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汇川区: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

2018-08-30 02:20易涌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生态

易涌

遵义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遵义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和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2010年6月,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汇川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核心腹地,成渝经济区和黔中经济区的交汇点,受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带双重辐射;享有机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交通网络,已与北京、上海、广州等27个城市实现快速连接,融入重庆、贵阳两地“一小时经济圈”。它拥有富集的自然资源,区内生态良好,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52.5%,被誉为“天然氧吧”。其人文景观荟萃,拥有闻名中外的红色旅游圣地娄山关、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等不可复制的世界级景区,红色文化、土司文化、“三线建设”文化交相辉映;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以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军民融合、特色轻工和现代服务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拥有规模工业企业110家,机械齿轮、航空电器、汽车电器、程控电源接触器等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城市经济繁荣发展,城市商圈日益完善,文化旅游、现代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它拥有明显的科创优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遵义工作中心落户汇川,全区拥有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6家,省级科研创新平台47家,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88.2%。汇川区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坚持以硬环境吸引企业、软环境感动客商,创建了“投资者之家”,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全程保姆式代理服务。这里城市功能完善,金融、商业、文化、休闲和社会服务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社会安定祥和,是各方投资兴业的热土,是一座共享发展机遇、优势愈加彰显的活力新城。

近年来,汇川区始终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发展定位,以开发区建设为核心,奋力打造贵州“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先行区,“红色传承、绿色发展”示范区,“五化同步、融合发展”试验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国家级“名片”。

汇川区板桥镇娄山新村新貌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速

汇川区始终坚持以开发区建设为核心,坚持“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着力从“四大”方面发力,千方百计发展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速,园区发展内涵不断提升。

一是坚持大规划引领。坚持产城景融合的规划理念,充分融合园区的产业功能与生活功能,将园区打造成为集产业、住宅、商业、社会公共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有效促进了国开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开发区规划面积从成立之初的12.53平方公里扩展至48.93平方公里,扩容近4倍,形成了高坪工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外高桥工业园、漕河泾遵义科创绿洲、田沟产业园“五大工业园”和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军民融合、特色轻工和现代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集群。

二是坚持大项目带动。近半个世纪来,航天航空两大军工基地的建设发展为汇川积淀了雄厚的工业基础,以装备制造、汽车、建材、烟草、白酒、制药、食品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目前已拥有西南最大冰箱生产基地的贵州海尔,西南最大工业电器生产基地之一的长征电力设备,称为“易地茅台、酱酒第二”的贵州珍酒,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的贵州董酒。着力“千企改造”和“千企引进”工程,打造低碳园区、绿智园区,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园区创新能力实现大提升,航天新力核电铸件、乌江机电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位列世界领先水平,外高桥工业园成为“贵州省高低压电器知名品牌示范区”。大数据·智能终端产业园基本成型,25个智能终端产业项目建成投产,13个大数据产业项目建成运营,大数据·智能终端产业实现年产值34.2亿元人民币。

三是坚持大平台承载。大力推进配套工程,着力打造支撑百亿级产业集群、千亿级工业园区的硬件基础。园区实现“九通一平”,建成“三纵六横”骨干路网,形成了通达度高、物流效应强的园区流通体系,大数据应用创新示范中心投入使用,园区企业服务中心高效運行。不断完善的硬软件设施打造了良好的产业承载平台和发展环境。

四是坚持大开放发展。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抢抓上海对口帮扶遵义历史机遇,与上海临港集团共建“漕河泾遵义科创绿洲”产业园区,围绕五大主导产业招大引强,致力打造东西部产业协作典范,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及国际500强企业签约落户。同时,与周边地区和沿海城市合作日益密切,“朋友圈”越来越大。

遵义汇川区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土司遗址图/胡志刚

军民融合活力进发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军民融合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中共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强民、富国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汇川区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将其作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充分发挥“三最”优势发展军民融合产业。

汇川有最好的优势。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做出实施“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把贵州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以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为主体的一大批重点军工企业响应国家的号召扎根遵义,扎根汇川,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创造了一大批高精尖军工产品,培养了一大批大国工匠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工业基础,为许多重要领域提供大量的技术和人才支撑,辐射带动制造、电子、冶金、能源等产业加快发展,有力地助推汇川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汇川有最好的基础。从产业基础看,汇川军民融合产业已经基本完成由比较单一的军工结构向军民品复合结构的战略性转变,正处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军民两用技术转化运用基础和大量专业科技人员已经成为汇川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军民融合产业总产值约占全市95%。

汇川区有最强的合作团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积淀,汇川区与航天十院等军工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互信基础,充分利用贵州省军转民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技术、产业、人才资源优势,高端装备制造和军民融合产业扩容提質,在国家同类地区中率先形成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形成了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深化合作,推进技术创新、商业创新、管理模式创新,落地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不断优化军民融合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同时,加快培育一批军民融合股份合作体,建立以国有资本为主,民营经济等多种资本参与的股份制军民融合企业,支持军工企业进行跨集团、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重组发展。

全域旅游“井喷”发展

近年来,汇川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将大旅游作为战略重点实施,把融入城市灵魂的红色文化、见证历史沧桑的土司文化、镌刻时代印记的“三线”文化做出特色,不断做强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产业井喷发展。

一是全景域打造。2017年,遵义市第七届旅游发展大会在汇川区成功举办。为高标准、高规格筹办该会,汇川区投入90.7亿元,围绕红色圣地娄山关和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两大核心景区,按照5A级景区标准,建设64个重点旅游项目,创建2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和5个乡村旅游景点。娄山关战斗遗址陈列馆、诗词馆、西风台、娄山关游客集散中心、娄山关大捷实景演出、健身步道驿站和海龙屯景区土司小镇、茶山帐篷露营基地相继投入运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产品相继开门迎客。形成处处是景点,全域是景区的格局。

二是全产业发展。大力实施“旅游+”行动,构建“快进慢游”新业态,形成一产围绕旅游调结构、二产围绕旅游出产品、三产围绕旅游强服务的“旅游+”产业体系。汇川充分利用辖区内“三线”建设资源优势,加大对“三线”建设时期遗址遗迹保护开发,做大做强工业旅游;推进现代农业观光园等项目,加快农旅一体化、林旅一体化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周边农民参与旅游开发、旅游接待和旅游服务,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开发建设娄山关、海龙屯景区智慧旅游平台和“铁脚板·放心游汇川”智慧旅游平台,推出“汇川天天游”精品旅游线路,激活凸显“旅游+”模式效应。

三是全民共建共享。旅游质量和形汇川区城市风光象由整个社会环境构成,全域旅游必须走共建共享道路,既要考虑让游客游得顺心、放心、开心,也要让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汇川区娄山关景区采取“公司+农户”的旅游扶贫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共建共享的路子。通过旅游发展成果为全民共享,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实际受益,使其真正树立人人都是主人翁、个个都是代言人的意识,提升整体旅游意识和文明素质。

汇川区城市风光

绿色发展释放红利

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成为汇川可持续发展的不褪底色,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是汇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一是发展绿色经济,坚持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全力培育发展“绿智园区”,深化园区及园区企业实施循环化、智能化改造,扎实推进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试点、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近年累计完成28个减排项目,淘汰水泥落后产能24万吨,有效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发展具有山地特色的生态蔬菜、精品水果、花卉苗木、特色烟叶、中药材和山地畜牧业,形成了高附加值、无污染的生态产业链,生态农业格外惹眼。全区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75%,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7%,秸秆利用率95%,农村清洁能源占比5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1%。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强化农产品检验检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体系,确保农产品安全,助推汇川农产品俏销省内外市场,受到消费者热捧。

二是强化生态治理。围绕“不让一滴污水入河、不让一滴污水入库、不让一户垃圾脱管”的目标,全力打好污染治理突围战,深入推进“治污治水·洁净家园”攻坚行动,大力实施河长制,实现区、镇、村三级“河长”全覆盖。不断完善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加强农村污染治理,打造美丽乡村省级示范点,成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

三是厚植生态优势。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全力打好生态建设攻坚战,全面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考评机制,强化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健全完善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守住绿水青山,让青山常在碧水常流,不断厚植汇川跨越发展新优势。

创业创新率先突围

汇川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雁归兴贵”等行动,积极探索“输出变引回、创业带就业、创新促发展”的“五个一”模式,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汇川区相继入选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和全国“双创”百强区,成为中国农民工创业创新永久性会址。

一是出台一套好政策。结合区情实际,从产业扶持、要素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制定出台了18个扶持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搭建一组好平台。搭建了创业服务、教育培训、融资担保、园区建设、信息交流等平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提供了咨询服务、人才引育、基础配套、信息共享等有力支撑。三是实施一批好项目。规划建设返乡创业创新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等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项目30余个,促进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农旅一体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手工艺等产业集群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就业5万余人。四是打造一方好环境。建立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住房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体系,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五是培育一批好典型。每年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评比,涌现了全国劳模张明富、传统手工艺产业带头人马毅、现代科技嫁接育苗创业者黄中敏等30余名返乡创业创新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带动,在全区掀起了返乡创业新热潮。

开启新时代,迈步新征程。如今的汇川,正以中部产城融合示范区、南部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北部文旅一体化示范区、东部农旅一体化示范区、西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的崭新面容,仪态大方地走在遵义中部崛起之前列。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汇川正朝着百姓富、生态美的道路大步前行。

汇川区娄山关村新貌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生态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破次元
融椅
军民融合:破题与思辨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