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过去种五谷杂粮,一年下来只能赚两千多元,遇上旱天温饱也保证不了。去年我种上了第一书记引进的甜菜,一年收入就过万,腰包鼓起来了,发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家住丰镇市沙沟沿村的王有千激动地说。
说起为什么种甜菜,村民们特别感激第一书记杨孝堂。杨孝堂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2000年成为沙沟沿村的带头人。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就把“增加村民收入,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生活”作为奋斗目标。
当年,沙沟沿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常住人口1400多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村民长年种植黍子、胡麻等农作物。
如何在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上增收?杨孝堂和村里的党员绞尽脑汁想招数,四处学习找办法,最终发现:调整种植结构是关键。2010年开始,杨孝堂大刀阔斧地走上了调整之路。从试种甜菜开始,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沙沟沿村确定了菜单式产业扶贫思路,让沙沟沿村村民尝到了产业扶贫的甜头。
走进五棵杨民俗体验园,左手边一排是依次挂着供销社、豆腐坊、磨坊等牌子的乡村文化体验作坊,右手边是提供餐饮、住宿的农家院,园外的采摘园也已经规划完毕。“党支部商量好了,体验园全部建成后,就把8个体验作坊、10户农家院全部承包给贫困户经营,每户交1000元承包费,经营收入归贫困户。”杨孝堂说。
从去年起,沙沟沿村开始养殖订单獭兔,现有獭兔400只,其中贫困户有125只,其余均为集体所有。贫困户的獭兔由村集體代为集中饲养,一次性投资2000元,每年有2000元的稳定分红。为了后续产业发展有保证,4年合同期满后,党员不但将兔舍、獭兔交还给贫困户,还负责将技术和经验教授给他们。杨孝堂说:“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为贫困户规避了风险,獭兔养殖风险大,有损失了就由集体经济进行补偿。二是集中管理有效防止扶贫资金流失,还能帮贫困户积累养殖技术和经验。”獭兔养殖业今年收入将突破11万元。
除此之外,他们还扶持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黄牛散养,依托当地企业进行生猪托养。沙沟沿村的目标就是要做到“家家有产业,人人有措施”。再过1个月,政府帮扶购买的“扶贫牛”就要生小牛犊了,这让常年患病的邸明旺特别高兴。从他家的《乌兰察布市精准扶贫贫困户手册》可以看到,去年,除了政府发放的化肥、地膜等农业种植补贴外,他家还托养生猪1头、獭兔5只,各种扶贫产业和补贴加起来,全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551.5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杨孝堂介绍:“我们还发展庭院经济,无偿为贫困户提供新疆大枣、雪菊等幼苗,种植出成果之后,党支部再回收,解决了销路问题。”
2016年,杨孝堂被任命为驻村第一书记,成为村里“一肩挑”的顶梁柱。他说:“干部就得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我把给群众办事当作是享受,每办一件就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看到群众温暖的眼神,我心里也更加温暖。”
随着收入的逐年增加,杨孝堂带领村民修路、通自来水、整改供电线路,让沙沟沿的面貌焕然一新。顺着宽阔平坦的水泥马路望去,蓝天、白云、绿树,炊烟袅袅,一排排整齐的红瓦白墙新居掩映其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乡村生活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