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好新年理财账

2018-08-30 03:09苏梦楠
商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理财产品误区收益

苏梦楠

投资理财,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家庭来说,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的理财市场是怎样的,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才是最好的理财方式。

时下,又进入了银行一年一度的“理财盘点季”。早在元旦之前,各大银行就开始陆陆续续地推出了各种配合元旦、新年等“节日气氛浓厚”的理财产品,并且各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走高,吸引了许多投资者加入。

有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的最后一周,各大银行理财产品发行1915款,较前一周增加了93款;产品平均期限为155天,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一路飙升至5.00%,较前一周大幅提高0.03个百分点,再创年内新高。

2018年新年伊始,虽然有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进行回调,但从总体看,各种理财收益率依旧增势喜人。不少投资者怀揣刚发到口袋的年终奖和回流资金,准备利用最佳的理财工具为来年积累更多财富。

然而,并不是每笔投资都能获得不错的收益。由于缺乏专业理财知识或风险意识淡薄,很多投资者的理财行为常与家庭财务规划目标脱节,甚至走入误区。一年下来,自己的心理投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相差甚远。

如何在岁末年初的节点上为家庭制定更好的财务规划,避开理财误区,获得更好的收益?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深究。

又到“扎堆”理财时

如果留意一下最近手机中各大银行的APP界面,你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除了界面整体颜色变得有新年氛围之外,原先滚动条的各种推荐都“清一色”地变成了理财板块——从货币基金到短期理财,从证券交易到智慧投资,各种被特意标红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无时不刻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这让许多投资者跃跃欲试。

为何每到岁末年初这个时间节点银行会把理财“捧”到如此位置?

其实细细分析,不难发现,造成理财在岁末年初这个时间点“扎堆”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投资者的个人因素,另一个是银行方面的因素。

“很多投资者在这个节点上已经积累了一年的财富,这些财富加上企业发放的年终奖使得投资者手中积攒的资金更多,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自然而然就会变得旺盛,因此银行就会推出重点热销产品去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平安银行青岛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说。

当投资者有了投资需求后,各大银行所设计的理财产品种类增加,这就加剧了银行间理财产品设计的竞争。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每到年终决算时,银行的资金面往往趋于“紧张”状态,资金的流动性需求强和为了追求业绩等诸多因素,就导致了理财收益率持续上行。

但是,这种持续上行的理财收益并不会持续太久。当银行资金“紧张”的阶段过去后,一些因为这个节点所特意设计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就会慢慢下降,甚至“隐退”。对于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来说,这个现象在他们眼中早就“见怪不怪”,但对于“理财小白”来说,面对众多理财产品,往往挑花了眼睛,不知道哪种理财产品最适合自己和家庭。

于个人而言,在挑选理财产品时,一般不会有太多的考虑,简单讲就是收益高,时间合适就可以,可能对于产品本身要求更多;但是于家庭而言,投资者要考虑更多的是整个家庭的理财规划。他们往往需要一个产品组合,比如购买什么样的产品作为现阶段家庭的配置,购买什么样的产品能够满足孩子的教育金或者自己的养老金需求……這使得投资理财所涉及面更广,专业性更强,在没有理财经验和专业理财经理的引导下,就会产生投资误区。

让人越陷越深的几大误区

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投资理财似乎是抵御通胀的有效途径。但如果投资者对理财产品没有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就会在各种理财误区中“越陷越深”。

常见的理财误区大致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误区是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认识不足,盲目追捧所谓“低风险,高收益”理财产品。“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正确的认识,一般情况下,高收益的背后带来的风险也会很高,两者是成正比关系的。”青岛农商银行总行营业部理财经理杨倩表示。

虽然也许有的投资者会认为现在银行的理财产品几乎没有什么风险存在,但实际上有些银行的理财产品有自营和代销之分,各种金融机构良莠不齐,风险依然存在,需要投资者谨慎投资。

误区二是投资者的投资分散风险意识不强,往往“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不少投资者在投资理财产品时,过高地估计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把大笔资金投入到股票、房地产等目前看好的项目中去,甚至没有留足家庭三至六个月的应急准备金,这样在出现失业、重病等突发状况时,个人及家庭就会相当被动。

而误区三是投资者更多考虑的是短期收益,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目前有不少投资者比较青睐短期理财投资,抱着“买短期理财选择面更广”的心理将资金不断转进转出。如果投资者所投资的资金有不固定时间的需要,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但如果只是怕购买长期理财会错过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希望增加更多的机会,则不建议用这种方法进行投资,因为这会有一定的机会成本存在。

最后一个误区常常在中老年家庭中出现——只知道把钱存进银行的单一理财。很多年纪偏大的人认为把钱放银行是最保险的理财方式,并且随着储蓄的提高,所得的利息也会越来越多,投资理财的习惯偏向保守。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银行虽说能保证本金的安全,随着通胀的不断增加和银行利率的下调,根本无法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在这种“墨守成规”的理财观念下,虽然看起来本金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但综合比较后,本金不可避免地在“不被察觉”中一点点损失。

养成良好理财习惯很重要

投资理财,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家庭来说,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的理财市场是怎样的,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才是最好的理财方式。

平安银行青岛分行和青岛农商银行的专业理财经理也为众多投资者提出了几个很“接地气”的理财建议:首先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不能轻信朋友的善意推荐,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理财产品,认真阅读产品合同、理财产品说明书和风险揭示书等相关材料,了解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就像生病到医院找医生,不能自己乱吃药一样,购买理财产品就需要到专业的金融机构,找理财经理挑选合适的产品,进行专业的资产配置。

其次,在前期准备阶段,还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一个家庭的资产配置不能光有理财产品,也要有定期存款和保险。拿保险来说,虽然现代人投保意识正在逐年增强,但仍然有一部分家庭忽视了保障问题。保障型的保险可以有效防范风险,在家庭出现意外状况的时候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综合考量之后,就要制定一个理财目标。这个目标可大可小,但其中一定要包含理财时间和所期待的收益,这些因素都将决定了你的理财产品种类和期限的选择。

接下来在选择产品种类时,要对家庭成员的年龄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估:比如青年期(20-35岁)的投资者,刚步入社会,有能力承担较高的投资风险,可以尝试一下股票等风险较高的理财种类;壮年期(35-50岁)的投资者,虽然积累了一定财富,但债务也会较多,如购房、养老、子女教育等,其风险承受能力也较低,应购买波动较小的理财产品;而老年(50岁以后)的投资者,有较强的养老需求,控制风险是理财的首要因素,除了基本的定期存款,可以锁定国债。

除了对年龄的评估外,还可以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如果你是“无论自身财务状态好坏,都热衷于高收益投资”的类型,就可以适量尝试高风险投资;但如果你是“即使有一大笔资金,也坚持存银行,最多也就购买一些几乎零风险的理财产品”的类型,就尽量谨慎投资。

从个人实际情况出发,多学习一些投资理财知识,相信新一年的你在这个理财季中“种”下的种子,来年一定会收获丰盛的果实。

猜你喜欢
理财产品误区收益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如何解开设计院BIM应用的收益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