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渔村”大澳走进新时代

2018-08-31 08:03海洋与渔业李易珊
海洋与渔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阳江市渔家渔村

■ 文|《海洋与渔业》记者 李易珊

2017 年年底,农业部办公厅公布《2017年休闲渔业品牌创建主体认定名单》。阳江市大澳渔村经过经过基层申报、省级初审、专家评审、公众投票以及网络公示等环节,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脱颖而出,成为 2017年广东省唯一一个榜上有名的“最美渔村”。近日,《海洋与渔业》记者走进大澳渔村,一探“最美渔村”的前世今生。

大澳渔村坐落在著名的国家级中心渔港——阳江市阳东区东平镇新港东侧海岸。当地人都流传,先有大澳、后有东平。大澳渔村曾是中国古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必经的重要港口,至今还保存广东省最完好的古渔村风貌,疍家婚嫁和咸水歌等丰富的南海渔家文化也广为流传。这里有前店后坊的商业街古建筑,究其来源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沿街更有古商会和 80多座完整的疍家民居,是国内为数不多能被完整保存下来的疍家古民居群。当前,阳江市政府和民众正大力推动改造工程,重点挖掘疍家、渔歌等民间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特色民俗文化项目,期待通过对渔村古居的保护和修缮,打造具有渔家风情的“中国南海传统渔居古街”。

全面升级改造,大澳渔村旅游前景广阔

据了解,大澳渔村占地约1600亩(包括山地),共有130户渔民在此居住。“这里不改不行!”阳江市阳东区东平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澳渔村作为一个旅游景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澳渔村也正面临着创新、升级的压力和挑战,如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力度不够、景区旅游主题不够鲜明突出、一些景点年久失修、特色内容过于单一等。对大澳进行升级改造,在保护原来历史文化遗址的基础上,提升大澳渔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实旅游文化内涵,满足游客及消费者的旅游需求,将大澳打造成一个集文化、休闲、度假、生态游的著名旅游胜地势在必行。

大澳渔村的“变身记”正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中,现阶段的建设成果突出。据镇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大澳渔村的升级改造主要是借省级新农村建设和旅游扶贫等项目的东风。截至目前,东平镇累计投入了近2000万对大澳渔村进行升级改造,包括景区道路、路灯的建设,郑和广场和码头建设,景区建筑物修旧移旧工程,以及公厕和排污系统建设等等,从外貌景观乃至便民设施,改造工程考虑的是渔民的切身利益,关注的是渔村的整体效果。

渔风郁郁、疍家情怀,改造工程又怎么能让“文化主角”缺席?在大体建设的基础上,镇政府对景区内文化元素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凡见于微,就连一盏小小的路灯,也能看到别出心栽的设计,与渔家民俗风情元素和水乡特色进行了完美的融合。这样的设计遍布渔村的每个角落,大澳渔村的渔家风情可见一斑。另外,在旅游宣传方面,镇政府也通过微信公众号、广播电台、报纸等媒体加大对大澳渔村的旅游文化宣传力度,整体提升了大澳渔村的知名度,旅游市场有所扩大。

在近期的阳江市旅游发展大会上,阳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小山就强调过,阳江要坚持“全市一盘棋”,按照“城乡即景、景即城乡”的要求,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实施旅游“一轴(山海城岛互动轴)三带(滨海旅游产业带、泛海休闲旅游产业带、生态旅游产业带)”空间布局,建立“点、线、面”旅游发展格局。大澳渔村正是通过根植本土民俗文化,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成了阳江的民俗旅游发展,俨然成为新时代阳江旅游的经典案例。

“大澳渔村的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负责人补充说道,作为东平“渔家风情,浪漫小镇”的主推景区,如果能充分挖掘发挥本地文化资源和产业资源,并与自然资源相结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精准市场营销,旅游前景是令人期待的。但就目前的发展来看主要还是缺少龙头企业的投资和整体开发,在乡村旅游发展的探索中,真正的主角应该是企业。

保育文化古迹,大澳渔村亮点纷呈

大澳渔村历史源远流长,古代即有盛名,与广州“十三行”相列,民间称之为“十三行尾”。其中,“十三行”指的是当时大澳内的各行各业,如渔栏、盐店、造船、海味等,正好十三个行业。峥嵘岁月历历在目,古有客似云来的商铺,今有渔民生活印记的重现。“大澳商会”、“万人公”、“古炮楼”、“清晏银库”……均一一被保存下来,已成为大澳渔村中不可多得的历史遗迹。

据悉,大澳商会成立于民国 24年,创建人为司徒少松,曾经营“万福隆”渔栏。在成为大澳最大的渔栏主之后,他牵头成立了大澳商会。在解放战争时期,商会大楼曾作为地下党武工队的联络点。解放后,一直是大澳党政办公室,后来成为大澳中学。这栋历经岁月洗礼的小洋楼,是大澳的象征,也见证着大澳的兴衰。在商会后方,是当时有渔港的“金融中心”之称的银库。这幢汇集中西特色的小楼高三层,每层均有防盗贼枪炮孔,一旦海盗进村,可作为碉堡使用。

在成片的古建筑中,不得不提的是“万人公”。“万人公”是一座亭台式公墓,有记载:在清朝光绪十三年农历八月初一,大澳遭遇一场大海难。当时,飓风大作,海水涌起十余丈,大澳的渔船和房屋被海水卷入海底,海盗更是乘机抢劫杀人,尸体横陈于岸上和海边。当日大澳的主事人,指挥群众将无主尸骸统统送进观音山旁边的一个山洞。后来,即使是海边飘来的无主孤魂或是抗日被杀的无辜同胞,大澳渔民都会把他们的尸首送到山洞,随着岁月流逝,停放无名尸首的山洞逐渐变成了坟墓。之后,大澳商会会长司徒少松对坟墓加以修复,取其名为“万人公”。据说,这个地方的风水极好,被喻为“以水为财、滴水不漏”。

走入大澳渔村,古迹故事引人入胜,现代复古建筑同样值得一看。在大澳渔村的中线上,有一座“渔家民俗风情馆”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全国首个渔家文化专题馆,也是阳江著名博物馆之一,馆内收藏了 5000多件历代渔民生产、生活用具、服饰和婚嫁等用品。馆内采用多种表现方式,文字、雕塑组图、实物等使得历史典故活灵活现。

一家一户特色经营,渔民共享美好生活

年轻时,他们怀着豪情壮志出海捕鱼,面对风雨未有惧色,带着丰收的渔获返程。时过境迁,现在的他们已经是上了年纪的老渔民,很少再进行高强度的外出作业活动。那么,大澳渔民的“退休生活”是怎样的?

常言道“老有所乐,老有所依”,大澳渔民的生活依的是渔,乐的同样是渔。大澳渔村在基建改造的基础上,融入了大批新鲜血液,渔家餐厅、贝壳加工品、海产干货……比比皆是,而这些本土特色店铺的老板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老渔民,因为对于花了大半辈子时间驰聘于风浪中的大澳渔民来说,落叶归根的家乡生活是最好不过的选择。这些“老板们”在渔村里经营特色小生意,他们不强求节节攀升的生意额,更不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邻里之间友好往来、同舟同济,呈现出一片和谐、祥乐的景象。

一家一户的小本经营,为渔民安稳的晚年生活增添多一份生趣。正是因为拥有这份专属的乐趣,大澳渔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切实提升。无论是“鬼马爷爷”,还是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他们都以一副神采奕奕的状态示人,身上散发着幸福的气息。到了傍晚时分,店铺开始陆续打烊,一抹斜阳、一把竹椅、一手执扇、一口清茶……慈眉善目间尽诉大澳渔村的写意与闲适。他们的笑容是那般纯净、亲切,记者也不由自主地驻步停留,细听他们的故事。

大量新元素的加入,使得传统渔村迈进了一个新时代,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游客纷沓而至,为求一睹“最美渔村”的芳容。走在大澳渔村内,记者在一处小桥上发现了几个古风穿着的中年妇女。原来,她们听说大澳渔村风景优美,特意前来取景拍摄,为了突出画面效果,她们还带了各种服饰道具以及一名专业摄影师。伴随着相机的“咔擦”的快门声,佳人、美景同框显示,她们争相向同伴分享这份喜悦,笑得不亦乐乎。

“以前还没改造的时候大概每户每年有1万块的收入,现在的收入水平已经提升至 6~7万元了”。阳江市东平镇大澳渔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渔民现阶段主要是以捕鱼、养鱼的渔业生产方式为主,此外也有造船、加油补给、水产品加工、餐饮、旅游等收入。经统计,2016年大澳共有渔船 23艘,总吨位 1063吨,总功率1532千瓦,海洋捕捞水产品量2308吨,产值5155万元;海水养殖产量 1243吨,产值 1247万元。随着升级改造工程的推进,大澳渔村也将逐步通过渔家客栈、风情购物街等方式来实现增收。

猜你喜欢
阳江市渔家渔村
明确试题选择方向 努力提升复习效果
渔家网事
小渔村的变迁
意大利五渔村
夏日小渔村
白雲 山村 渔家
渔家妹子打鱼回
渔家灯火
贫困渔村焕发新生机
对大赛作出明确要求和具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