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丽
学会略读是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见,学习并掌握略读的阅读方法显得相当重要。而且课改后从教材编排上我们发现略读课文的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小学高段的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也已占据半壁江山。
那么略读课文教师该怎样教?学生该怎样学?已经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基于笔者曾在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难忘的一课》时,感触颇深,也产生了一些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想法。
一、重视预习,明确目的,促略读
有目的预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重视学生的预习,教师有所指引,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预习效果会很明显。
在《难忘的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对预习的不同要求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成败。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磨课,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仅仅停留在了读通读顺课文的层面上,没有进行深入指导。后来的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反馈不及时,不全面,对文本把握不足的情况。在第四次磨课时,教师细化了预习的要求,给学生设置了明确的预习指向。具体从两方面入手:
(一)布置预习单,有目的地预习。
《难忘的一课》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主线,贯穿全文。反复出现3次,分别出现在什么情况下?这是学生初读后就应理解清楚的,学生在独立预习下也能完成,所以为此设计预习单,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
站在____,我看见___________。
坐在____,我和老师、孩子们一起_________。
来到___,我看到一幅幅____,激动地重复_____。
在这样的预习铺垫下学生课堂中反馈流畅,发言踊跃。不仅理清了文本的脉络,也让学生对习作中方位的改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资料查找,释疑解惑,促略读。
本文要求学生理解台湾人民和台湾教师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首先得基于当时历史背景的了解,而学生对于当时这段历史所知甚少。因此课前必须深入地让学生了解那段沉痛的历史。
起初教学时,教师只是要求学生查找背景资料,实际中反馈时学生有些照本宣科的感觉,对那段历史,那份情仍显得有些迷茫。
之后,教师明确不但要了解1898年到1945年这段近50年的相关历史,也要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还要阅读与一些当时有关的文学作品,教师推荐了《最后一课》等,帮助学生体会那时人民的心境。由此学生不仅自行理解了“光复”的含义,而且更是初步感受到了当时歷史背景下人物的心境、民族的心境,一股振兴中华,了却百年屈辱之情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为课文的后续推进做了相当好的铺垫。
像这样让学生进行有目的课前预习,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增强。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来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重视提示,抓住主线,促略读
对于课文的阅读提示,尤其是其中的主问题要善于利用,这有助于提高略读的效率,使教学环节更加紧贴课文,教学更加明确而扎实。《难忘的一课》中的阅读提示提出了两个主问题,分别是“了解主要内容”和“说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会让作者如此激动”?
之前磨课时,教师省去了概括主要内容的环节。把交流“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中心句贯穿在的全文情感中,学生也只是感情匮乏,激不起学生的情感朗读。评课中,多数老师就提出,学习提示中的两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之后磨课,教师将学习提示的两个问题作为主线进行了教学,片断如下:
师:预习了课文之后,对这堂课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1:讲了作者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作者来到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的所见所闻。
生2:他看到了台湾的老师和孩子都在认真地学习祖国的文字,还参观了学校的挂着中国历代伟人像的礼堂。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能把主要内容概括一下。
生3: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看到台湾的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和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生4:应该是从中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抒情是建立在叙事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很好的将事情内容理清楚,说明白,学生的感受会是肤浅的,学生也很难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况且课文的阅读提示本身就是紧紧扣住文章的重点、难点提出的,所以在我们教学时值得重视。
三、重视拓展,培养兴趣,促略读
阅读教学中的拓展训练,譬如小练笔,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还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随着教学的深入,情感在学生心中得到共鸣的时刻,教师设计了如下小练笔:
作者带着这份强烈的爱国之情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学校。船要开了,他即将要离开台湾了,船离岸了,听着船鸣声,有一句话却在我耳边久久回荡着:“_______。”我忘不了________;忘不了___________;忘不了___________。
伴着沙沙的落笔声,片刻之后迎来了学生一个个精彩的发言。课后我们发现:小练笔直接切入情感,定位准确,把握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情感得到升华;其次小练笔不仅从文本内容入手,而且抓住写的形式。不仅为理解而写,更为提高习作能力而写。
广泛阅读,开拓视野。教师还对课外资料加以积极利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前教师有目的要求学生搜集与《难忘的一课》有关的资料和历史背景,推荐学生阅读都德的《最后一课》等。课后教师还将作者田野及其作品介绍给学生,同时还推荐了几位台湾作家,让学生更深入地去了解台湾及其文化,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文章,还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去了解作者、走近作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果说精读课文是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那么略读课文就是粗线勾勒的山水画。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关键的是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认真解读和准确把握,应是整体中求“略”,部分中求“精”,应是“教”略而“学”丰。我们说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需要一份“简”和“略”。简和略的是教师的教,精的便是学生阅读水平和技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