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强
【摘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就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掌握最广大的群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原本就应该是雄浑的、深刻的、壮美的、动人的。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都应该有这样的自信、有这样的自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延安 理论自信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根据组织安排,笔者有幸来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进行为期两周的学习。这是笔者第一次到延安这个中国革命的摇篮、共产党员的圣地学习。半个月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转瞬即逝,学习结束之际,有一些感怀、感悟、感慨。
历史启迪现在,历史照亮未来。地处延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创新进程和梁家河的“大学问”两大方面。不论是党中央在延安13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7年玉汝于成的知青岁月,都是我们学习党史、修养党性、坚守党心的生动教材。
经过十余天的系统学习,结合这些年的零散思考,可以用五句诗概括笔者对这些生动教材的粗浅理解。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意志。从建党到革命,从建设到改革开放,我们这个党历经风风雨雨、人间沧桑,许多艰难险阻甚至将我们党置于生死存亡的边缘。不可否认,这个过程中,有人彷徨、有人退缩,甚至有人叛党,但是绝大多数共产党员为了自己的信仰,坚守自己的信念,爬冰卧雪、拓土开疆,挺起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強的脊梁。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视野。革命形势白云苍狗,前途命运波诡云谲。我们党从幼年到成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走过弯路。但是,我们党是一个善于自我总结、自我更新、自我革命的政党,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愈挫愈勇、历久弥坚,磨炼了战略定力,也拓展了战略眼光。
“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群众路线。“水可以没有鱼,鱼不能没有水。”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铭记须臾不能脱离群众的深刻道理。密切联系群众,不仅是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也从中汲取了源源不断的惊天伟力,带领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一个又一个胜利。
“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从组织上的健全到政治上的自主,从物质上的丰富到思想上的成熟,我们党近百年的发展进程,经历了多种意义上的长征。无论是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还是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或是锐意进取的改革攻坚,我们党总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展现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独特气质、非凡气魄和豪迈气概。
“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磊落胸怀。“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我们党内不是没有腐败分子,不是没有野心家。但是一个政党之所以能够顽强走到今天,带领人民取得举世称羡的成就,一定是因为她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除了人民的利益,她没有自己的私利。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决不允许在党内存在出于个人目的的征讨杀伐,决不允许出卖党和人民的利益换取个人私利,清清爽爽、坦坦荡荡。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延安学习的过程中,瞻仰一处处旧址,观摩一件件实物,聆听一个个故事,不由不抚今追昔、感慨满怀。80年前,贫穷的延安为什么会成为有志青年的天堂,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耶路撒冷?50年前的梁家河,又是怎样让年轻的习近平培养出“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不变信念?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触摸到我们党的初心,才能时刻铭记自己的使命。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党从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得出的真理。回顾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走过的奋斗历程,体会最深刻的一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什么时候结合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顺利推进;什么时候结合得不好,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遇挫折甚至濒临绝境。实践已经反复证明,面对风云变幻的斗争和纷繁复杂的抉择,要想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必须具有战略定力和勇气。这种定力和勇气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里钻出来的,而是来自于理论的觉醒、成熟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自信与坚定。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为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经受实践检验的制度,是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要不断增强制度自信,就要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和把握我们的制度探索解决了什么问题,具有什么样的意义。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去理解。
一是打破了“普世价值”思潮的迷思。从宏观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实践,终结了“历史终结论”,特别是在西方正面临一系列制度危机的背景下,愈发彰显出制度优越的光芒;从微观层面看,所谓只有多党制、三权分立等才能制约权力、消除腐败等西方制度建设的理论假设,已经被实践证伪,而频遭西方攻击的中国政治制度,却实现了经济腾飞、社会稳定、文化发展、生态改善。原本西方的民主政治被视为“普世价值”,现实却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证明并没有一种社会制度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将某一种制度定于一尊、奉为圭臬,理论上是不成立的,实践上是有害的。
二是贡献了中国政治哲学的智慧。西方政治家把民主制度称为最不坏的制度。在民主的具体实现形式上,英国实行议会君主制,美国是议会总统制,法国是议会共和制,瑞士则是议会委员会制。这些不同的制度设计,都要面临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执政效率与权力制约之间如何平衡。应该说,西方制度设计存在着不少非此即彼、非白即黑的思维,为了所谓的权力制约,不惜牺牲执政效率。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社会常常出现民主空转、议而不决的现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汲取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智慧,同时又契合了现代政治文明的价值追求。例如,我们党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很好地解决了执政效率与权力制约的平衡问题。此外,德治与法治的平衡,效率与公平的平衡,行政与监督的平衡,等等,都闪耀着中国政治哲学的思想光辉,为人类制度建设贡献了智慧。这一点,也得到了一些西方学者的认同,有西方学者在论述民主政治中的多数规则时,就倡导发扬中国政治文化传统,提倡采取中庸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是丰富了人类制度文明的内涵。我们党执政近70年来,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包括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体制、执政基础等在内的一整套与时俱进的执政理论。这些理论和实践探索,充实了政治学关于制度建设的内容,丰富了制度建设的路径,拓展了制度建设的空间。
在当今各国的制度探索和建设中,哪些是人类制度文明的共同追求,需要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哪些是人类制度探索的地方性记述、局部性概括、阶段性总结,需要根据各自国情和时代需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扬弃和实践;哪些是人类制度建设的迷思和误区,需要结合已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大胆的破除和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探索,让我们很有必要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只有从理论上讲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建立起制度自信——别人有的,不合中国国情,我们就理直气壮地排斥;别人没有的,适应中国实际,我们就始终如一地坚持。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就我们的工作实际而言,这实际上讲的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问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就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掌握最广大的群众。
但是毋庸讳言,我们在这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还不时涌现,还有一定的市场;二是学理论、用理论的热情和自觉在不同领域、不同人群中还显得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年轻一代当中还不尽如人意;三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别是在时代化、通俗化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归结起来又主要是第三个方面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在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比对和斗争中,具备难以辩驳的逻辑性和不可战胜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同样是科学,而且是符合中国实际、顺应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对中国社会而言,是一种“彻底”的理論,是能够说服人的理论,理应掌握群众。因此,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就成了一个更为现实、更为重要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批评了“‘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批评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学风。在《反对党八股》中,毛泽东列举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即“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这其中,绝大多数同时也是文风问题。
不能不说,伟人就是伟人,不仅在几十年前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作风、学风、文风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顽症痼疾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个人觉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之所以没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应有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战斗力,问题就出在作风不扎实、学风不深入、文风不通俗。
在十多年的编辑和审稿工作中,笔者发现那些让人爱不起来的理论文童常常存在一些共性特征:哗众取宠的观点,晦涩难懂的逻辑,因文害意的修辞,诘屈聱牙的术语。久而久之,生生把真问题搞得像伪命题一样,面目可憎、拒人千里。又或者,把伪命题包装得像真问题一样,煞有介事、故弄玄虚。
通过平日的观察和与同期学员的交流发现,现在见诸报端的一些理论文章,实际成了一些学者孤芳自赏的“手把件”,完成各类考核评比的“垫脚石”,或是官员展示政绩的“功劳簿”,体现所谓理论水平的“敲门砖”。
这样一种现状,不能不让人为之忧心,也不能不让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果没能最大程度地掌握群众感到惋惜和遗憾。
在延安学习期间,各种专题式学术讲座、浸入式实景教学、体验式现场讲解,无不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无不饱含理性、饱含激情,它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理论不是枯燥的说教,不是抽象的推理,不是空虚的展示。只要有用科学理论掌握群众的政治自觉,有实事求是、探求真理的学术自信,我们的理论一定能够找到能被群众接受的有力支点。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原本就应该是雄浑的、深刻的、壮美的、动人的。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都应该有这样的自信,有这样的自觉。
责编/潘丽莉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