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强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8014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61601039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面上
项目(KM201811232018);網络文化与数字传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ICDDXN006);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
验室(北京邮电大学)开放课题资助项目(SKLNST-2016-2-08)
西藏自治区目前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影响安全生产新的因素不断出现,安全生产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西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现状和问题;然后提出了西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必要性和意义;最后从建设目标、总体建设方案和重点建设工程等方面重点阐述。
一、西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现状和问题
整体而言,西藏自治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和内地发达地区对比相对滞后,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区党委、区政府的要求差距较大,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缺少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项目由各地区、各部门和单位自行组织实施,相互独立,缺少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同时,各级安全监管机构、安委会成员单位和企业对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存在偏差,信息化建设边界模糊、职责不清晰、应用需求不明确,业务流程不相同,导致政府投资浪费与重复建设,阻碍了信息化统一建设和应用。
(二)安全生产基础数据不完整,未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缺乏对安全生产基础数据的全面普查统计和及时更新和开放共享,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没有做到实时监测监控,导致安全监管部门对监管对象底数不清,难以实现有效监管。
(三)业务系统不健全,尚未全方位覆盖安全生产的核心业务。目前多数业务系统相互独立,缺少开放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无法全方位覆盖安全生产的核心业务,信息化在加强政府安全监管、应急管理和企业事故预防等方面的整体保障作用不明显。
(四)信息化基础薄弱,项目建设保障能力不足。各级安监机构网络设备低端陈旧且缺失严重,网络宽带有限,机房基础条件差,电力供应不稳定,无法支撑业务系统正常运行。信息化工作规章制度体系尚未建成、人才紧缺、工作人员素质能力不高、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监管执法和应急救援装备不全。
(五)标准规范建设滞后,制约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广。全自治区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尚处于规划研究初步阶段,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缺少统一的技术要求。
二、顶层设计的必要性和意义
“十三五”时期是西藏自治区推进信息化和安全生产业务深度融合的重要时期,也是确保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的决战时期,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与机遇。
西藏自治区安全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对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西藏自治区目前进入工业大发展、旅游大发展、基础建设大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新时期,监管对象量大面广、过程连续、动态变化,面临监管区域大、监管人员少、监管执法能力不足等问题。
信息化是显著提升企业和政府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有效手段。从企业层面看,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顺利实施的有力工具,对企业规范安全管理行为、改善安全管理方式、夯实管理基础、提高工作效率,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从政府层面看,高危行业企业众多、分布广泛,各级安全监管机构人员力量不足,利用传统的管理手段,很难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全面和动态监管。从其他省市的经验来看,把信息化技术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已经体现出了重要的作用和较好的效果。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的进一步提升,以及企业自身安全发展意识的不断加强,推进信息化和安全生产业务深度融合,提高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范围、应用深度和应用效果,是“十三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有必要完成西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自治区安监机构、安委会成员单位和企业协调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资源整合、集约建设,避免政府投资浪费、重复建设,建成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基础环境、大数据、应用服务、安全与运维、标准规范等六大支撑保障和应用服务体系(简称“六大体系”),实现全区安全生产信息化“一张网、一张图、一张表、一盘棋”的基本格局。
三、建设目标
具体目标如下:
(一)为各级安全监管机构服务,推进依法治安,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保障能力。
面向全区各级安全监管机构,通过建立数据标准规范,构建数据库与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硬件基础设施,开发与集成隐患排查治理、行政执法、职业卫生监管、事故调查与处理、应急管理及救援等业务系统,实现全区安全监管与应急业务一体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升全区各级安全监管机构信息化业务效能。
(二)为区域内各级各类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实现集行政许可与备案申请、隐患排查上报、职业危害申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发证等业务办理和信息提醒于一体的“一站式”网上服务;建设法律法规、事故(业务)案例、专业知识等信息库,提高企业获取安全信息服务便捷化水平;建设动态监管系统,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人、物、环、管”各方面安全动态信息的采集与监管,推动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三)为广大社会公众服务,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工作透明度与服务质量。
实现公众获取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政务信息的便捷化,获取安全知识的便捷化,获取企业许可信息、事故处理情况等安全信息的便捷化和获取举报、投诉与互动交流等监督渠道的便捷化。
(四)为各安委会成员单位服务,落实安全监管“三个必须”,提升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水平。
建设跨部门的协同工作平台,加强全区安全监管机构与其他担负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政府部门间的业务协同,逐步实现安全监管部门与应急办、公安、质监、环保、国土、发改、工信、统計、气象、水利、林业等安委会成员单位的资源共享,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跨部门协同监管与应急救援能力。
四、总体建设方案
(一)主要建设内容
西藏自治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的总体建设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基础支撑环境、一个“安监云”平台、一个大数据中心、一个应用支撑平台、五大业务系统和一套标准规范。
1. 建设基础支撑环境,为上层应用提供各类基础硬件资源和设施环境,包括安全生产专网、机房、指挥场所、应急通信系统、移动应急平台、运维保障体系等内容的建设。
2. 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云平台建设总体要求和有关标准,结合西藏自治区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建设自治区“安监云”服务平台。
3. 依托自治区“安监云”服务平台,建设安全生产大数据中心,建设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数据采集、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安全生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和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服务。
4. 主要包含业务配置平台、物联网应用平台、大数据挖掘分析支撑平台、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地图信息服务平台和基础支撑软件。
5. 五大业务系统:
(1) “互联网+智慧安监”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安全监管类应用系统、应急管理类应用系统、公共服务类应用系统、综合决策类应用系统、行政管理类应用系统、安全生产综合信息门户等。
(2)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平台
在统一体系架构、统一标准规范、统一安全认证以及统一运维基础上,由基础支撑环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应用系统组成。
(3)全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平台联网应用安全监管系统
项目实现全区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重点监管企业之间的视频联网对接,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区可用、全程可控”,直观地反映生产现场相关情况和数据信息,实现安全监管部门对企业关键部位视频信息的远程可视化、远程监控和处置。
(4)高危行业企业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联网平台
主要面向自治区安全监管局、地(市)安全监管局、县(区)安全监管局、企业四类用户,建设高危行业企业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联网平台,将高危行业企业内部重大危险源视频信号及设备监测数据全面接入平台,并将数据统一上传至自治区安全监管局大数据中心。
(5)高危行业企业风险预警与防控试点工程
建设内容包括:1)高危行业企业风险防控指标体系;2)高危行业企业风险防控模型;3)安全生产风险预警与防控系统。
(6)严格遵循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的信息化相关标准规范,编制西藏自治区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以下简称标准规范),逐步形成覆盖安全生产全业务、全体系、全流程的自治区级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指导和规范全自治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
(二)平台体系架构
西藏自治区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涵盖自治区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地(市)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县(区)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和国家总局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以及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与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的建设,如图1所示。
(三)总体技术架构
按照分层设计思想,自下而上分别为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应用服务层和综合展示层,以及两翼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与运维保障体系(简称“五层两体系”)。总体建设任务如图2所示:
五、重点工程
(一)安全生产“一张网”
安全生产“一张网”建设包括安全生产政务外网和安全生产专网。安全生产政务外网主要承载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类业务信息传输,依托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覆盖自治区安全监管局、地(市)级安全监管部门、县(区)级监管部门以及自治区级安委会成员单位,各单位通过电子政务外网或互联网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接入网络。安全生产专网主要承载企业安全生产音频、视频、监测、预警等信息传输。安全生产专网通过向社会资源租用专线的方式组建逻辑专用网络,采用专线或VPN技术组网,可以依托运营商网络采用MPLS-VPN技术组网。安全生产专网对上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专网联通,对下覆盖自治区、地(市)、县(区)三级监管监察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基地)以及高危行业企业。
(二)“安监云”平台
“安监云”平台包括下面的内容:
1. 自治区“安监云”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按照“一主一备”的方式建设和部署。 “安监云”服务平台架构自下而上分为基础设施层、设备资源层、云管理层和云服务层。
2. 自治区“安监云”服务平台面向全区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提供三种类型服务:基础设施云服务(IaaS)、通用公共平台服务(PaaS)和软件应用服务(SaaS)。服务内容包括依托安全生产政务外网的安全监管云服务、应急管理云服务,以及依托安全生产专网的在线监测云服务、视频会商云服务和公共云服务。
3. 建立云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和运维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按照国家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等级保护三级要求提供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防护。运维保障体系主要依托自治区安全监管局和第三方技术保障团队,开展现场和远程维护服务。
(三)安全生产大数据中心
建设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数据采集、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安全生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和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服务。
1. 安全生产数据采集。采集方式包括人工采集和设备自动采集两类。采集范围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基础信息、安全准入申报信息、标准化达标信息、隐患排查治理信息、人员资格与培训信息、重大危险源信息、高危和重点企业在线运行数据、职业病危害项目信息、事故举报信息、应急资源信息、应急演练信息、事故现场和执法现场信息等。
2. 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梳理各类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建立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立“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的数据组织和管理模式。建设各级各类安全生产数据库,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不同层级的数据共享,提供“对内共享,对外开放”的数据服务模式。
3. 安全生产数据共享平台。全面推进自治区安全监管局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地(市)级安全监管部门之间数据交换共享,推进自治区、地(市)级安全监管机构接入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基础信息资源,引导和规范自治区安委会成员单位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工作。
4. 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服务。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安全生产监管业务数据、风险数据、隐患数据和事故数据之间的规律性、关联性特征理论研究与工程化研发,加强安全生产信息智能推动发布。
(四)“互联网+智慧安监”工程
设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业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互联网+智慧安监”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安全监管类应用系统、应急管理类应用系统、综合决策类应用系统、安全生产综合信息门户等。
(五)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平台
在统一体系架构、统一标准规范、统一安全认证以及统一运维基础上,由基础支撑环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应用系统组成,面向全区各级安全监管局、安委会成员单位、中介服务机构、生产经营单位及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实现应用系统“集成整合”、数据资源“集中管理”、数据资源“有效共享”。
(六)全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平台联网应用安全监管系统
项目实现全区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重点监管企业之间的视频联网对接,实现安全监管部门对企业关键部位视频信息的远程可视化、远程监控和处置。项目建设包括自治区级平台、地(市)级平台和县(区)级平台三个部分,实现三级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平台实现视频图像资源整合、用户管理、网络设备管理、运维管理等功能。平台的信令格式、媒体格式、信令流程和协议接口等遵循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七)高危行业企业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联网平台
采用统一建设、分级部署模式,建立层次分明、责任清晰的高危行业企业重大危險源在线监控及事故预警技术体系,系统实现重大危险源分析、重大危险源报警、安全监控、重大危险源备案、安全管理和系统管理等七大部分功能,并实现各级平台联网,形成全区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及事故预警分布一张图。
(八)高危行业企业风险预警与防控试点工程
在非煤矿山、危化品、住建、交通等重点行业中分别选择3个地(市)、10家以上企业,建设高危行业企业风险预警与防控试点工程,建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预警模型和风险预警与防控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摸清自治区高危行业企业风险底数,并以一张图可视化方式进行风险展现与预警,对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和事故隐患等级进行实时动态评估,为精准监管、精准执法、精准施策提供科学支撑,从根本上扭转安全生产形势,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六、结论
本文提出的西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顶层设计不仅明确了“十三五”时期西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总体建设方案和重点工程,也为全区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作提供指导,有助于推动新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的融合,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支撑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