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保青 孙绪兵
摘 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承造就了灿若星河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精华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致的,因此把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和本土化,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因此我们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和利用其时代价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展者,高校思政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必要的,有利于运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也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一、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在长久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的结晶,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体现了这种特质,寄托了无数中华儿女努力奋斗所追求的价值。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因此在高校思政课堂上,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除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授之外,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的讲授,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社会思潮,纠正崇洋媚外的不健康文化观,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述之外,还可以在课外通过专题展板的方式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展览,来吸引更多当代大学生关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立足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抛弃了这个根本,就相当于丢掉了根基。[4]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会促进实践的发展,因此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尤为重要。当前,在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尤其是面对美日欧强势文化的冲击下,社会上出现了少数人崇洋媚外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些错误的社会思潮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冲击,在高校思政课中有必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讲授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可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文明是丰富多彩的,都有其独特性和存在价值,要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要贬低其他文明。[5]因此,要充分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通过积极引导他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树立文化自信,才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消极社会思潮的冲击特别是外来文化的冲击,进一步保障我国的文化安全。
三、积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需要。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很多一致的地方,通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课堂,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文化精华,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滋养。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讲究“君子之道”,君子代表的是传统文化中完美的人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使命和任务,目标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致的。因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人人共建、人人参与,每个人都要发挥出自己的最大力量,担负起自己所承担的职责。因此在优秀传统文化“君子之道”这里,我们要想促进其创新性转化,古为今用,就需要把其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通过在课堂上讲授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当代大学生努力成为“君子”,追求自身的不断成長进步,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增添巨大的动力。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课中去,不论是在融入的内容上还是具体的方法和路径上,还需要很多艰辛的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3][4][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马保青(1985—),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
孙绪兵(1973—),湖北松滋人,副教授,现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注:本文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2014B190。
报刊荟萃·上半月2018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