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炳秀
【摘 要】“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与人们常说的有效教学相比,更强调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因人而教;小学数学;师生交流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学改革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要阵地, 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高效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它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那么,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观点: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
(一)了解学生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首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如:和她们谈心,做游戏,交朋 友等了解她们的性格,做她们的知心朋友。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以后面的教育教学做基础。
(二)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
由于家庭背景,学生自身发展水平不同等导致学生认知基础不一样。任何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要参与到其中的,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所以我们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学生熟悉的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一)课前导入,出示目标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问题,精心设计
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是思维的动力,思维从问题开始。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问题设计,就像投入池中的一颗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使她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精心设计好问题,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应变、勇于创新意识,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状态。
(三)创设悬念,激发求知欲望
悬念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它设置于课的开头,可以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的结尾,则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悬念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小学生好动好奇又好胜,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产生揭开问题秘密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更好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自我。
三、營造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处于童年阶段,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很不成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呵护。过去传统的静态课堂模式下,教师只是机械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内容,学生也只是被动接受。师生之间只是机械的传授和接受关系,几乎没有交流。如今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交流变静态为动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教师与学生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教师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仅传授文化知识,还有对学生情感、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以及教学方法的传授;学生也变被动为主动,踊跃发言和提问,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积极反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教师应抛开所谓权威和高高在上的身份,与学生做朋友,真正做到尊重、关爱和信任学生,缩小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在授课过程中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和蔼的态度。多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尤其是对学习水平较差的后进学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充分做好课前预设准备工作,对不同学习能力和程度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设立数学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能力和性格因素等划分小组组员,各个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针对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设置难度合理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中思考和讨论,加强交流,互利互助,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撒手不管。教师应该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难点重点,根据学习小组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纠正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巩固已经取得的学习成果。
所谓课堂教育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有所收获。这里说的收获并不仅仅是学业方面书本知识的收获,还应包括学习方法、思想品德、心理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提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应积极学习和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