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阅读能力

2018-08-30 20:16孙德峰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语文

【摘 要】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改善我们的思维品质,提升我们的创造能力;阅读可以开启我们的心灵之窗,塑造我们的灵魂,引导我们积极向上,涵养我们的精神;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使我们更富于人性,更懂得求真、为善和审美;閱读可以改变人的心境,增加人的生活情趣,使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把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起点,实现新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应尽责任。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应该永不停止的意义,并逐步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那么,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不难实现的。

阅读是以了解意义为中心的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而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是师生双边活动。阅读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始终重视阅读。但从当前阅读教学的情况来看,有些教师的阅读课忽视了阅读:?课内听不到琅琅读书声,只是以讲代读,以答问代读,而答问又是有一定的模式,只需要气氛热烈,而不需要动什么脑筋。这样,即使是读了,也是为读而读,读而不思。这是难以提高阅读能力的。要培养阅读能力:

一、教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要求

低年级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帮助学生理解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词句和段落,了解整篇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词、句、段篇间的联系,学会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教师还要领会教材的编者意图,重视朗读。小学语文阅读教材是训练阅读教学的基础,是为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要依据教材,抓住重点训练项目进行教学,恰当地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讲、读、练。不能只“讲”,而忽视“读”。离开了读,就谈不上是阅读教学,更形成不了阅读能力。当然,“讲”是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讲的目的在组织学生读。因此,讲要讲在点子上:讲重点帮助突破难点;讲写作特点,帮助解决疑点。要处理好讲和读的关系:讲是分析,读是综合;?讲是宣传,读是加深理解。读的形式较多,有教师的范读、领读,也有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由读、轻声读、默读、伴读,还有齐读,分组分角色读。学生在各种形式读的过程中掌握读的技巧,培养读的能力,当然,又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思想意义有所感有所悟。不可忽视,在讲读过程中又训练了听和说。没有听说的阅读课是不存在的,忽视听说训练的阅读课很难提高学生的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二、要重视读书方法的指导

阅读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学习阅读方法,让学生自己读书。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就是形成其阅读能力的过程。读书的方法很多,一般不是孤立进行读,也不只是讲读,还有边读边查(查字典、词典),边读边想,边读边讨论,还有仿读、研读等。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读不同文体课文的方法及步骤。如读记叙文的方法:?初读,清楚六要素,了解课文大意;细读,了解事情的发展顺序;精读,赏析好词佳句,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心。读写景的文章应该让学生明确。写的什么景,此景有何特点,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用了哪些好词句表现景色特点。读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文章,先要学生明确借何物,喻何人,言何志;再抓重点、难点,看特点,弄清写作目的,明确中心。读古诗要重视有感情地朗读、体味,品析诗中情境,直至熟读、背诵。读说明性的文章:先明白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有何特点;再看文章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进行说明,最后了解哪个地方说得最明白,运用什么方法进行说明的。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坚持训练,学生就能熟练掌握阅读的一般方法及其步骤,逐步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若能巧设质疑,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为学生巧设质疑,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主要表现在:一是语文教师要塑造较完美的自身形象——语言美、道德美、行为美、仪表美。注意让学生从教师的良好修养中感受美、接受美、启迪美,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教师范读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师有表情的范读能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并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将课文所表现的爱憎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去。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提高思想认识和素质。三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作者简介:孙德峰(1971-),男,汉,江西人,职称(中级),大专,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年 第12月 19|余晓荣.

[2]《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年 第12月 18|陈永明.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