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身上的阿Q气

2018-08-29 11:00范家灵
北方文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共同点阿Q鲁迅

范家灵

摘要:《阿Q正传》中鲁迅先生塑造了一个被批判的典型——“阿Q”,他的性格特点被概括为“阿Q精神”,“阿Q精神”的核心即为“精神胜利法”,即不敢直面困难,进而去解决困难,只能在内心构建一个臆想世界来维持心理的平衡。经过对比发现,其实鲁迅先生的人生历程中,也是带有“阿Q”影子的。

关键词:鲁迅;阿Q;共同点

鲁迅在《阿Q正传》其中塑造了一个底层农民形象——阿Q,阿Q身上所带有的人格特点,被称为“阿Q精神”。“阿Q精神”的最大特点在于每当处于劣势之时,便躲进自己幻想的精神世界来保护自己。这本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但由于鲁迅先生“漫画式”的书写,使阿Q成為了愚昧、麻木的代名词,“阿Q”更成为了中国几千年来国民劣根性的一个缩影。但如果剥离掉鲁迅先生在“阿Q”身上寄予的“批判国民性”的重任,如果把阿Q那些极端的、夸张的行为抽离掉,其实很多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都有“阿Q”的可能,甚至反观鲁迅先生自身的经历,其实也是充满着“阿Q”气的。

一、自我逃避

鲁迅当年到日本留学学医,并非仅仅为了求学,更有“以医救民”之壮志,在谈到为什么要去日本留学时,他说道:“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1]由此可见,当年鲁迅不仅想要用行医救人,还要用新学启发民众之心智,后来,因为“幻灯片事件”,鲁迅“弃医从文”,依旧是因为想要“改变他们的精神”[2],可以看出,鲁迅是有一种做时代启蒙者的大志向的。但在“以文救国”这条道路上遭受打击之后,他静寂了。《自嘲》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流传度最广,因为他代表了鲁迅的革命斗士形象,但我们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

鲁迅性格里有自我逃避的一面,他的启蒙内驱动力,不仅仅是要为国为民肝脑涂地,还有渴望成为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3]的英雄情结。当他遭受失败后,他没有继续“呐喊”,而是“感受到了无边的寂寞”[4],这无人响应的寂寞让他躲进绍兴会馆抄写碑文,一抄就是6年。我们可以想见,如果没有钱玄同来找他,他会一直这样沉寂下去。他到底遭受了什么沉重打击?事实上,无非是创办杂志失败,写了几本书但销量不好而已,这就让已然他放弃了“以文救国”的使命,“躲进小楼成一统”了。

反观鲁迅在从医、婚姻等人生关键点的选择上,都有一点回避现实的阿Q气。在婚姻上,他本是不满旧式婚姻的,但他为了不激化家庭矛盾,选择了跟朱安成亲;而在这个自己不爱的女人面前,他又选择了逃避,成婚4天就逃回了日本。当然他不像阿Q那般麻木,他对于这种伤害感到痛苦,但他这样的逃避何尝不是造成了更大的痛苦,而且是两个人的痛苦?回到日本后旋即展开的“启蒙”大业,到底混杂着多少“麻醉”自己、逃避现实的因素呢?因为如果这“启蒙”动机那样强烈,绝不会因为几次小小的挫折就放弃的!阿Q用“精神胜利法”回避现实的痛苦,鲁迅先生何尝没有一点用“启蒙”大业来回避自己灵魂煎熬的意图呢?

二、敏感

鲁迅和阿Q一样,是敏感的。不可否认,阿Q是愚昧的,但他并不愚钝。愚昧是因为他未被启蒙,但他在人际交往中实际是很敏感的——他会很快的听出别人的弦外之音、他会敏感的因为谐音联想到自己的忌讳。鲁迅先生也是这样,这与他少年时期遭受到的变故有关,15、6岁的他充分感受了人情冷暖,于是对于外界的挫折他犹如惊弓之鸟,聪明而敏感的他能更强烈的感受到失败的痛苦,他也需要比常人更多的勇气才能够去相信这个世界。我们可以大胆的设想,阿Q也并非生来如此的,阿Q应该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太多的苦难,敏感的他又无从改变自己的生活,于是只能靠退守到自己幻想的精神世界来保全自己,不然当一个人认识到了自己的绝望处境又根本无从改变时,他可能只能像祥林嫂一样,走向精神的崩溃。鲁迅先生也意识到了他骨子里面的这份敏感与消极,所以他一直在与自己这种“退守”、“软弱”的情绪做斗争,这也许就是他在《墓碣文》之中提到的那条长蛇,这条“不以啮人,自啮其身”[5]的毒蛇就是阿Q精神,他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划入阿Q那样万劫不复的“退守”深渊。

还好鲁迅与阿Q有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思想。阿Q出身于底层、一无所有,包括精神财富,他有的只是儒家文化深植于底层民间的思维本能;而鲁迅先生出身书香世家,他有独立的反思能力来对抗这个世界,他比阿Q强大得多了,这使他在苦难面前只选择了“退守”,而没有“沉沦”;也正是他的这份才华,让他在几乎快要沉沦之际有人伸出手拉了他一把,让他渐渐的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在《狂人日记》之后,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振臂一呼的英雄”了,所以即使五四文学阵营四分五裂,他绝不可能继续退回那个“无人响应”的孤独者,从此他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勇敢、更坚定了,他渐渐的走出了阿Q画下的那个圈,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2

[2]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3

[3]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3

[4]鲁迅.呐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3

[5]鲁迅.野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74

猜你喜欢
共同点阿Q鲁迅
对比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
阿Q和老A
漂亮的生日礼物
鲁迅《自嘲》句
把握好“四个全面”的五个共同点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
阿Q“国民劣根性”的误植与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