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铀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面向工理学生的‘科技金融创新班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BKZZ2016023)
一、引言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时代。曾几何时,“天之骄子”就业犹如“皇帝女儿不愁嫁”,现如今该优越感几尽消失。“学生找不到心仪工作、 公司招不到合适人才”,有人将这一“人才怪圈”现象归结于高校扩招、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因素。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比约10%,而发达国家该比率高达三分之一,因此,“人才怪圈”并非供过于求所致;而随着我国互联网不断发展,供需双方信息不畅,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似乎也只是一个“托词”。笔者认为,“人才怪圈”现象是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企業对人才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更期望其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而传统以老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只善于解决给定问题的既定答案,其自我探寻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较差。由于供给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最终导致毕业生自身素质与招聘方需求不相称,而基于微信支持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可为上述综合能力培养提供有效的载体。
P B L教学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H o w a r d Barrows教授于1969年提出,是指让学生围绕一些结构不良、有意义的现实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以此探寻隐含问题背后的科学规律,进而促使其批判性思维、自主及终生学习技能得以发展。目前我国PBL研究主要包括:本体属性研究,主要阐述PBL是什么的问题;教学模式研究,即探讨PBL教学模式如何实施问题;基于教师及学生视角,探讨LPB教学实施问题;效果评价研究,即围绕PBL教学在我国实施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互联网+”语境下的PBL教学模式探讨。主要探讨移动互联环境下基于网络技术支持的PBL实施问题。我国现有研究中前四个主题较多,而 “互联网+”环境下的PBL教学实践问题探讨较少。近年来,移动互联技术得以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了解社会、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笔者目前正在PBL创始地麦克马斯特大学访学,在此期间有幸参与了该校德格鲁特商学院近一个学期的PBL课程学习,深刻体会到移动互联技术(利用Skype软件支持PBL教学,该即时通讯软件类似国内的微信)融入PBL教学,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提升课程学习效率。文章基于Skype与微信软件功能上的共性,结合本人所在教学团队开设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PBL课程》教学经验,拟就我国实施基于微信支持的PBL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传统PBL教学现存问题的解决开阔思路,同时为我国综合型人才培养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提供有益尝试。
二、基于微信支持的PBL教学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由于倾向于对定义、概念和原理的诠释以死记硬背重复他人的经验,最终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批判性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笔者所在团队于2009年尝试开设《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PBL课程》。在此过程中,根据课程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支持骨干教师赴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学习以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教师间构建PBL课程实践共同体以相互探讨学习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团队教学水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搜集、批判性阅读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分析和总结以往PBL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过去师生、生生及团队教师间多以邮件沟通,由于该沟通方式即时性差、受益面窄,容易导致:课程学习的课外延伸性不够、组员间成果分享不及时;老师无法实时监控学习进度,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反馈,教师也无法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即时指导等弊端。
微信为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构建了衔接桥梁。首先,从技术上看,微信具有操作简单、沟通便捷、即时高效等特点。而借助网络媒介,可自主选择“私聊”、“群聊”、“朋友圈”和“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复杂的多点交互,以实现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的实时传送 (具体详见表1);其次,从现实条件看,目前大学生几乎人人都拥有电脑和智能手机,而十九大后政府推动的网络技术升级和信息资费的下降,以及 “互联网+教育”战略规划下我国高校无线Wife的日益全覆盖,为基于微信支持的PBL课程实施提供了平台和契机;最后,从实施效果分析,基于微信支持的PBL教学模式,使师生、生生间交流与学习不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视需要随时随地学习,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指尖时间”,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微信与PBL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既是对信息化教学的促进,又是对传统教学的创新。
三、基于微信支持的PBL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
基于微信支持的PBL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课前问题提出和资料收集、课中学习探讨及课后总结评价三阶段,其教学实施架构如下图1所示:
(一)课前自学预热阶段
课前自学是基于微信支持的PBL教学成功实施的前提。其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教师课前分析。具体包括学习条件分析(包括对校园无线Wife覆盖,学生智能手机拥有量及对微信的熟悉情况)、学习者分析(包括对学生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分析,并以此划分学习小组)和教学内容分析(基于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分析,灵活制定课程内容计划并设计与之相符的教学实施环节)。问题导入及资料搜索。在每章课程结束时,老师基于知识的过渡衔接,需先抛出一个现实存在的劣构性问题(与下次课程内容相关)以驱动学生好奇心,并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和公众号等方式将相关学习资料在线导入。课后学生需自主搜索教师共享的学习素材同时,也鼓励学生通过百度、goole等搜索引擎网和cnki等期刊网扩展所需素材(对有价值的素材鼓励学生在微信群或朋友圈共享);自学及讨论。学生将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群讨论,对于讨论后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向老师咨询。教师则以此获取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并进行启发式引导,学生依据教师的引导再次反思以探寻新的答案;自学测试及反馈。学生需在线完成PBL教学课前测试或提交自学成果,教师以此来了解学生课外自学情况。
(二)课中知识内化阶段
课中知识内化是基于微信支持的PBL教学成功实施的核心。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相邻就坐,并选派代表将课前制作好的PPT及相关感想在课堂分享。小组分享结束后,老师鼓励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此互评方式来促进学生间思维的碰撞,进而激发更多灵感,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最后,由老师对各小组自学情况进行点评,对涉及到的重点知识加以适度讲解,并根据课前和课堂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启发式引导,以激励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和探讨结果,课后进一步去探索和完善各小组的问题。
(三)课后反思完善阶段
课后反思及完善是基于微信支持的PBL教学升华阶段,其好坏直接影响到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因为课前和课堂学习任务的完成,并不代表个体知识构建的结束。因此,教师需结合课堂知识内化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课后在微信群中引发进一步讨论,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并自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以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构建同时,锻炼其自我探索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学生在线提交课程学习报告进行自评及互评,教师则反馈形成性评价结果,同时提出基于本课程教学的后续学习建议;最后,教师总结学生课前、课中及课后提出的问题及建议,并将其反馈到课前分析中,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课程后续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文章提出将微信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工具引入传统PBL教学中,使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丝丝入扣、紧密衔接,最终达到“在思中学,在学中改,在改中升华”的循环完善过程,以彰显“互联网+”语境下的移动学习优势。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就教师而言,基于微信支持的PBL教学实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作为PBL教学促进者的教师影响,其对于角色转换的把控,资料的搜索及综合知识面掌握的深度和广度等,都对最终的PBL教学实施效果有较大影响。因此,建议基于微信支持的PBL课程开设同时,组建一个以实现PBL教学改革目标为主线,汇聚教师智慧和力量的课程改革教师实践共同体。以达到下述两个目的:专业能力提升。即通过开展头脑风暴法来讨论教学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以此畅所欲言方式实现群策群力互促学习的目的;知识共享与传承。对于课程PBL教学案例、PPT、视频等教学辅助性资料,每个老师需积极分享到所创建的教师实践共同体微信公众平台资源库中,以共享并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就学生而言,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度较高,且学生性格、能力、责任感、纪律性、道德观及学习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PBL教学实施效果会有较大影响。因此,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挥引领性作用,鼓励学生抛弃对传统学习的依赖习性,勇于探索,并为学生的有效参与提供所需的支持;其次,对于学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应及时给予相应鼓励;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应适时在理念和实践层面给予一定启发性参考意见,引导并鼓励其进一步探索,以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由于课程学习需随时随地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这对学生的自觉性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教师应重点关注学习积极性和自控能力较差的同学,给予他们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同时避免他们影响整个小组学习进度。
就所导入的学习问题而言,由于问题是PBL教学的起点,更是贯穿整个学习過程的主线,因此,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PBL教学实施效果。总体而言,一个好的问题,需具备以下两个主要特点:问题是真实的。即课程所导入的学习问题,必须源自现实生活,它是学生将来学习或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真实情境。因此,学生会对这样的问题比较关注,而问题的解决不仅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且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进而能激发其探索精神。问题是结构不良的。即问题情境是复杂的,它的有效解决需搜索大量信息,并经过反复思考,因此,问题的解决能有效锻炼学生的知识探索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结束语
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教育”新模式,也为基于微信支持的PBL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文章基于微信软件的社交通讯和信息共享功能分析,提出基于微信支持的PBL教学新模式,即是对传统PBL教学模式的深度剖析和有益扩展,也是“互联网+”语境下移动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和融合创新,其研究可为我国综合型人才培养及“互联网+”语境下的PBL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