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与世界杯

2018-08-27 09:11陈琼
畅谈 2018年14期
关键词:洗脑世界杯

陈琼

足球皇帝贝肯鲍尔曾说过,在绿茵场上滚动的不是足球,而是黄金。今年,在世界杯这个超级舞台上,中国品牌成了名副其实的主角,也引发了重金砸向世界杯是否值得的讨论。世界杯进入淘汰赛阶段,电视转播中几则简单粗暴的互联网广告己收到成吨的吐槽,品牌营销的“故事”怎么才能讲好?“事故”怎么避免?都不缺少好案例。

中国企业赞助世界杯的新高

“看着球场上蒙牛、万达、海信依次交替的广告,恍惚间有看中超联赛的感觉。”当董伟置身在世界杯开幕式及揭幕战的看台时,被身后中国球迷组成的庞大的观赛军团给震撼到了。在揭幕战之前,白岩松在连线时调侃道:中国各方面都亮相世界杯了,赞助、广告、包装等等,然而就是没有男足。

中国男足缺席的遗憾,被财大气粗的中国赞助商填补了。世界杯10多个赞助商中,中国企业占据了7席,覆盖3个赞助级别,包括万达、海信、ViVo、蒙牛、雅迪、帝牌等,创下中国企业赞助世界杯的新高。

市场研究公司Zenith在世界杯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世界杯各国企业投入的广告费用总计达24亿美元(约合154亿元人民币)。中国企业由前两届只有1家官方赞助商增加到此次的7家,在本届世界杯期间的广告支出也最多,达到8.35亿美元(约合53.5亿元人民币),是美国的两倍,更远高于东道主俄罗斯的6400万美元。

事实上,由于很多国际品牌的退出,本届世界杯的招商工作并不顺利。在距离2018俄罗斯世界杯开幕仅剩两个月左右的时候,其赞助商体系的三层结构当中,仍有不少空位,这在世界杯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国际品牌对世界杯的犹豫,成就了中国品牌制霸本届世界杯的野心。上海正见品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崔洪波指出,这一次世界杯赞助中,中国的赞助商占了大半部分,这里面透露出两个信号来,第一是中国赞助商全球化的信心和品牌打造决心相对是比较强的,另一方面国际品牌则在重新审视世界杯对于他们营销的意义,这是一进一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信号,大家都在重新评估世界杯的营销效果。”

中国企业在本次世界杯舞台上唱主角的背后是中国制造的崛起,“赞助世界杯的中国品牌大多是为了配合品牌的国际化”,某跨国快消企业资深公关人士李风对记者表示,海信广告的场边广告既有中文也有英文,这跟海信拓展海外市场不无关系。

三大洗脑广告是故事还是事故?

盯上世界杯蛋糕的企业有很多,本届世界杯,在央视投放广告数量最多的是汽车行业,互联网及硬件行业也加大了电视广告投放力度。其中,知乎、BOSS直聘、马蜂窝,已经被评为三大恶俗洗脑式广告。

在BOSS直聘的广告中,白衬衣、黑领带、脸上涂满绿色油彩的求职者们装扮成球迷模样,高举BOSS直聘的横幅疯狂呐喊。“BOSS直聘是担心大家忘了‘应聘者找工作误入传销窝点的事故吗?15秒的广告带观众体验窝点传销人员的工作热情,观众受到惊吓之后,在微博上刷起了‘抵制BOSS直聘世界杯低俗广告话题。”

马蜂窝和知乎广告同样被吐槽为生硬的“洗脑”。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当年引起争议的恒源祥、脑白金广告。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在洗脑式互联网广告的衬托下,传统电视广告主力军显得水准正常,“这么一比较,青岛啤酒的新地壳运动广告简直就是大片”,有网友表示。

尽管差评不断,广告主对这些洗脑广告的效果却很满意,马蜂窝方面表示,在电视媒体投放广告对APP安装及活跃度拉动的效果非常明显。百度指数显示,进入六月后,知乎、马蜂窝、BOSS直聘的搜索热度整体都呈现了上升趋势。

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怎么在十五秒出效果,重复轰炸是他们所思考的。”崔洪波指出,短期内这些品牌的声量会得到曝光和提升,但是从长期看,这三个广告主对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已经形成了一个副作用,“这种阴影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消亡。”

互联网广告上電视后的水土不服

三大恶俗广告引发的群嘲只是一次互联网广告换平台后引发的惨案。“广告主生硬地把网络视频广告和实体广告标语搬到电视平台上,所以产生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在移动互联网和媒介发展的冲击下,从2013年起,传统电视收视率连年下降,广告收入也随之下滑,电视广告早己不如过去受关注。而这次世界杯赛事带来了极大的聚焦,也放大了互联网广告的短板。“这些鬼畜广告大部分早在其他平台出现,只是在世界杯期间登上央视平台,才开始被关注继而被吐槽。”

由于播出平台集中,很多已经不常看电视的观众重新被拉回屏幕前,而电视广告在世界杯期间终于迎来了近几年的“高光时刻”。受限于严格的版权保护,俄罗斯世界杯的播出平台非常集中,央视为中国大陆地区独家全媒体播出机构,另外,优酷及咪咕视频可以同步观看网络直播。内容优势下,央视成为观众收看世界杯的绝对主力渠道。据央视网报道,6月14日中国大陆地区共有超过1.28亿观众通过央视收看开幕式、揭幕战以及相关节目。“世界杯让电视产业重新激活。”一名体育业内人士这样评价。

在世界杯赞助上豪掷千金的中国企业军团的效果也充满争议。除了海信在世界杯赛场上打出了中文、英文和俄语三种语言的广告.其他赞助商如万达、蒙牛在世界杯赛场主要都是中文广告,这也引发了国际化舞台上中文广告是否能直达国际消费的议论。

“尽管中国公司(赞助商)在俄罗斯存在感很强,但是球迷们很困惑。”《南华早报》曾这样描述海外球迷们对中国品牌的反应。

不少球迷表示在整场世界杯都看到了中国品牌,但是完全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

去俄罗斯观赛的李琦对记者表示,作为世界杯顶级合作伙伴,万达并没有借机对其业务进行系统宣传,“只在静静地刷存在感”。作为唯一获得一级赞助商资格的中国企业,花费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55亿)成为国际足联全球合作伙伴的万达堪称最佛系的赞助商。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从长远影响力来看广告的形式并不重要。

崔洪波指出,中国品牌更看重的是世界杯背后的注意力经济和眼球经济,这也是能够重新去建构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一个深层次机会。“从成效的角度上说,赞助还是物有所值的,至少在世界杯整个赛程期间,这些品牌获得极高的曝光。从品牌建设的角度上来说,没有什么比大型体育赛事更能提升品牌影响力,尤其是在媒介高度碎片化的时代。”

猜你喜欢
洗脑世界杯
怎样培养学生一颗善良的心
反“洗脑”
世界杯精彩图片
多彩世界杯
洗脑
搞笑,他是认真的
世界杯搞笑来袭
世界杯之旅
我爱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