南方的习称南五味子,产于西北地区的习称西五味子[2]。五味子药、食兼用,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五味子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症。目前,国内已有报道的五味子真菌病害种类为黑斑病〔鹅掌揪链格孢(Alternaria liriodendri T.Y Zhang et J.Z.Zhang)〕[3,4]、根腐病〔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3]、茎基腐病〔木贼镰刀菌(F.equiseti)、茄腐镰刀菌(F.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5]、叶枯病[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Fr.)Wiltshire〕][6,7]、褐斑病[球状茎点霉〔Phoma glomerata(corad)Wollena ex Hoehapf〕][8]、白粉病〔五味子叉丝壳菌(Microsphaera schizandrae)〕[9,10]、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11]、锈病〔五味子春孢锈菌(Aecidiumschisandrae)〕[12]。北五味子是长白山地区特色的植物资源,近年来,人工栽培面积在不断增加,五味子病虫害也呈现出上升趋势,病虫害防治是北五味子栽培的重要技术环节[13]。目前,有辽宁省北五味子种子、种苗带菌检测研究的报道[14,15]。本试验以吉林省北五味子种子、种苗为对象进行健康检测,为种子、种苗标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病害防治奠定基础。
1.1 材料
2015年10月初分别收集于吉林省抚松县和吉林省昌邑区左家镇。种子样品8份(吉林省抚松县5份,吉林省昌邑区左家镇3份),每份约200粒~300粒;种苗样品10份(抚松县5份,左家镇5份),每份20株~30株。
1.2 供试材料处理
1.2.1 种子处理 每1份样品随机选取100粒种子,在无菌操作台中,50粒种子 3%NaClO无菌消毒3min~4min,无菌水冲洗3次;另外50粒种子3%NaClO消毒4min,无菌水冲洗3次,分开种壳和种仁,晾干待用。外部带菌检测随机取样50粒~100粒种子,无处理,待测。
1.2.2 种苗处理 取1cm~2cm长茎,3%NaClO消毒3min~4min,无菌水冲洗3次,用无菌手术刀平分为5段,每份样品处理10株,晾干待用。
1.3 检测方法
1.3.1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平板法 种子内部带菌检测:培养皿(直径9cm)中倒入10mL已灭菌 PDA制成平板。种子检测时将已处理好的10个整粒种子、10个种壳、10个种仁分别放入3个培养皿中;种苗检测时每个培养皿中均匀地放入已处理好的5段茎,1株种苗1个培养皿,25℃、光照和黑暗各12 h交替培养(培养皿应在灯下约25cm处,不堆叠放置)7d~10d。实验设置不放种子的空白对照,3次重复。
种子外部带菌检测:不消毒直接培养,每个培养皿中放置方法和数量与内部带菌检测一致。
肉眼观察菌落形态,立体显微镜20×观察真菌生长情况,100×观察辨认分生孢子,记录每平板中感染种子数,同时挑取单个菌落进行PDA分离纯化培养,获得纯菌株后PDA试管保存。
1.3.2 纸培养法 每个培养皿中放入2张灭菌滤纸,加入无菌水约10mL备用。检测方法同PDA平板法。
1.4 真菌鉴定
PDA平板法和纸培养法培养时将分离到的真菌分别进行纯化、镜检和转管保存。根据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参照《真菌鉴定手册》[16]进行鉴定。
2.1 种子带菌检测结果
2.1.1 种子外部带菌结果 种子外部带菌率 PDA培养法(32.11%~46.07%)稍高于纸培养法(22.47%~45.38%),种子外部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根霉属(Rhizopus sp.),分离频率分别为43.90%~75.07%、2.44%~21.2%、2.44%~10.15%。此外,还有镰刀菌属(Fusarium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木霉属(Trichoderma sp.)和毛霉属(Mucorsp.)。对比不同地区,抚松县种子外部带菌率比左家镇低13%左右。见表1。
2.2 北五味子种苗带菌检测结果
表1 北五味子种子外部分离真菌及分离频率Table 1 Genera and proportions of fungi isolated from S.chinensis seed suface
2.1.2 种子内部带菌结果 种子内部分离频率最高的是青霉属,分离频率为25.00%~71.42%。检验方法不同,实验结果有差异。与纸培养法相比,PDA法检测出的真菌种类多,共检出青霉属、镰刀菌属、链格孢属、木霉属、葡萄孢属(Botrytisspp.)、毛霉属和曲霉属8种,纸培养法没有检测到葡萄孢属和毛霉属。
种子内部带菌率在地区间有差异,整粒种子、种壳和种仁的带菌率抚松县均较高,整粒种子为11.15%~12.50%、种 壳 为 9.38%~9.56%、种 仁 为8.16%~15.00%;左家镇样品整粒种子为7.87%~9.09%、种壳为6.09%~9.38%、种仁为6.56%~7.30%。
表2 北五味子种子内部真菌及分离频率Table 2 Genera and frequenceies of fungi isolated from inside seed
采用 PDA平板法检测的种苗带菌率为53.33%~76.11%,明显高于纸培养法(13.67%~20.19%),检出真菌主要有链格孢属(带菌率37.28%~60.22%)、镰刀菌属(带菌率7.12%~22.35%)、木霉属(带菌率3.76%~14.24%),其次,还有毛壳菌属(Chaetomium spp.)、柱孢属(Cylindrocarpom spp.)、弯孢属(Curvularia spp.)、曲霉属、青霉属。PDA平板法检测出了纸培养法没有检出的弯孢属。结果见表3。
表3 北五味子种苗真菌及分离频率Table 3 Genera and frequenceies of fungi isolated from inside seedling
3.1 对来自抚松县、左家镇的8份北五味子种子进行带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北五味子种子外部带菌率为22.47%~46.07%,明显高于内部带菌率(4.69%~12.50%),但是种子内部携带真菌种类多。
3.2 对来自抚松县和左家镇两个地区10份种苗资源进行带菌检测,种苗带菌率明显高于种子带菌率,其中,链格孢属分离频率最高,其次是镰刀菌属。
3.3 五味子种苗携带柱孢属真菌为首次报道,但尚未有柱孢属真菌引起五味子病害的报道。柱孢属真菌是一种常见的土壤习居菌,地理分布较广,英国、美国、法国、中国、日本、韩国等很多国家均有柱孢属真菌报道,柱孢属真菌寄主范围也很广,分别隶属于61科108属,果苗、花卉及以根入药的植物上其危害较大[17]。中国人参锈腐病4类致病锈腐菌为柱孢属真菌,年平均发病率在20%~30%左右,在主要参区则高达70%~80%,严重影响了人参的质量和产量。K.A.Seifert等[18]用微管蛋白基因和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方法测定北美西洋参根腐病菌株确定为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Traquair等[19]报道,C.destructans导致果蔬储藏期的发霉和果树冷藏期的腐烂,可见,柱孢属真菌的危害很大。本试验分离到柱孢属菌株,还需要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等相关其他研究。
3.4 不同检验方法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与纸培养法相比,PDA法检测出的真菌种类多,更能反映出真实的种子、种苗带菌情况。本实验仅对吉林省2个产地北五味子种子、种苗携带的真菌种类及带菌率进行了初步研究,而关于五味子种子、种苗健康检验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