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君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62例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气管插管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另选择同期收治的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55例为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同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为9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两组患者的CO及S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AP麻醉诱导时、拔管后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HR在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AP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HR在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的MAP、HR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2%,低于对照组的34.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采取气管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缩短其恢复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减轻患者痛苦,对提高其治愈率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急腹症; 脓毒性休克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2.0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2-0057-03
急腹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发病急、病因复杂、病情比较严重等特点,患者主要表现是急性剧烈腹痛,常伴有脓毒性休克[1-2]。在治疗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时,因病情及病因复杂,如麻醉操作不当极易导致患者死亡。所以,诊断及时准确、选择有效、合理的麻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主要探讨并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麻醉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5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与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相关标准相符合,知晓本次研究内容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外伤、肿瘤等原因引起的继发性感染,不明原因引发的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休克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具体操作为:术前30 min肌肉注射0.5 mg长托宁(成都离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48),为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静脉注射0.1mg/kg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0.1 mg/kg维库溴铵(成都天台上药业有限公司,國药准字H20063411)、2 μg/kg芬太尼(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国药准字H20123297)及1.0 mg/kg丙泊酚(阿斯利康,国药准字H20130536)进行麻醉诱导,诱导成功后行气管插管,并控制患者呼吸量及呼吸频率;使用3~5 mg/(kg·h)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2)研究组给予气管插管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方法:于患者T8~10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管并注入3 ml 1%利多卡因(安阳九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1023058),观察5 min后无异常情况再注入3~5 ml 1%利多卡因,控制阻滞平面于T4以下,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方法同对照组全麻方法相同。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麻醉效果评定标准:无痛感为优;轻度疼痛表现,有内脏牵引痛,需使用镇静剂,且肌松欠佳为良,疼痛明显、肌松较差,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勉强完成手术为中;疼痛剧烈且需重新麻醉为差。优良率为优率加良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研究组优53例,良8例,中1例,差0例,麻醉优良率为98.39%;对照组优34例,良15例,中5例,差1例,麻醉优良率为89.09%,研究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两组患者的CO及S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AP麻醉诱导时、拔管后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HR在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AP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HR在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的MAP、HR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麻醉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研究组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2%,低于对照组的34.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腹症主要是指盆腔、腹腔内、腹膜后组织及脏器发生急剧病理变化,进而产生主要以腹部为症状和体征且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综合征,主要有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溃疡病急性穿孔、泌尿系结石、腹部外伤等[4-5]。脓毒性休克也称为感染性休克,主要是指因微生物与其毒素等产物而引发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当患者遭受感染时,感染灶中病原菌入侵血循环,使宿主各细胞及体液系统被激活,产生内源性介质及细胞因子,并作用于机体各系统及器官,使灌注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组织细胞出现缺氧、缺血、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等状况,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多种器官出现功能障碍[6-7]。临床常表现为寒战、发热、神志改变、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等。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8]。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急腹症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麻醉。单纯全麻因插管会刺激上呼吸道神经,增加机体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分泌,使机体产生严重应激反应;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够对交感神经产生很好的麻醉效果,易于患者术后恢复呼吸系统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浓稠情况,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9-10]。但该方法在阻滞传入神经的效果上并不显著,术中患者易出现呼吸循环障碍、牵拉反应激烈并产生疼痛等情况[11]。将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全麻联合起来用于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手术中,能够减少麻醉剂量,降低麻药对机体的副作用,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2]。
本研究中,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为9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09%高(P<0.05);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两组患者的CO及S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AP麻醉诱导时、拔管后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HR在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对照组MAP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HR在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但研究组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的MAP、HR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诶14.52%,低于对照组的34.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说明,研究组麻醉方法较对照组有一定的优势。
综上所述,对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采取气管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缩短其恢复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减轻患者痛苦,对提高其治愈率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俊,郑君刚,阮薏蒙,等.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684-1686,1772.
[2]漆志民,林宪法,林康,等.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75-77.
[3]田海平,郭林选.对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的影响进行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0):60-61.
[4]卢勣.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23(27):108-109.
[5]赵伟新,宋慧钢,李保林,等.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影响研究[J].中華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5):1078-1080.
[6]韩玲娟.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607-2608.
[7]张扬,冯勇,商瑜.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炎症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7,36(5):520-523.
[8]乔辉.80例急腹症手术的麻醉临床处理思路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208-209.
[9]曹兵.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诊治对策[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10):777-780.
[10]李力波,陈新岐,陈志良,等.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20):91-94.
[11]马红瑞,蒲从义,李朋,等.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5):636-637.
[12]傅焕珍,史素丽.小儿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麻醉管理[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5):730-732.
(收稿日期:201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