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测绘工程的土地资源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2018-08-29 06:16:58黄洁慧
地理空间信息 2018年8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测绘资源管理

黄洁慧

(1.山东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结合开设土地资源管理学这门课程的目的,分析该课程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在工科院校结合专业优势和特点,制定课程标准。并以培养本科生的实践创新本领为目标,探讨应该怎样对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进行改革[1-3]。并探索了如何能培养出该行业所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1 《土地资源管理学》在理工科开设存在的问题

1.1 重管理轻技术

教育部1998年为了适应土地资源管理行业需求,对专业进行了部分调整,将原来的“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和 “土地管理”两个专业归并成“土地资源管理”一个专业[4]。合并之后各院校把专业重点侧重于土地的制度与相关政策上,忽视了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造成了“重管理轻技术”的现象。久而久之,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呈现更严重的“管理学”倾向。而行业的发展却需要具有各种实用技术并注重实践的管理者,造成院校的培养方式与行业需求背道而驰。

1.2 专业定位模糊

传统土地资源管理学主要开设在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开设初期就未结合理工科专业的专业特征,造成该课程定位模糊,不利于培养本科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我院是以测绘学科为特色的学院,应把测绘技术和土地资源管理学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测绘专业的优势。

1.3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急需改进

随着“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大量应用[5,6],大大改进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可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使测绘专业的本科生也可以胜任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从而拓展了就业空间[7]。虽然该课程在较多专业已经开设,但是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偏重于管理学理论知识的讲授,未结合各专业学科的行业特点,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2 《土地资源管理学》课程体系重构

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培养出适应多种就业需求的人才。所以应结合测绘工程系的专业特点,明确培养目标:让学生掌握土地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并具有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基本技能,熟悉土地评价、规划、土地动态调查、土地开发与整理等知识的人才。而原来重管理轻技术的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已不能满足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需结合实际,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方法。

2.1 教学内容

山东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偏向于测绘技术,在讲授土地资源管理学这门课程时应立足于学院的优势,依据当前该行业对就业者的技能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在讲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结合学校在测绘等方面的优势,围绕土地资源属性和测绘技术等方面来设置课程内容。 随着各种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对数据的测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一些新的技术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上的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土地资源管理学》的课程上需要不断提高测绘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引导和教育,一些教学重点也进行了偏移和改变。如数据库建库目前国内应用较广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ArcGIS,因此增加了ArcGIS应用的有关章节。土地利用动态调查中增加利用遥感技术来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的具体流程和每个流程的关键技巧。

此课程是考察课,开设于第六学期,课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为24学时,实验学时为8学时。因开设对象为测绘系本科生,非土地管理专业学生,所以综合考虑课时、测绘工程系学生兴趣、就业需求和知识基础,适当减少了管理类知识点,而添加了技术应用的内容。课程内容共分三大块。第一大块为概述,包括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二大块为方法应用,包括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及动态监测、土地规划、权籍调查、不动产登记和数据库建库中的应用等。第三大部分为展望,介绍目前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遥感前沿技术,例如高分辨率遥感技术、雷达遥感技术、高光谱遥感技术等。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授课内容表

2.2 教学方法

《土地资源管理学》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因此在课程的教学上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学生能把以“3S”技术为代表的测绘技术有效应用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培养在土地资源利用、评价、规划、开发整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1)课堂讲授与典型案例相结合。在《土地资源管理学》的教学中,不仅需要在课堂上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把知识点与实际的案例相结合。首先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深层次理解;再次可以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到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发挥测绘专业特色为出发点,在讲授《土地资源管理学》课程中遥感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前沿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等知识点时,应结合当前热点问题,在课程中分别增加珠海市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利用SAR数据对农业用地利用分类等实例。珠海市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实例是以2006,2011,2016年三时相的ETM数据为数据源,经过数据的波段选择、融合、裁剪、分类过程最终获得土地利用分类,通过对多时相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10 a内珠海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再结合其他资料具体分析土地数量、利用状况变化,土地权属状况等。利用SAR数据对农业用地利用分类实例是以多极化方式的ALOS-Palsar数据为数据源,利用不同农作物对不同极化方式的电磁波辐射特性不同来达到农业土地利用分类的目的。

2)提高实践环节教学的比重。由于当前行业对从业人员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需求,所以应提高实践环节教学的比重,特别是综合性实验实习,适当增加或整合综合实习教学环节,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时间。改变传统的全理论教学模式,增加实践环节(共8学时,3个实验)。3个实验具体内容见表2。

表2 实验内容表

3)考核方式的改革。《土地资源管理学》这门课程需要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知识的同时,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容易让学生死记硬背,且不能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综合以上因素,最终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实验报告共3个方面。终结性考核采用分组汇报的考核方式,3~4人一组进行PPT演示,采用先完成先汇报先考核。题目来源与土地资源管理相关即可,可以来源于所参与的老师课题的题目,也可来自于个人兴趣。选题可以如下:某地区土地利用调查;某地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某地区土地利用规划;某地区土地资源开发整理等。通过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方案制定、措施提出,系统地考核学生实践能力。考试总体成绩认定方案如下:考勤:10%;课堂讨论:10%;实验报告:20%;期末考试:60%。

3 结 语

通过分析《土地资源管理学》课程在工科院系开设所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工科院系开设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立足点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授课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教学方法也可以灵活多变。本文从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方法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强调课程与学院优势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渗透,使本科生具备良好的觉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加强学习3S技术,形成从理论到技术再到应用的教学系统,从而达到重点培养本科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使得《土地资源管理学》课程教学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测绘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1:03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电子制作(2017年9期)2017-04-17 03:01:00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