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坤 赵永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关注“三农”问题,陆续出台了19个1号文件,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取得了巨大成效。在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九大聚焦“三农”持续发力,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研判“三农”发展形势作出的新的重大战略决策,反映和顺应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新的重大战略。
这个新战略蕴含新的科学内涵。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总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着力点,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切入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是政策部署。这些构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战略体系,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主攻方向。
这个新战略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振兴。乡村振兴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重要背景提出的,着眼于破解新的发展课题,着眼于满足群众更高的发展需求,着眼于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的新飞跃。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振兴。乡村振兴不仅仅指新农村建设,而是鄉村的全面进步,包括经济与社会、产业与生态、物质与精神等多个方面的同步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不仅仅是美丽乡村,还要成为繁荣乡村、文明乡村、和谐乡村、幸福乡村。乡村振兴是最基层的振兴。乡村是最基层的社会组织,是党和国家政策延伸的“最后一公里”。乡村振兴就是聚焦这些最小的细胞,着力激发最基层发展活力,从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夯实基础。
这个新战略源于新的实践要求。只有乡村振兴,才能更好地解决城乡差距问题。乡村兴则中国兴,乡村强则中国强。城市不能完全取代乡村的功能,城市替代农村的单极化发展,也不能根本上解决城乡差距问题。只有充分激活乡村崛起的内生动力,才能彻底消弭城乡的鸿沟。只有乡村振兴,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乡村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发展不能以乡村的衰落为终结,更不能以文明的消亡为代价。只有维护乡村的繁荣稳定,才能守住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自信之根、复兴之本。只有乡村振兴,才能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我们党是在乡村发展壮大革命武装,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并最终建立新中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必须巩固好这个执政根基。只有乡村振兴,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是短板、农村是短腿,贫困人口绝大部分是农民。我们必须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推进乡村振兴,从而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农民增收。只有乡村振兴,才能更好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乡村是我国经济活力滋长的沃土,开启并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村市场潜藏巨大的消费需求,广大乡村孕育着蓬勃的发展动能,必将助力我国进入新的繁荣发展阶段。
我区是农牧业大区,近千万农牧民生活在广袤的农村牧区。近年来,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我区已经进入了农牧业发展最好、农村牧区面貌变化最大、农牧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但也要看到,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展仍处在攻坚阶段,夯实发展基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牧民增收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把乡村振兴作为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新目标,不断激发农牧业的发展活力、农村牧区的要素潜能和农牧民的创业热情,着力营造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农村牧区发展新格局。一要把现代产业发展作为支撑。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牧业发展,用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改造提升传统农牧业,着力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着力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二要把推进城乡融合作为手段。不断完善现有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引导企业和社会各方面资金向农村牧区流动,引导技术、人才、管理等各类要素向农村牧区聚集。三要把新农村新牧区作为载体。加大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力度,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注重保护和传承农牧业文明和乡村文化,不断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把农村牧区真正建成幸福家园。四要把农牧民增收致富作为核心。着力解决影响农牧民增收的薄弱环节,通过政策增收、产业增收、务工增收、转移增收、扶贫增收等综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五要把农牧民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关键。大力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大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发挥好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