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孙璟璐
2018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总目标。
伴随数字化变革和数字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发生深度融合。数据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关于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若干意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强数据资源规划建设,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开放,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数据资源建设、有效整合和安全利用,不断提升数据资源的在线共享和服务能力。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认为,发展数字经济,数据是关键要素,网络是基础设施和载体,信息技术应用是重要的推动力。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信息化进程中三条并行不悖的主线。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造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我们更好认知事物和解决问题。建设数字中国、构建数字经济,必须将推进数据资源建设放在首要地位。
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下,我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应用不断扩展。电子商务、O2O、物流配送等各个领域都在利用大数据协助企业不断地发展新业务,创新运营模式。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理事长李铁表示,眼下,传统数据源和新数据源存在竞争,传统数据源包括人口数据、交通数据等多个方面,这些数据主要通过大量抽样调查或者采用人工上报形式进行收集,很多企业和政府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传统数据源上,在观念上缺少与时俱进;而新数据源则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收集,更加便捷、高效。但无论数据从何而来,这些海量数据都是构成数字中国的重要基础,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得到一系列变化发生的规律,从而开展定制化服务,最终作为各种宏观政策制定的判断和依据。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大数据白皮书(2018)》显示,2017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4700亿元,同比增长30.6%。随着大数据产业的深入发展,大数据产业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日益加深,已经从早期的电商、金融、电信领域渗透至农业、医疗、工业等方方面面。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也为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促进产业的跨界融合与服务创新,产业链各方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共享、充分协作和资源整合,提高全行业乃至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与配置能力。改变原有产业链割裂、孤立、低效的问题,建立新的产业生态关系。应用大数据技术,也将大大提升项目管理各环节和整体效率,为各级组织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同时借助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多种手段,实现从统计性分析到预测性分析乃至向决策性分析升级,进而实现项目浪费最小化和提质增效。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刁志中表示,在数字中国建设浪潮下,基于BIM、3D GI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VR、AR等数字技术的“数字孪生”理念,为城市形态和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刁志中认为,打造基于“数字孪生”的规建管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统一在三维城市信息模型上,数据互联共享,从而实现城市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
建筑行业是个具有海量数据的行业,但是这些数据散落在政府、企业、项目和岗位等各个层级,因此数据的采集、集成和应用也成为行业应用的难点。在建筑产业数字化变革的浪潮下和数字中国战略的指引下,大数据应用必将为整个建筑业的变革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利用大数据技术也将进一步推动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