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文化的时空特征研究
——基于地名的由来及其演变过程*

2018-08-31 05:55
关键词:行政区命名名称

陈 晔

(1.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2.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文化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

一、引言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及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1](P2)海洋生产全球水产品约85%。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海水化学资源,已发现的海水化学物质有80多种,可提取的化学物质达50多种。由海水运动产生海洋动力资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及海水因温差和盐差而引起的温差能与盐差能等。海洋拥有丰富石油、煤、铁、海滨砂矿、多金属结核和富钴锰结壳等矿物资源。海洋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

海洋文化是指人类跟海洋发生关系后,形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再形成的一些习惯、规范、意识、思想、理论和信仰,对海洋利用的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海洋文化。[2]我国的海洋文化绚丽多彩,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显著的区域特征。

地名是地区文化演进的标识,区域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群体的活动,往往被该地的地理命名所记录。[3]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研究表明,在文字产生之前,地名早已出现。地名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记录着人们的思想愿望和心理意识等文化内涵。[4](P2)同时,地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迭,因而它也有着较强的时代性。[5]地名为社会科学领域提供许多有价值的研究素材和资料,促进人类文化的研究和发展,是语言学、地理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共同开掘的“富矿”。[6]20世纪30年代,地理学家曾世英倡议创建“地名学”这一综合学科,经过他个人与许多学者长期的努力,地名学已基本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5]地名是历史的见证,不同的地名反映不同的历史特征。[7](P13)地名作为一种地域的指代语言信号,属于人们意识的反映,先民从其长年生活的环境中提取出地名,正符合存在决定意识的规律[7](P46),反过来,地名也能体现当时当地居民的意识,反映其文化。

以往的相关研究,尚未找到能对海洋文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准确刻画的方法。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形成有着深刻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该区域的文化。从地名的由来及其演变过程,对我国海洋文化的时空特点进行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

二、文献综述

中国是一个传统大陆国家,以往对海洋文化的研究相关较少,国内外对中国海洋文化的研究总体处于起步阶段。曲金良(2008)的《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对从先秦至今的我国海洋文化相关史料进行分析整理,是该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8]杨国帧(2016)的《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9]、韩兴勇和郭飞(2007)的《发展海洋文化与培养国民海洋意识问题研究》[10]、张开城(2012)的《海洋文化与中华文明》[11]、刘桂春和韩增林(2005)的《我国海洋文化的地理特征及其意义探讨》[12]、李德元的《质疑主流:对中国传统海洋文化的反思》(2005)等,对中国海洋文化进行整体性介绍。[13]

地名研究源远流长,历代关于地名研究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从研究范围看,有全国性研究和区域性研究。在全国性研究方面,褚亚平的《地名学论稿》(1986)、牛汝辰的《中国地名文化》(1993)、马永立的《地名学新探》(1993)、李如龙的《汉语地名学论稿》(1998)、郭锦俘的《汉语地名与多彩文化》(2004),华林甫的《中国地名史话》(2006)、王东茜的《汉语地名的文化特征》(2006),牛汝辰的《中国地名掌故词典》(2016),都是该领域的力作。[4](P2)张力仁的《中国城市地名命名方式及其区域差异》(1997)、张燕来的《北京地名的语言学考察》(2000)、董玉梅的《武汉三镇地名文化谈》(2005)则是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研究。[4](P2)从研究方法上,主要有传统的地名学、语言学、文化学等角度研究,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接入的研究。目前我国全国性的地名研究基本都采用传统方法,主要集中于地名的起源、演变、语源、类型划分、地名群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等方面,基本采用描述、记述等定性分析方法,以上部分提及的文献都属于该类。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引入地名研究,传统研究手段与方法得到优化,定量研究成为主流研究方法,如王彬、黄秀莲、司徒尚纪(2012),对广东地名语言文化空间结构及景观特征进行分析。[3]陈晨、修春亮、陈伟等(2014)用GIS对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归纳,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6]

综观现有文献,海洋文化已受到学者门的关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当前我国海洋文化的研究主要以定性的案例研究以及政策建议为主,尚未找到能较好描述的方法。地名学的相关研究,都提及自然环境对我国地名命名产生的影响,但对其进行统计实证的较少。本文基于地名的由来及其演变过程,使用实证的方法,对我国海洋文化的时空特点进行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

三、模型假设

我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海洋大国,不同地区居民的海洋意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行政区名称的确定及其演变过程,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不同时期国人的海洋意识,反映当时当地的海洋文化。

自然地理环境为人类文化提供物质基础,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该地文化。*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指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海陆分布等。我国汉语地名既缘于天工,又缘于人文,主要遵循“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原则,即把直观感受到的该地外部特征,作为人们为自然地理实体命名的依据,并力求将其栩栩如生表现出来,根据地貌不同特征而加以命名的例子甚多:如黄鹤楼所在的蛇山,因其形状曲折蜿蜒如同蛇状得名,如位于平顶山叶县城北的卧羊山,当年满山怪石,远远望去,犹如群羊遍布,有的像卧着休息、有的像低头吃草、形态各异,故名卧羊山。[4](P11)根据“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原则,人们在给行政区命名时将充分考虑其所处的周边环境,那些沿海行政区的居民经常见到海洋,他们的海洋意识相对较强,所以沿海行政区的名称,更容易带有海洋元素,假设一:沿海行政区名称中更倾向于带有海洋元素。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人们往往认为陆地安全可靠,而海洋则是神秘、遥远、危险和可怕之地,古代中国人对海洋认识不足,海洋意识相对淡薄。近代以来,在西方的影响下,国人对海洋的认识发生巨大变化,海洋意识得到提高。[14]由于海洋意识薄弱,古代的中国人,在给行政区命名时,较少加入海洋元素,近代以来,随着海洋的重要性逐渐被国人认识,国人的海洋意识得到提高,更容易将海洋元素融入新建的行政区命名中。假设二:新建的行政区名称中更倾向于带有海洋元素。

地名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连续性,比如天津,元置海津镇,属静海县。明建文年间,镇守北京的燕王朱棣,为了与其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争夺皇位,从海津渡过大运河南下。朱棣登上皇位后,为纪念由此起兵“入靖内难”,把海津改为天津,即“天子之渡津”之意。[15](P4)清雍正年间,设立天津县,1928年建天津特别市,1930设天津市。那些原本就包含海洋元素的行政区名称,在现行的名称中也更容易包含海洋元素。假设三:原来旧名称中包含海洋元素的行政区,在现行的名称中更倾向于带有海洋元素。

在行政区名称的命名时,行政区是否靠海,行政区建立的年代以及旧的名称中是否包含海洋元素,都会影响现在行政区名称最终的选择。二元选择模型可以研究具有给定特征的个体做某种,而不做另一种选择的概率,可以借用二元选择模型对我国行政区名称在命名时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式中,yi表示行政区名称中是否包含海洋元素,Xi是所有可能对行政区命名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离开海洋的距离,现在行政区成立的年代以及旧名称中是否包含海洋元素。

四、数据和衡量

目前,我国行政区可分为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县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的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以及乡级行政区(包括区公所、街道、镇、乡、民族乡、苏木、民族苏木)。本文主要对省级行政区地名和地级市行政区地名的由来以及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相关基础数据主要源于牛汝辰的《中国地名掌故词典》[15]、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清时期)[16]、薛国屏编著的《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17]以及周振鹤主编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等。[18]通过参阅上述不同资料,对我国清代以来,行政区名称的来历以及变化情况进行较系统的梳理。

(一)省级行政区地名

我国现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其中有14个为沿海省份,其名称的确定往往包涵着动人的故事和传说,这些省级行政区的地名既是当地某一特定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表征,也是一种宝贵的历史资源,较好地体现该地区的文化特征(见表1)。

表1 我国省级行政区地名的由来

资料来源:牛汝辰.中国地名掌故词典[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6;谭其骧,王天良,邹逸麟等.我国省区名称的来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S1):123-130;谭其骧主编.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M].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邵秦.“台湾”名称由来考略[J].历史研究,1982(2):105-111.

如果包含海洋元素的省级行政区,记为“1”;不包含海洋元素的,记为“0”。根据中国地图,按照离开海洋最接近的路线,确定该离海洋的距离,沿海省级行政区,设定为“1”,与海洋隔开一个省级行政区的,设为“2”,与海洋隔开二个省级行政区的,设为“3”,以此类推;以鸦片战争作为新旧省级行政区的划分标准,鸦片战争之前已是省级行政区的设为“1”;鸦片战争之后才成为省级行政区的设为“0”。考虑到地名的延续性,旧名称中已经包含海洋元素的,设为“1”;旧地名中没有包含海洋元素的设为“0”。

(二)地级行政区地名

总体而言,我国省级行政区名称变化较少,地级行政区名称变化较多,以牛汝辰的《中国地名掌故词典》中收录的大陆338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对地级市行政区地名的由来以及演变过程进行研究(见表2)。

表2 我国大陆地级行政区各省个数

与省级层面的研究类似,如果包含海洋元素的地级行政区,记为“1”;不包含海洋元素的,记为“0”。根据中国地图,按照离开海洋最接近的路线,确定该离海洋的距离,该地级行政区所在的省为沿海省,设定为“1”,该省与海洋隔开一个省级行政区的,设为“2”,与海洋隔开二个省级行政区的,设为“3”,以此类推;由于相关资料收集上的原因,地级行政地名研究以清朝作为新旧的划分标准,清代已是地级行政区的设为“1”;在清朝之后才成为地级行政区的设为“0”。同样,考虑到地名的延续性,旧名称中已经包含海洋元素的,设为“1”;旧地名中没有包含海洋元素的设为“0”。

五、计算结果

用二元选择回归的Probit模型,分别对我国省级和地级行政区名称的由来进行研究,从中反映出我国海洋文化的时空特征。

(一)省级行政区地名的计算结果

将与海洋的距离、建立省级行政区的久远和旧名称是否包含海洋元素依次纳入回归模型,表3第2-6列分别显示考虑控制变量情况下的参数估计结果。

表3 对省级行政区命名的综合影响

注:括号内为标准误,**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

从表3的二元选择回归结果看,与假设不同,离海的距离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从统计上,无法证明离海洋的距离对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命名产生影响。而该省级行政区成立的年代,在大多数模型中,通过检验,系数为负,说明省级行政区成立较晚的更倾向于在名称中包含海洋元素。从中可以体现出,整体而言,从古代至近代,中国人的海洋意识不断提高。从模型(3)-(5)中,我们可以发现变量旧名称中是否包含海洋元素,始终显著。在命名时,原来包含海洋元素的省级行政区,在现行的名称中更倾向于带有海洋元素,由此可得,中国人的海洋意识存在较高的连续性。

(二)地级行政区地名的计算结果

表4 对地级行政区命名的综合影响

注:括号内为标准误,**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

从表4的二元选择回归结果看,与省级层面的情况有所不同,在大部分的模型中,离海的距离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离海洋的距离对我国地级行政区的命名产生影响。而该地级行政区成立的年代,在相关数模型中,都通过检验,系数为负,说明成立较晚的地级行政区更倾向于在名称中包含海洋元素。从中可反映,整体而言,从古代至近代,中国人的海洋意识不断提高。从模型(3)-(5)中,我们发现变量旧名称中是否包含海洋元素,始终显著。与省级层面的情况一致,原来包含海洋元素的地级行政区,在现行的名称中更倾向于带有海洋元素,可见中国人的海洋意识存在较高的连续性。

六、结论

对海洋的命名,能较好体现国人对海洋的认识,在汉语中,“海”字,既可以指“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还能指“大湖或大池”。[19](P1064)历史上,国人根据海域的方位来命名,位于东面的海域称东海,位于南面的海域称南海,位于西面的青海湖,则被称为西海。[20]海洋地名的通名与专名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转化,例如我国大陆东部的大海,西周时期始有“海”之称,“海”为专名。进入战国时期,“海”始有“渤海”、“东海”(包括今东海和黄海海域)之分。今黄海海域,直到元代才单独称为“黑水洋”,清代称“东大洋”,进入20世纪以来的文献上,才有“黄海”之名。今东海,清代称为“南大洋”。[7](P37)中国人对海洋的认识逐步深化,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逐步扩大,地名也必然会相应地由简而繁,由粗而细,由笼统而精确。

我国海洋文化时空特征的研究是我国海洋文化研究的基础,对我国海洋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性意义。以往相关研究,尚未找到能对海洋文化的时空特征,进行较好描述的方法。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形成有着深刻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该区域的文化。从地名的由来及其演变过程,对我国海洋文化的时空特点进行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沿海省级行政区在命名时并没有倾向于包含海洋元素,一些沿海省份如山东、江苏、浙江等,在命名时,仍以内陆为其参照点,并不包含海洋元素。而地级行政区命名时,则是另一种情况,沿海的地级市如威海、南通、宁波、舟山、潮州、北海等,在其命名中往往包含海洋元素,但其所在省份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的名称中却不包含海洋元素。将省级层面的情况和地级层面的情况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中心在大陆,每个省份的中心也在陆地,沿海地区处于省份边缘,比如浙江的中心在杭州而非宁波,命名时还是以省内流经杭州的钱塘江为基点,所以沿海地区名称中包含海洋元素,而省份名称并不包含海洋元素。中国是十分典型的内陆国家,大陆文化处于主导地位,海洋文化处于边缘。

另外,我国的海洋文化并非一成不变。在省级层面,晋升为省级行政区越晚的地区,其名称中更倾向于带有海洋元素,如上海、海南、台湾、香港等。地级层面亦是如此,升级为地级行政区越迟的地区,其名称中更倾向于带有海洋元素,如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汕尾市、北海市、海口市、三沙市等,说明近代以来,我国海洋文化在不断发展。此外,行政区的名称中原来包含海洋元素的,现行名称中也往往包含海洋元素,由此可见我国的海洋文化还存在较强的延续性。[本项目由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开放课题基金资助(课题编号:A1-0203-00-300107)]

猜你喜欢
行政区命名名称
京字头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