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悦 侯佳仪
【摘 要】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大学生创业”这个话题一时成为热议。然而,热度之余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并未形成十分成熟的体系,相比之下日本的创业教育体系形成较早,已十分成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中国创业教育;日本创业教育
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全国掀起了“创业创新”的热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高校也开始注重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业”这个话题一时成为热议。然而,热度之余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并未形成十分成熟的体系,相比之下日本的创业教育体系形成较早,已十分成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一、日本大学生创业教育
自1980年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生产道路,并在1903年颁布了实业和专门学校的制度,为日本创业教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仿效美国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正式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制度。
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在经济急需科技人才的需求促使日本各大学进行教育制度改革;70年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进一步。起初日本以时间短、方式简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训,之后创建了见习制度,这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些优化的思想理念为日本之后的创业体系形成坚实的基础。日本自泡沫经济崩坏后持续的经济低迷和社会少子化老龄化的发展造成日本大学生的就业难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題。这使得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进入21世纪之后,创新教育理念在国民议会上提出,这标志着日本的创业模式迈入理论指导的道路。这一时期的创业教育虽然仍然比较单一化,但已经形成集中培训的模式,提高了广大学子的创业能力。长年来的摸索使得日本形成了“官、产、学”的创业体系。在政府方面,国家将教育创新作为重要课题,制定促进教育、创业发展的鼓励政策,为产业和大学的创业提供了宽松有利的社会环境。在产业方面,各大企业为创新创业保障资金和资源,为新一代拥有创业意识的学生提供帮助,以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学校方面,学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利用政府和产业的优惠政策,完善创业基础设施,开设创业课程,提高教师团队的教育能力,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全面帮助。在这种全方位的创业创新环境下,日本的创业教育获得不凡成就。
二、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
中国创业教育的正式提出源于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自此之后的多年实践里,随着高等教育普及,中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所以近年来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也正在逐渐增强,但其中也暴露出创业动机不正、创业教育体系和创业环境保障机制缺乏等问题,在国家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议后,社会对此关注度不断上升,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在不断改善。高校和国家推出的一系列创业政策、创业指导、创业大赛,均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日本创业教育研究专家松田修一认为,成为创业家绝非易事,在影响创业家诞生的3个关键因素(创业能力、设施支援、创业热情)中,创业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在创业能力培训方面,我国高校主要采用选修课程等方式,用学分优惠和强制等方式将创业课程融入到高校的人才培养当中。这种方式有利于创业课程的普及,同时可以广泛地向高校学生传播创业的意识。但是目前高校的创业课程存课程设置不成体系,师资缺乏专业性,偏重理论缺乏实践等问题,使得许多高校的创业课程最终流于形式而难以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课程设置上,我国的学生在大学之前接受的教育主要以应试为目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极少有接触到创业相关课程的机会,没有前期的基础教育使得高校的创业教育难以涉及较深层次和较具体的内容,很难起到能力提高的效果。此外,学校的创业课程的老师多由本校思政课教师或主管就业创业的辅导员担任,这样的课程很容易脱离社会实际,且授课内容也缺乏专业性。反观日本的创新教育制度,我们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提升。①提升创业理念,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把创新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认真贯彻国家的大政方针,树立先进的创新教育思想体系。②创新教育应注重实践。不仅要提高创新教育理念,更应该通过实践,在实践中认识不足,提高创新能力。学校和企业应联手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检验理论。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教育队伍。积极组织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优化教育团队素质,促进创业教育专业化。
总而言之,中日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有很多差距。中国应吸收日本先进的创业理念,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调动社会的整体力量,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