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邦交以来汉语在日本推广的发展及现状

2018-08-29 11:00王雪晨
北方文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孔子学院汉语教材

王雪晨

摘要:自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以来,汉语在日本的推广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随着中国经济以及文化的迅速发展,逐步成为了世界注目的中心。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曾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历史,两国的语言和文化也是相互影响的。日本的中文教育历史非常悠久,除了汉文教育以外,现代中文教育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从历史来看,日本的汉语教育自明治维新起就已经开始了,但相比较于其他欧美语言,显然汉语在日本的语言学教育上无法登上学术大堂。直到九十年代后半期,汉语的学习在日本迎来一批热潮,在高校中也取代了法、德、俄、西,成就了第二外语的地位。基本所有高校都开设了汉语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程。高校中的中文系也犹如雨后春笋般开设出来。此外,社会上也有很多机构争先开办汉语课程,学习者从小学生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有。本文通过对日本孔子学院和日本汉语教材两方面的研究,探讨汉语目前在日本的推广及发展情况,希望对汉语在日本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汉语;孔子学院;教材;语言

价值是语言传播的根本动因,我们的第一要务是加强汉语的传播价值。比如:在文化价值方面,利用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经济价值方面,利用进出口商品的贸易活动以及国际会议的开展;在外交价值方面,利用我国在世界组织中的地位和与世界各国各区域的各种合作。

语言的学习也意味着对某一种思维方式以及文化类型的学习,而传播语言当然也就是对一种文化的传播。发达国家首先将语言与文化的推广作为向外扩张时使用的基本措施。语言文化外交是文化外交的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其实施主体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政府委托或授权的非政府机构,长期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语言文化国际推广,意在达成文化交流与传播、增进相互理解等战略意图。

一、孔子学院的推广和发展

“孔子学院”这一语言文化品牌,作为中国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向世界推出已有十四年,已成为中国对外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典范。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其宗旨和使命是增进使劲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作为中国代表性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孔子学院既有与国际知名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如英国文化委员会、法语联盟、歌德学院等相同的属性,又有其独特的中国模式,孔子学院与其他国际知名语言文化推广机构一样,都把推广本国语言和传播本国文化作为根本宗旨。孔子学院所提供的服务包括: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业务;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经济及社会等信息咨询;开展当代中国研究等。

孔子学院的学习者分为华侨华人、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人们,学习者根据需求也分为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政治交流。孔子学院在语言的教育、文化的传播和经济的交流等各个方面都影响着世界。孔子学院的魅力在于“孔子”的招牌和中国优秀文化的体现,并从宣传外交转变成正式的文化外交。

日本第一所孔子学院——立命馆孔子学院,于2005年在日本千年古都京都诞生,它是中国国家汉语推广机构、北京大学和日方……等方面的联络合作成立的。周玮先生作为日本首家孔子学院的创始人,被任命为孔子学院的第一任中方院长。目前,立命馆孔子学院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孔子学院之一,下面设有东京学堂、大阪学堂等6个教学点,全年开班数约达90个,春秋两季学生总计1500名左右。截至2018年6月,日本共有孔子学院14家它们分别是爱知大學孔子学院,北陆大学孔子学院,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福山大学孔子学院,关西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冈山商科大学孔子学院,工学院大学孔子学院,立命馆孔子学院,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樱美林大学孔子学院,札幌大学孔子学院,早稻田大学孔子学院。

二、日本汉语推广的现状

(一)教学现状

日本的汉语教育历史非常悠久,除了中文教育以外,现代汉语教育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明治维新以后,直到昭和时代战败为止,比起学术性的研究语言,更注重实用性的汉语,以对话为主的教材。

战后,随着中国革命的成功和经济发展,仓石武四郎等东京大学和西京大学学者,在战争反省的基础上,将汉语视为构建中日友好的桥梁。他在民间的汉语教育中也投入了力量,提高了汉语的普及,对于汉语的研究以及对下一代的汉语教育。自上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恢复以后,汉语教育开始盛行,除了“岩波汉语词典”、“爱知大学中日大辞典”以外,还出版了很多汉语词典和汉语词汇的书籍。进入80年代,各地的大学都相继创立了汉语课程,把中文作为选择科目的高中也增加了,现在汉语学习者在日本全国有一百多万人。如今,在日本,汉语已经成为了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在日本的大学里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选修的学生很多,每年学习的人数大约有15万。据估算,在现今日本的本科学院中,有500多所学院开设了汉语课程,其中有50多所学院设有汉语或者汉学专业。同时也有400多所高中开设了汉语课程。日本的本科学院要求学生至少学习两门外语,除了必修的英语外再选择一门语言作为外语进行学习。由于中日两国现今的经济和政治关系日益进步,加上中日渊源的文化交际,很多学生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进行学习,其学习数量远远超过其他语种。所以,不论学校还是社会,都有着无数的汉语学习者,而随之产生的就是对汉语教师及汉语教材的大量需求。于是,在汉语教材的编写和发行这两个方面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局面。

中文教科书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版,汉语教师也有千人以上。但是教材、教授法、教师的质量等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日本各大学大多是由任课教师自行选择授课所需要的汉语教课书目,很少有学校要求使用统一的书目。日本没有所谓的"统编教材",所以,各种课本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日本主要有两部分人在进行着汉语教材的编纂:一部分是正在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日本人;另一部分是在日本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中国人。而中国和日本共同编纂的汉语教科书在市场中占据着至少二分之一的比例。而阅读参考练习方面的汉语教材却是以正在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日本人编写的为主,就算是合作编写的教材,其中也是日方在其中占据主要局面。

(二)教材情况

日本汉语教材多如牛毛,就数量而言,每年仅白帝社、白水社、骏河台、朝日社等几家大的经营汉语教材的出版社所出版的汉语教材,就有几百种,加上三修社、金星堂、同学社等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教材及与汉语教学相关的书籍,总量甚为壮观。石汝杰统计了汉语教材在日出版情况,为:东方书店,入门和初级课本26种,中级以上14种;光生馆,初级和中级课本33种:白帝社,初级课本118种,初级到中级的过渡型课本24种,中级92种;朝日出版社,初级课本51种,初级到中级18种,中级12种;同学社,初级课本37种,中级10种等,数量非常多,最多的是初级课本。各个出版社一般在秋季展开对教材的推销。很多出版社着手于开发新教材,大多数出版社会将新的书目样本寄给教师,希望老师能在阅读其内容后在教学中进行使用,这也导致了汉语教材价格偏高。

据日本全国28教育机关中文教育的调查,设置专业汉语(汉语及中国文学专业等)的大学共有11所,其一年级的学生有22人到211人,同一所大学里使用统一教材的有4所,部分使用统一教材的有3所,使用完全不同教材的有4所。

三、总结

中日之间在经济上的互补关系日益加深,两国民众对于彼此语言文化的探究也在不断加深,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渗透着彼此的语言文化。但是日本的汉语教育经过了八、九十年代的急速发展后,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开始走向平稳发展,甚至有下滑的趋势,这其中虽有日本社会少子化、高龄化的原因,我们也应在其中发掘其他原因,比如中日两国时冷时热的政治关系,汉文化在日本宣传力度的不足,日本汉语师资高低不均以及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中国的文化外交至今并非强势,较为落后。只有直面问题,并且将其解决,汉语才能更好的走出国门,在国外进行良好的推广和发展。孔子学院作为中华语言文化的代表性机构,其成立和发展是中华文化外交兴起的重要标志之一。希望孔子学院在世界上不断兴建的背景下、在中国人以及汉语学习者的努力下,汉语在世界的推广发展能够势如破竹,中国的文化外交能立于更加强势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石汝杰.日本的汉语教科书及其出版情况介绍[J].世界汉语教学,2004.02.

[2]刘平.从日本的现状看孔子学院的发展[J].爱知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纪要,2004.03.

[3]六角恒广.近代日本の中国語教育[M].不二出版社,1984.

[4]郑新培.日本汉语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J].语学教育研究论丛,2006.08.

[5]张西平.世界主要国家语言推广政策概览[M].外語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08.

[6]戴蓉.孔子学院与中国语言文化外交[D].言語と文化,2011.01:121-138.

[7]戴蓉.孔子学院——中国模式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J].ICCS現代中国学ジャーナル,2012.03:136-143.

[8]大塚丰《中国の対外言語教育戦略と孔子学院[J].大学教育论丛,2016,(3):33-52.

[9]劉禕.日本における孔子学院の機能に関する研究ノート:政策·組織に関する先行研究の整理から[J].教育论丛,2012,(55):43-52.

[10]马场毅.中国の対外教育——孔子学院を中心に[J].ICCS現代中国学ジャーナル,2010.03:212-220.

[11]张英.日本汉语教材及分析[J].汉语学习,2001,(3):61-69.

猜你喜欢
孔子学院汉语教材
学汉语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汉语热”面面观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