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
关于“花儿”与“少年”的称谓问题,学术界至今认识模糊。下面从“花儿”文本人手,总结一下“花儿”与“少年”的意思。
一、“花儿”
在歌词文本中,“花儿”的意思各有不同。
一是歌名。如:
同唱“花儿”同上山,
歌手找上对手了,
越唱越有劲头了。
(郗慧民《西北花儿》P214 西北民族学院研究所 1984)
这首作品为洮岷“花儿”。洮岷“花儿”在当地民歌中又叫山歌,如:
唱起山歌难起头,
木匠难修转角楼,
石匠难修双绣球,
画匠难画凤凰头。 (雪犁《莲花山情歌》P27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
二是花卉名。如:
阳婆出来照西台,
台上台下红花开;
风不吹花花不摆,
妹不绕手哥怎来?
(雪犁《蓮花山情歌》P49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4)
在河湟地区也有叫“花”的,如:“左胛子担水右胛子换,担水着墁花园哩;我的个阿哥花前头站,照花着配婚姻哩。”河湟方言中,通常叫“花儿”,“儿”单独发音,属于“儿尾”音,与“儿化”音不同,对此,笔者在后面有专门论述。如:
折花儿容易泡花儿难,
一泡着颜色儿淡了:
煨你着容易丢你着难,
丢你时精神儿欠了。
(《花儿集·西宁演唱特刊》P98青海省西宁市文化馆 1979)
三是对心仪女子、情人或妻子的统称。如:
尕桶儿担水油缸里倒,
清水把缸填满了;
好“花儿”在我的门前过,
脚步儿我听见了。
(《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青海省卷:海北民间歌谣(一)》P281-282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群艺馆1992)
这里的“好‘花儿”指心仪女子。
进去个院门往南看,
打炮儿开下的粉黄;
心儿里有话高山上唱,
不待我“花儿”的心伤。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花儿专辑:湟中资料本》P99湟中县文化体育局 民间文艺集成办公室1986)
这里的“花儿”指妻子或情人。
能掐能算的徐茂公,
能杀能战的秦琼;
家里的“花儿”赛旁人,
走到的路儿上扯心。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花儿专辑:湟中资料本》Pl01 湟中县文化体育局 民间文艺集成办公室1986)
“花儿”中常用“家花”比喻妻子,所以上面的“花儿”很明确,就是妻子。
花儿伙里的串枝莲,
层层儿叠叠的牡丹:
睡到半夜里我把你劝,
过路的“花儿”哈少探。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花儿专辑:湟中资料本》P102湟中县文化体育局 民间文艺集成办公室 1986)
“过路的‘花儿”类同“野花”,与“家花”相对,指其他女子。
四是比喻男性。如:
索索葡萄拿钱儿买,
它出在西口以外了;
尕妹是牡丹开红了,
阿哥是残花儿败了。
(《青海民族民间文学资料:传统花儿专集》P106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1979)
石崖塌了路开了,
一对香子过了;
阿哥是牡丹者才开了,
尕妹是绿叶儿者配了。
(《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青海省卷:海北民间歌谣(一)》P257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群艺馆 1992)
手拿上铁锨铲绵砂,
河滩的边儿里堆下:
阿哥好比是红莲花,
清水的瓶儿里献下。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青海省大通县卷:大通花儿集》P2青海大通县文化馆 1986)P126青海大通县文化馆1986)
上述作品中,“阿哥是残花儿败了”“阿哥是牡丹者才开了”“阿哥好比是红莲花”皆用“花”比喻男性。
五是青春时代。如:
杨柳树栽到个大门前,
花果树要栽到里院:
年轻的时节都一般,
好花儿开了着几天!
(《花儿集·西宁演唱特刊》P146青海省西宁市文化馆 1979)
这首作品的“好花儿开红了着几天”与“年轻的时节都一般”意思相同,“好花儿开红”比喻“年轻的时节”,故,作品中的“花儿”指人的青春时代。
二、“少年”
在河湟地区,“少年”一词通常不出现在口语中,戏曲民歌中颇为常见。在“花儿”文本中,“少年”也有多种意思。
一是歌名。如:
大红的桌子写文章,
桌子是谁油下的?
我唱的“少年”你霎唱,
“少年”是谁留下的?
(《中国歌谣集成:青海卷》P803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8)
白杨树高者三丈三,
风刮着栽了个倒杆;
青苗地里的白牡丹,
过路儿送上个“少年”。
(《青海民族民间文学资料:传统花儿专集》P257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 1979)
二是对年轻男子的称谓。如:
泾阳的草帽我不戴,
南山里有有个雨来;
少年的阿哥尕妹爱,
范家村你把我问来。
(《青海民族民间文学资料:传统花儿专集》Pll3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1979)
山里的牡丹开千层,
哪一朵开得最红?
“花儿”爱的是少年人,
“少年”唱着个嘴困。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花儿专辑:湟中资料本》P64湟中县文化体育局 民间文艺集成办公室1986)
“少年的阿哥尕妹爱”与“‘花儿爱的是少年人”意思基本相同。为了押韵,前句采用了倒装结构。这两句的意思是:小妹妹爱的是年轻的小阿哥。
三是青春时代。如:
山儿里高不过积石山,
川儿里平不过四川:
花儿里好不过红牡丹,
人伙里好不过少年。
(《中国歌谣集成:青海卷》P811中国ISBN中心出版 2008)
孙猴儿他不是娘养的,
他就是石头里长的:
阳世三间是人立的,
光阴是少年人闹的。
(《青海民族民间文学资料:传统花儿专集》P128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1979)
“花儿里好不过红牡丹,人伙里好不过少年”的意思是:花中最好的是紅牡丹,人中最好的是少年时代。“阳世三间是人立的,光阴是少年人闹的”的意思是:人世间是由人来确立的,美好生活是由年轻人努力来的。这里的“少年”“少年人”,既指年轻男子,也指年轻女子,是人的青春时代的称谓。
20世纪50年代后,河湟“少年”逐渐改称“花儿”,歌词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
千人万人把歌儿唱,
“花儿”声汇成了海洋;
声声高唱共产党,
你就是不落的太阳。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花儿专辑:湟中资料本》P163湟中县文化体育局 民间文艺集成办公室 1986)
河湟地区的老百姓,把这种山歌叫“少年”,不叫“花儿”,而在上面的这首作品中,人们叫“花儿”,不再叫“少年”了。
通过梳理传统“花儿”文本,我们看到了“花儿”与“少年”所包含的各种意思。下面,让我们走进“花儿”百年学术,看看代表性专家学者的观点与见解。
最早较为系统地阐释“花儿”与“少年”的是张亚雄先生,他说:“‘花儿是流行于三陇——甘青宁——的一种山歌,亦多有称之为‘少年者。‘花儿,指所钟爱的女人,‘少年则男人们自觉的一种口号。追求人生意义,唯有少年为黄金时代,而恋爱钟情诸般韵事,唯少年能尽所欢。是以歌者虽龙钟老人,其歌仍然以少年名之。楚辞中拿香草比美人,诗人也往往将花比玉,而以‘花儿名其所歌,可谓独擅一格。”“总之,这个‘花字,便是采花之花。花事为少年倜傥之行径;故‘花儿又名‘少年。”张亚雄敏锐地看到了“花儿”与“少年”的人生象征意义;却错误地得出了…花儿,指所钟爱的女人,‘少年则男人们自觉的一种口号”的结论。因为,从传统“花儿”文本来看,“花儿”大部分情况下也指女人,但也常常用来比喻男性;“少年”虽然多指年轻男子,但亦指人青春时代,并不局限于男人,同样也用于女人。张亚雄的研究成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赵存禄、马甘、李文实、朱仲禄、赵宗福、郗慧民等基本上延续了张亚雄的错误论断。赵存禄在其《“花儿”的“来龙去脉”再探》一文中说:“‘花儿是指女方的一种称呼,‘少年则是指青年男子而言。”与这种观点相呼应的是马甘,他在《青海“花儿”漫谈》一文中认为:“年轻的女子被叫‘花儿;年轻的男子则称作‘少年。”李文实也认同这种观点,他在《“花儿”与<诗经·国风>》一文中说:“青海和甘肃南部一带,很早就流行着一种民歌,叫作‘花儿或‘少年。对于它的这种名称的由来,一般都不太清楚。这种民歌,原来流行于青年男女之间,其内容完全是表达男女青年之间的恋爱和往来的。其中男方被称为‘少年,而女方则被称为‘花儿。到了后来,这种互相之间的称谓,便成为这类民歌的代称。合之则为山歌野曲,分之则为‘花儿与‘少年,两者实际上是一种民歌,只是内容各有所偏重而已。”朱仲禄在其《谈谈“花儿”》一文中称:“‘花儿与‘少年的意思是这样:男的在唱词里称女的为‘花儿,而女的则称男的为‘少年。他们把唱‘花儿也叫‘漫花儿或‘漫少年。譬如男的要逗女的和他对唱,就唱道:这一个‘花儿是年轻的,你为啥呀不漫个‘少年哩?假如女的要逗男的和她对唱,就是:好一个阿哥是年轻的,你为啥呀不漫个‘花儿呢?”“‘花儿与‘少年两个名词虽有这样的区别,但实际使用上并不十分严格。”赵宗福在其《花儿通论》一书中也持此观点:“花儿之所以被称为花儿,就是因为她与人们的爱情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花儿流行地区,人们把有关男女爱情的事称为‘花事、‘缠花、‘花案。按传统说法:男歌手将女情人亲昵地称为‘花儿,女歌手将男情人称为‘少年,故‘花儿又叫‘少年。”郗慧民在其《西北花儿学》一书中也表达了与赵宗福同样的观点:“‘花儿的实际是什么?最重要的实际,它是一种情歌,它是以爱情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或者说是通过爱情这个领域来表现人们的社会生活,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的。”“‘花儿主要流行地区有一种把爱情之事同‘花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习俗。如把爱情之事叫‘花事,把谈恋爱叫‘缠花,把爱情风波引起的官司叫‘花案,把女情人亲呢地称作‘花儿,等等。”
刘文泰、王歌行、王浩、黄恩荣等看到了张亚雄的错误之处,认同张亚雄提出的“人生象征”说。刘文泰、王歌行在《“花儿”和“少年”简介》一文中认为:“‘花儿和‘少年,从这个字眼的本身来看,好像‘花儿是指女方而言,‘少年是指男方而言,而在歌唱时并不受这个限制。”“‘花儿和‘少年这个字眼本身,含有‘爱情、‘年轻的意思”。歌行在《“花儿”漫谈》一文中开门见山地提出“‘花儿,这是一个富有象征性的名词,它意味着旺盛的生命,多彩的青春,健康的思想。”王浩、黄恩荣也在《“花儿”源流初探》中强调“从字面来看,似乎‘花儿指对唱的女方,‘少年指男方,其实这是误解。”
“花儿”知名学者刘凯认为:“‘花儿和‘少年,一般说时多以‘少年称,诉诸文字又多写作‘花儿。群众中对河湟‘花儿叫‘少年的多,而历代文人多称其为‘花儿。”“‘花儿和‘少年名称的由来,与‘花儿是情歌,歌唱的男女又都是青年人有关。不过‘花儿、‘少年二者相比较,‘少年多指这一民歌形式,‘花儿除这一形式外,同时又互指男女歌唱者。”这段文字虽少,容量却大,提法也较为全面,是很有见地的,不仅明确了“花儿”与“少年”的象征意义,看到了文人与民间对这种河湟山歌的不同称谓,而且指出了“花儿”是男女歌者互指的客观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