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生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三农”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对加强“三农”工作领导作出许多制度安排和部署,包括设立工作机构、实行专项工作领导责任制,等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有力举措,开拓了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新途径,特别是“懂”和“爱”两个字,更加彰显了党对农村工作领导要用心、用情、用力的认识和决心,也直击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关键。而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人才的振兴。可以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農”工作队伍,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
农村现状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势头仍然没有得到遏制,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还是在农村。这些方面在我区体现得也较为明显:水浇地面积不足50%,美丽乡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农牧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754元,而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另外、在人畜饮水、道路、电力、通讯、人居环境、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发达省区均有一定差距。改变现状,需要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农村发展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村经济、增强农民工务工技能、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拓展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而上述政策的落实,关键要靠制度,要靠人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要进—步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
懂农业,才能担使命。要善于学习,学理论、学业务,学习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勤于到田间地头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高引领市场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业安全、粮食安全绝非如少数人想的那么理所当然。时至今日,我们还没有脱离粮食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越来越多的局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就要靠这样一批真正懂农业、关心农业的人才去夯实。
爱农村,才能见行动。没有对农村深沉的爱,就会脱离“三农”工作的本质。只有爱农村,才能愿意下基层,想下基层,能进基层。通过下基层,促使干部从习惯思维中跳出来,让干部真诚倾听群众心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实反映群众意愿,更好地指导农村工作。
爱农民,才能付真情。要时刻想着农民、念着农民,急农民之所急,就像总书记要求的,要了解农民的诉求和期盼,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广大农民的贴心人。在出台政策指导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永远胸怀农民、爱护农民,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
要切实关心“三农”干部的成长。一要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制度建设,让干部愿下基层,健全完善干部下基层的渠道和途径,帮助农村事业发展。二要不断提高干部素质,加强对干部的培训,使他们提高对农村的认识,增加农村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促使干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三要建立奖惩机制,让干事的干部有干劲,让干实事的干部得实惠。要推动干部想干事、干好事、干实事,更好地指导基层工作,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