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琴海
番茄地理,哈尔滨一家带有工作室性质有学术气息的电商,杂志社精致生活栏目特约嘉宾。
专事采购地标农产品、契约农产品,于微博微信微店销售预定。规模虽小,却涉足物流配送,农作物,经济作物,环境污染,文案摄影烹饪营养,经济地理……干一项,务一门,很是了得。由一位留学生,一位研究生掌门。七八年打拼,2017年从线上开到线下,买房置业了。要做社区食堂,要研发进社区的配送机器人,各种“要”。线上,辐射全国天南地北,线下,为社区服务。本文是他们自己记录的新张社区体验店原生态,记录着年轻人在改革40年这座大舞台上的走秀。
7年前相识的时候,留德留俄回来的老板开着自己的车挨家给顾客送货,顺便给我们投递杂志,发行部和我们都以为是快递小哥,叫他纪师傅。几年后方知微博上的兼职客服妹子竟然是一位学新闻的研究生,某出版社编辑,博友称她柿子。微信客服,中文专业的油菜花网名黄瓜,那时候主打小众品种果蔬。
社区店刚开业时,柿子告诉我,店子,要做就做“小而美”。
他们的理想很豐满,现实也很丰满,因了良好的受教育程度,因了良心、见识、扎实,耐劳。新锐而又脚踏实地,具前瞻性眼光而不好大喜功好高骛远。
(文/桃木)
一号大爷来巡山
今早,大爷像往常一样,上午又来了。我说大爷吃点水果呀?他说我不吃。我笑着说不要钱。他说,我有糖尿病。我说,我爸也有。他问我爸多大了什么的。我们从这个话题聊开,聊着聊着,就各自开扒自己的历史。我38,大爷估计60多。我给他说了一下此前的工作,然后怎么开始就做现在的事情了。他不紧不慢地说:咱俩有一点像。嗯,我95年就离开大学了……(此处略去隐私。)
他说,你这小店,我很满意。嗯,有点好东西。我说,总不能父母花了钱培养,受了那些年教育,辞职回家就开一个水果店或者仓买啊,那不浪费国家教育资源嘛哈哈哈。他定定地看了我一小会儿,说:小研究生,挺好。有点儿前途。我就笑,心里确实很高兴。
完全陌生的顾客,来了十来次,买了五六次,这会儿被认可,就是十分辛勤,有一分收获也愉快得很的感觉。
他买了一份梨膏糖给老伴。我说周末有活动,愿意就过来啊。他应了声嗯。送他出门,我就在门口鼓捣着水果。忽然听见有人喊我,原来又是他。问我爸用什么药,他用一种挺好的药,推荐给我。
一直想,做社区店,一定要有这样的部分。就好像他今天说,你们得引导受众,引导大家,不能像楼上那些仓买似的。极是。
刚刚把书搬到楼上,下来取手机,大爷又来了。
我开门说请进啊。他问,原来你们摆在外面的小勺子呢?我说勺子?我想起来稻秸可降解餐盒配的勺子,就找出来问是不是这种,说这是配小饭盒的,给小宝宝,原来打算来孩子吃饭时候可以给用。虽然番茄不是饭馆,但灶具齐备,以备就地取材美食烹饪体验。见者有份。
他问我咋卖,我说送你吧。他说不好意思啊,谢谢!
然后看见黑板上写的“额尔古纳羊肉”,就问:你们还有羊肉?说我在北京只吃……(没听清),嗯,你们卖的不贵。我说是,东西是挺好,成本就在这,但是也不会太贵,社区里的店需要常来常往。
正要吃饭,大爷来了。好热情滴打个招呼,好像是说:我来了!我说我给你拿个好吃的,他说啥呀,我说柿子,超好吃。他咬一口说:味儿挺好。后来就有一搭没一搭聊几句。大爷说:你这小孩儿挺好,我很喜欢。我就大笑,眼睛就热了。我问他你说怎么好,我也知道知道。他说:聪明、厚道!还列举了例证。
开森!
别人的美食,自己的美食
番茄地理的每个人都是多面手,最能的人这次不提,今天就说说我们管库房的小伙子,专业厨师六年。上午打包发货手机电脑传单子,中午洗切配做,捞汁皮蛋的捞汁不是买现成的,是人家自己配的(其中陈醋是我从山西背回的纯酿)。夏天,捞汁可以捞一切,皮蛋、秋葵、木耳、蔬菜……特别推荐你们试试捞汁加高邮松花蛋加花生碎加洋葱的组合,太好吃了,蛋白质坚果软化血管的都有了。
把番茄地理的食材变成一餐餐饭,这是我们一开业就有的计划。有了体验店,工作室,终于可以实现。
在过去的40多天里,我们用一种笨笨的方式在做着实验。日均20单,价格1.99元至2.40元不等。营业额虽然还不到一万,订餐总数量八九百份,却收获了很多来自好些层面的经验,并且好评率能到98%。
一号大爷同志看着每天忙碌的我说,我如果是神,就许你好多好多钱,让你回家待着、休息。
一号大爷先许我许多钱吧,我一定回家眯着。
每天线下线上忙叨一堆事,无数次手机传办刊,无数次弯腰干活。体力脑力,很累,经常到午饭时间人就饿没魂了。
本来新来的妹子每天安排制作一些食材,午饭她负责。后来,我发现做饭对我是一个治愈,间歇放松脑子。上小学前在妈妈身边,后来在亲戚家读书,后来大学、读研,结婚,都没有过系统的厨房经验。在店里,每天忙完要做饭时,临时抓食材,抓到啥就做啥。
恰恰是食材好,食才好,所以目前没有过啥东西做得很难吃。
慢慢来嘛。
新来的妹子工作投入,每天里外团团转转,尤其吃饭是一把好手。看她吃饭,不饿的都觉得饿了。昨天炖了牛腩草莓柿子土豆汤,因为柿子太够味,显得汤特别好喝。上午忙完一身汗,正好喝汤水。闷头配着小花卷,滋溜滋溜的。
这个时候如果一号大爷来撞见,肯定说:你们咋老饿呢?饿是啥感觉?
我喜欢沙沙的红皮土豆、酸溜溜的草莓番茄化在汤里,新妹子更喜欢肥牛腩。吃到一半她说,剩下的我搂啦!
这是她吃饭时的口头语:要开搂。
我说给纪哥留一份,下午他来,因为做完他还没有尝味道。妹子听完带着有点尿唧唧的口气说,那能够吃嘛……啊,这是所有胖孩子吃货遇到食物不足时最直白的心理表达。我心想:低估了这家伙的饭量啊,那么一锅汤,没想到还不足。
盛完汤坐下来,她瞅瞅我,眼睛弯成一条月芽儿线,笑咪咪地问:是不是有点养不起了?
番茄地理卖了四年的牛肉酱确实好吃,但是还得靠这个小“吃模”生动诠释。
拍完视频坐下来的时候,她还在边吃边叨叨,超值!超值!这瓶酱超值!
昨天小吃模和我说,你快考我吧(产品知识),你不考我,我一天天闹心巴拉心里老不托底,饭都吃不下了。
不托底肯定是有点,最后一句谁信?
要做就做有温度,“小而美”
来万象后,我在两个社区群里,但是基本不说话,不知道说啥。今天却巧了,一个群里的邻居问谁认识律师,正好我读研时候的同屋现在就是律师,我就帮忙问问,给了联系方式。不一会儿这位邻居告诉我说联系上了,大概交流一下,可能要打官司。
另一个群里有邻居问,哪能付加工费剁牛骨,我想说我们八成可以帮忙剁,不收费。私信要图片来看了看骨头粗细,觉得问题不大。
下午,推门进来了一对夫妻,双方面对面愣了一秒,恍然大悟。于是接过骨头,摆在案板上“咔咔咔咔”。
末了,这两位非要付加工费。
我心说,邻居熟客喜欢,拿着矿泉水瓶来盛陈醋,让孩子在这做作业,孩子想吃水果就在这买了一个自己动手洗、削皮切块,很自然啊。这一个举手之劳,哪谈得上付费。
然后,我们不能免俗地撕巴了半天,最终非送我们一大块牛骨让炖汤。
于是我微信圈里有了骨头汤。
社区店就是这样吧,便民,有舒服的温度,又有合适的距离。
反正,我们挺喜欢的。
买房开店太贵了,都靠新老顾客捧场,大爷送一个烤地瓜,楼上顾客送一个新计算器,王老师赠两兜子芽苗菜种子,楼上皮皮妈揣来一块和好的油泼面剂子,隔壁白茶家动不动端送一杯茶喝……
二号大爷八成去海南了,一直没看见。一号大爷每天开着小车来逛好几遍,总要问:有啥新货啊?有啥好东西没?
大爷,乌发丸算吗?
哪壶不开提哪壶。
江北仓库货不够了,回万象取几种救急。线上销路越来越多。经常江南江北地两岸切换。
一号大爷又来了。
这是第三次回购,之前来过好几次看猫山王,但是迟迟没有拔草。他总能看见好东西,儿童面被摆在旮旯的位置也逃不过他的眼睛。看见我在装兴凯湖野生银鱼,说:这个大,嗯,這个大,可是咋吃呢?我说哪天您来给您做。我问他每天都啥流程,说哪天做了银鱼你来拿回家和阿姨吃。他的时间表和我爹几乎一样,难怪都有糖尿病。他说:行,不吃吃不托底。
乐呵呵地拿着儿童面,油淋干巴菌丝、山楂优块、螺狮粉回去了。留了电话,哪天约一顿兴凯湖野生银鱼。
一老顾客买完芒果干,付完款,上楼回家取回来一兜子老家带来的苞米、鸡蛋、萝卜。
一老顾客来自提,送一个“平平安安”和“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