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苗
“你的名字,我的力量,伟大的梦想在世界的东方绽放,复兴的中华向着美好未来起航……”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一档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及多个融媒体平台热播。不仅内容在青年观众中掀起讨论热潮,连激扬的主题曲也备受好评,被不少人“单曲循环”。
一档谈马克思理论的节目,何以成为“网红”?那个教科书上严肃的“大胡子老头”,何以吸引青年人关注?
热播:一堂形式灵活、互动性强的理论公开课
“BGM(背景音乐)是国际歌啊”“可以看出,做大事的从小就有特别高的觉悟”“马恩的友谊真的很厉害”“马克思男神”“准备考研的我看得津津有味”……
在B站(哔哩哔哩),边看视频边发“弹幕”交流感受是年轻用户们偏爱的方式。不过这次,他们“追”的不是动画或影视剧,而是一档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
4月27日21时,《马克思是对的》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人民网、新华网等融媒体平台也同步推出。
播出次日,就有“UP主”将第一集节目视频上传到B站。不到33分钟的节目,收到了338条“弹幕”。
这档定位为“有理论深度、有实践温度”的通俗理论对话节目,其实大有来头——它由中宣部理论局、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一共5集,分为《你好,马克思》《洞悉世界的眼睛》《不朽的(资本论)》《解放全人类的胸怀》《千年思想家》。
与其说是对话节目,不如说它更像一堂形式灵活、互动性强的理论公开课。演播厅被布置成“阶梯教室”,每集节目都有知名理论专家和高校青年教师组成的“老少二人组”担任嘉宾,与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的大学生代表一起互动交流。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会峰担任了第一集节目嘉宾。在他看来,这档节目没有长篇大论地讲理论,而是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对理论进行诠释。
比如,每集节目中,既有专家学者对马克思生平和理论的解读,又有青年学生对马克思故事的介绍,其间还穿插着播放手绘动画、朗诵马克思诗作等,“节目立体化呈现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詩人、丈夫、父亲等多个层面,打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马克思,这让青年人觉得更容易接近。”张会峰说。
由此,马克思不再只是教科书上那个严肃的“大胡子老头”,不只是创立科学理论体系的“千年思想家”,而是17岁就立志“为人类而工作”的热血青年,是思考时也会在纸上涂鸦的“学霸”,是会写炽热情诗的浪漫丈夫,是喜欢女儿名字的温柔父亲……
收获:青年学生”真正了解马克思的开始“
“你是共产党员吗?你背得了《共产党宣言》吗?”
5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大四学生兴恺晨在微博上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剧照发问,配以自己在《马克思是对的》节目中背诵《共产党宣言》的照片作答,还不忘加上两个得意的表情。
在前一晚,《马克思是对的》在央视综合频道刚刚结束第二轮播出。
兴恺晨是参加节目录制的青年代表之一。他在节目中分享了马克思的生平和青年马克思的志向,在第四期节目中朗诵了《共产党宣言》的片段。
兴恺晨说,为了加深对马克思的了解,使自己的讲述更加生动,他看了不少有关马克思的动画视频,还阅读了《马克思靠谱》《神会马克思》《马克思传》等书作参考,意外地发现“书里的内容不枯燥而且很有趣”。
“这让我感觉他就是鲜活地存在我的身边,并且深深地影响着我。所以我在讲述过程中,带着自己的了解,想要分享马克思少年立长志的伟大。”兴恺晨说,录制和观看节目让他收获很多。
“最直观的,我真正走近了卡尔·马克思,浅显了解了他的志向、他的思想,并且以后随着阅历不断地增长,我会更多地更深入地去学习。”
同样参加节目录制的武汉大学研三学生刘踽钒也有类似体会。
在节目中,刘瑀钒深情朗诵了马克思写给燕妮的情诗《两重天》。“这段爱情在现在看起来都特别伟大。”
刘踽钒说,“燕妮比马克思大四岁,又出身于贵族家庭,马克思和她能跨越年龄障碍、地位差别走到一起,对我们青年人的爱情观也有很大的积极影响:最好的爱情不是物质上的门当户对,而是精神上的志同道合。”
刘踽钒说,他的一些同学也在观看《马克思是对的》,“我觉得这个节目对普通大学生来说,应该会是真正了解马克思的开始。可以以此为起点,更加深入地了解。”
背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被不断强调
200年过去,马克思这位19世纪的思想巨人,至今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与世界的历史进程。
“我们仍然处在马克思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韩震担任了《马克思是对的》第一集嘉宾。
他表示,马克思主义既是基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而提出的一种理论,也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一种反思与批判,马克思学说拥有深刻的哲学思辨力量,“每个时代都要理解马克思,每个年龄段都要学习马克思。”
年轻人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节目中,有大学生如此发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郝立新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帮助我们看清历史,看清社会,也看清我们自身的一双‘慧眼。”
《马克思是对的》热播背后,一方面是对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纪念,另一方面也是基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性被不断强调,如何吸引青年人对马克思的兴趣带来的思考和尝试。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根据会议部署,一场以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为目的的攻坚战拉开了帷幕,各项改革工作就此展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经过一年多的改革,高校思政课面貌大变,“有些学校的思政课,像春运期间的高铁票那样一票难求。”
今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
张会峰在北大长期担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曾获评北京市教学能手。
张会峰认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理论研究应当深入,课堂讲授应当浅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逻辑,化繁为简。“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幽默感、调动课堂情绪等讲课技巧因人而异。关键是理论必须照进现实、关注现实、解释现实问题,让学生觉得能够解答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