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叙事特征的研究

2018-08-29 11:00宋宛骏
北方文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叙事手法左传

宋宛骏

摘要:《左传》的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对历史事件进行评论和叙述,在一定程度上使历史事件更加准确可靠。研究《左传》的叙事特色不能忽略其战争场面的描写。本文以《左传·成公》为例,分析《左传》的叙事特点。

关键词:《左传·成公》;叙事手法;战争刻画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记载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间各诸侯国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重大历史事件,是我国重要的编年体著作。作为一部儒家经典,其文学性受到文学界的广泛关注,清人皮锡瑞亦在《经学通论》中称赞说:“左氏叙事之工,文采之富,即以史论,亦当在司马迁、班固之上,不必依傍圣经,可以独有千古。”(1)其叙事特征应从叙事手法和战争场景的描摹两方面入手。

一、灵活多变的叙事手法

《左传》的叙事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春秋》的编年叙事,但对其又进行了创新,将倒叙、插叙等融入其中,使其成为“上古历史撰述中最具有叙事性质的著作”。(2)《左传·成公》作者主要运用了三种叙事方法:

(一)顺叙

作者采用顺叙的叙事手法,以鲁国十二国君的顺序为框架,并按照“某公—某年—某月—某日”的进行叙事。如“成公五年”:

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来归。仲孙蔑如宋。夏,叔孙侨如会晋荀首于谷。梁山崩。秋,大水。冬十有一月己酉,天王崩。十有二月己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虫牢。(3)

文中以“成公五年春”为时间上起点,而后依次记叙“春”、“夏”、“秋”、“冬”四季,并按照“正月”、“己酉”等清晰的时间点,以此呈现出一条清晰的时间脉络。

(二)插叙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史事件进行编排,偶尔会穿插一些小事件、情节。这不仅能够增强故事完整性还能凸显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同时作者还可以借此手法融入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倾向,以此寓褒贬。如“成公十一年,郤犨来聘,求妇于声伯”中《左传》作者将“妇人遂行。生二子於秦氏。秦氏亡,晋人归之伯氏。”作者将其插入“郤犨来聘,求妇于声伯”中,一方面塑造了郤犨恃强凌弱形象,同时也表达对他蛮横无理、仗势欺人行为的不满。另一方面作者通过集中叙述有关声伯妹之事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又如“成公十六年”作者运用插叙的手法描写了“晋吕锜梦射月”,这段文字讲述了晋军中的吕锜梦见自己射中月亮,掉入泥潭。该梦预示着吕锜将射中楚王,而自己也将死去。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将太陽比作晋侯,月亮比作楚王等,运用该方法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同时也预示着人物的结局和未来事件的走向。

(三)虚实结合

《左传》作者叙事手法多样,将顺叙与插叙、倒叙等巧妙结合,同时作者善用梦境、占卜等预示未来,一虚一实使该书叙事效果增强。如“成公十年”所记“晋景公之死”,作者巧设三个梦境预示着晋景公之死。第一个梦作者通过厉鬼索命交代了晋景公生病的原因同时又借助厉鬼营造了恐怖阴森、令人毛骨悚然的氛围;第二个梦通过二个小孩的妙趣横生的对话间接地传达出晋景公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世。作者借助这两个小孩有趣的对话打破了之前的紧张氛围,使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第三个梦以“小臣以言梦自祸”结尾。

这三个梦之间互为因果,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又承接上文。作者在第一个梦中便揭示了晋景公的死因这与晋景公在“成公六年”听信谗言杀死赵同、赵括相照应。作者借助这三个梦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条,增添了情节的曲折性。作者借此也宣扬了自己惩恶扬善的观念,委婉表达了对晋景公冤杀功臣不满之情。

又如“成公十六年”晋楚的“鄢陵之战”有这样的情节:晋楚即将开战,晋厉公用蓍草来占卜,筮史占卜后说:“吉利。国家局势紧张,君王受伤,怎么能不失败呢?”

《左传》中占卜现象时常发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至国家立君主、军事打仗小至婚姻嫁娶等,都以占卜的结果预示事件的吉凶。“鄢陵之战”晋厉公通过占卜预测未来胜负,以高度凝炼的形式预示出人物命运的结局、暗示出将要发生的事件,使文章呈现出暗示性和多变性的特点。

二、多角度的进行战争场景的描摹

春秋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战争不断,诸侯争霸的时代。《左传》作为一部春秋编年史的著作,它较为可观详尽的记录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政事、军事等,以巨大的篇幅描绘了诸侯之间相互兼并的过程,揭示了周王室日渐衰微。《左传》的战争描写是全书的精彩之处,是研究其叙事特色不能忽略的部分。

《左传》的战争描写不同于其他史书。作者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对战争进行描写,注重将战争与政治结合,深入挖掘战争的起因,准备过程及结果,着力描写双方胜败的原因,揭示人为因素、礼仪道德等对战争胜负的影响,而不是单一的对战争始末及过程进行简单的记录。成公二年,齐晋的“鞌之战”中晋国拒绝了齐国的贿赂提出“必以萧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4)的无理要求。宾媚人据理力争,以“而日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5)反问,并引《诗》“孝子不匮,永锡尔类”(6)等为证增强言辞的说服力。最后向晋提出“背城借一”。

作者巧用反问、引证等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生动展现宾媚人与郤克的对话颇有破釜沉舟之魄力,给读者以强烈的节奏感和美的享受。

成公十六年的鄢陵之战在战前作者先借助申叔之口暗示楚败晋胜,同时也指出楚败是因“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7)作者既描写战争双方的基本情况又描写了晋军分析出楚军的六大致命弱点。作者的这些描写都为楚败埋下伏笔。作者通过战前晋楚双方互窥虚实,借助楚王与伯州犁的对话,侧面写出晋军在临战时军营中的紧张氛围,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接着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交战场面,而是通过几个主要人物,如韩厥、郤至等人通过他们在战场上的所作所为凸显出战争的激烈。最后由于子反醉酒,楚君宵遁,晋军胜利为结尾。

鄢陵之战中作者运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手法,注重描写战前、战时,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因素,辅之加入占卜、梦境的描写,为战争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作者借助申叔、《诗经》表明了自己的思想倾向和对义礼的重视。

《左传》的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和评论历史事件,从多角度,全方位的描述事件和刻画人物,在一定程度增强了叙述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作者以战写人、以人写战的叙事手法,为读者展开一幅全景式的战争画卷,同时该写作手法对以后《史记》、《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借鉴意义。

注释:

皮锡瑞.经学通论·春秋.北京:中华书局,1954. 479页.

高小康.中国古代叙事观念与意识形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3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896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870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871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871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964页.

参考文献:

[1]清阮元校刻.春秋左传正义[M].十三经注疏[Z].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0.

[2]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4]何昆.《左传》叙事方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

[5]韩红芹.《左传》战争篇章的叙事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叙事手法左传
《左传》《国语》所见旧有繇辞及临时自撰繇辞考辨
《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当代舞蹈作品的叙事类型和手法研究
孙武何以不见名于《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