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思考

2018-08-30 10:42陈茂华刘莎莎
世纪桥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发展

陈茂华 刘莎莎

【摘 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深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价值情感取向的引导,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的建设。但是,目前高校仍面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成效不显著、教师观念滞后、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淡薄等困境。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和促进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找准方向与提升质量相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相协同、观念转变和研究型教学相和谐,从而真正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两张皮”这对主要矛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历史进步和实质性提高。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5-0046-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新时代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及今后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更加呼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有远见卓识的眼光和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更加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深专悟透提升实效性。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切合时代命脉,有内涵、有方向、有特色的发展,努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了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新时代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而深入地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其中专门用“五个定位”解释新时代的内涵,科学而详细地带给人们全新的视角。

第一,开宗明义聚焦历史赋予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也就是我们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必须厘清新时代的历史脉络,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方向。

第二,着重指出当下的历史任务,如何做到全方位战略部署,深入解决新时代的实践任务,找准当下主要矛盾,努力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和窘境。

第三,强调要找准发展定位,充分明确发展目标,新時代始终将人民作为第一要义。

第四,让我们必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努力为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在新时代下更加强调民族性,努力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

第五,将综合国力提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上日程,更加注重大国情怀与大国担当,更加积极主动融入世界这个大圈子,在新的世界舞台上,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二、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舞台上,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新路径。这种方向和路径 “就是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1]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加具有时代性的要求。其要求可从教育现实目的、价值取向、道德建设等方面入手。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深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灌输,”[2]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正如十九大中提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也就是说,这种方向和道路的最根本因素就是意识形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就是要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融入骨髓、深入心灵,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他人。尤其当代青年大学生,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能使他们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具有更加敏锐的政治判断和坚定的政治原则,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价值情感取向的引导

在新时代价值情感取向就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往。这种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往隐形存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将价值情感取向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另外,价值情感取向构建的根本问题也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而青年的价值情感取向恰恰又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努力引导当代青年的价值情感取向,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升思想道德建设的品质

思想道德建设的目的就在于提升人文情怀、思想教化和德育感化。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思想理念的不断充斥,进而导致思想道德滑坡与“纵欲”主义层出不穷。恰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是端正青年一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本质的重要载体。冥冥之中二者有机结合,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水平、道德品质以及文化修养。不难看出,在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路径,在增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底色,推进文化育人纵深发展,以及深化思想道德建设供给侧改革,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建设性作用。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为响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号召,各大高校都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力度。但是,高校在落实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方面还缺乏理性思维,带有很大盲目性和不确定性,更多体现出高校对 “利”的追求,而忽视了“义”的价值。存在此种现象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高校部署不到位,一味注重“利”,更多注重学校整体发展、学科发展、教职工待遇等方面,不能真正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办学过程中。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培养方案看似高端,但是没有真正将学生作为主体,没有把提升学生品质作为出发点,不明白高效高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指标,没有将理想信念教育这个“义”贯彻始终,急功近利的心态去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肯定不会有显著成果。

(二)教学方式提升成效不显著

加快教育现代化,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得到进一步优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追求的发展方向。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效果总是不明显,而且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能很好的满足新时代人才标准的要求。究其原因,就在于受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性和差异性束缚,转型发展路途艰辛。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教育都是利用2.0(粉笔+黑板)的模式来达到讲课目的,虽在近几年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下,教育方式有了一定的提升,也就是运用“互联网+”的方法去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也仅仅只是利用PPT给学生做一个展示,达到了3.0(粉笔+黑板+PPT展示)模式的基本要求,没能深入挖掘多媒体多功能的作用,没能让学生真正融入环境,换言之,当前看似“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在高校全方位运用,但却忽视了其实效性。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运用和功能升华上缺乏实际效果,不能将教学方式与教育对象协同化。

(三)思政教师任务驱动型观念浓厚

高校思政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践行者,在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上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高校思政教师没有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课堂教学多受到任务驱动,在培养学生上动力不足。反而在授课时更多强调完成任务,没有考虑上课水平和质量。通过“说教”和“灌输”的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和要求,不但不能点燃希望,反倒是用任务驱动型的上课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很乏味枯燥,久而久之,学生会出现逃课、厌学,价值观扭曲等情况。同时,很多思政老师忙于自己的科研论文或者忙于自己的事业,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情况,导致学生整体水平低下,何谈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呼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四)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淡薄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人”,应该具有更多内生的自觉性。然而,绝大部分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由于升学观、大学梦等固定思维模式的诱导,让学生变得更加具有功利倾向,一味死读书、读死书,这不但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开发,而且不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全面育人的本质诉求。那么对于思政专业学生来说,一方面,思政理论课很多知识在高中学习过,学生没有太多新鲜感,而且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学生没有转变学习观念,不能将知识生活化,更加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久而久之,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系统,麻木地跟着老师步伐,失去了自主学习动机,学生兴趣大打折扣。

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找准方向与提升质量相结合

高校必然都有自己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但是用片面夸张的手段去搪塞学生和教育机关,不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不利于高等教育发展。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对高等教育起至关重要作用,就必须与当前社会现状紧密联系,通过社会问题引导,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性建设,注重教育模式与时代特性相结合。同时,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全方位育人,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以办学定位为依托,真正将“主体人”的品质提升作为关键节点。通过直接灌输的手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质量和品牌,再通过间接渗透的方式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引导的重要作用,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努力改善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开拓进取,取得深层次的实质性成效。

(二)体验式教学、教育4.0模式和校园阵地建设相协同

当前,我国体验式教学处于起步阶段,教师不能很好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和规律去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这也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学科紧密联系。因此,我们在打造体验式教学时必须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托,将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融入教学过程中,创造实际的情境去还原教学内容,这种实际情境更多的是与生活密切相关,也便于学生在感受和经历这个过程中去拓展知识、提升能力、融入情感,让学生在感知与享受中不断学习,使学生在体验式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更多获得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新功能,比如QQ直播、微信互动、VR、微视频、慕课等方式让学生成为主体,老师辅助学生学习,达到教育4.0(粉笔+黑板+PPT展示+VR/慕课)模式的要求。因此,要大胆运用多媒体的新功能,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式。同时,新时代下第二课堂的开辟也显得至关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宣扬主旋律,就是要加强环境育人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占领宣传主阵地。

线上与线下完美结合,让学生随处学习,随时学习。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得益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思政教师转变任务驱动型教学理念

高校坚持育人树人的发展理念固然没有错,但是在育人这个过程中,思政教师作为传道者,必须要认清方向,树立形象。要想让思政教师这样庞大的群体尽心尽力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就必须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努力提高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当然,这也需要管理层科学管理,公平公正,让教师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诚然,不乏很多思政教师受任务驱动的影响,存在很多应付现象,但是在这个阶段中,高校思政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增强自我认识,发挥思政教师应有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3]努力缩小教育内容和时代特征的巨大差距,不断提高教育内容的客观真理性,使学生兴趣得到极大提高,进而提高教育实质性效果,更好地促进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相互转化。

另外,思政教师必须把握好现代“教学”的新观念,一定要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的转变,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键性作用,改变教师在任务驱动中一味强调结果的重要性,而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高校学生的整体水平,引导其正確价值观的形成。

(四)锤炼研究型教育方式

高校是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摇篮,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基础性工程作用,从“传教式”向“研究型”转变是必然趋势,而且研究型教学必须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方向,将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作为研究型教学的出发点。研究型教学就是要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渗透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4]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存在感和获得感,提升学习兴趣。同时,研究型教学,更多以问题反应问题为导向,即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研究型教学要将抽象变具体、说教变实践,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学会利用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立足于客观对象的整体和部分、统一性和多样性、本质和现象对立统一的思维逻辑和思维方法。”[5]研究型教学不仅要学会分析,更需要全方位综合,将分析和综合深入结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品质,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从知识的掌握向问题的探究方向转变。

五、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关高等教育的全局发展,尤其在新时代视域下,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与加强更加具有紧迫感,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索,更好地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力,努力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加强意识形态的引领,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融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方向引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 上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3]闫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J].黑 龙江高教研究,2013,(8).

[4]庞贵甲.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J].思想教育研究, 2017,(5).

[5]袁贵仁.马克思主义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 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发展
区域发展篇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