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沧
很多同学家里有—位甚至多位特殊成员,它们不会说话,但它们尽职尽责,憨态可掬或古灵精怪的模样惹人怜爱。也许你已经猜到了,它们就是狗狗和猫咪,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有的人喜欢狗狗,有的人偏爱猫咪。还有的人家里狗狗和猫咪共處一室,它们有时相安无事,有时就相处得不那么愉快了,简直是一对小冤家。
别样的萌
狗狗有着高超的表演天赋,它将此优势发挥到极致,利用丰富的躯体动作和叫声与人交流,表达它对主人的爱意。如“汪汪”连叫两声,表示“主人,快来跟我玩哦”;而只“汪”了一声,意味着发出“主人,我们出去散步吧”的邀请,另一种意思就是“主人,我饿啦,饭好了吗?”
除声音外,狗狗还擅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它摇起尾巴,或抬起前腿,只用后腿着地时,那是它最开心的标志。当它在你面前打滚,其蕴含的意思是“主人,我一切都听你指挥。”
与狗狗相比,猫咪的表达方式也别具匠心。当它用头磨蹭你的裤腿时,意思是“主人,我喜欢你,快来和我一起玩吧。”当它用尾巴轻扫你时,会多少流露出一种哀怨:“主人啊,你怎么还不行动?”而当它两种动作来回倒换时,则是它开心得意时。除此之外,猫咪还会用曈孔的放大与缩小、两耳的垂升以及胡须伸展的方向表达自己的心情,真是妙不可言。
你的意思我不懂
尽管有的狗狗和猫咪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它们迥然不同的脾气却使它们之间产生了很多误会。科学研究表明,猫狗矛盾的产生缘于两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与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比如,如果一只猫咪对你竖起尾巴,表明它正向你示好;而如果一只狗摆出这样的造型,表示此时它正对你充满敌视。再有,如果猫咪发出“呼哧呼哧”的喘气声,是它向你发出善意的邀请;而狗狗这样时,那可是它要决斗前的暴怒。你看,相同的举止,却有着对立的含义,“你的意思我不懂”式的沟通能有多大效果?双方不大动干戈才怪呢。
基因里的秘密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仇恨,猫狗结怨有着很深的渊源。据考证,猫和狗的祖先大约生活在6500万年前。这对食肉动物当时的容貌与我们今天见到的样子有些不同。它们体形相近,躯体较长,四肢短小,上下颌共长有44颗强有力的牙齿用来捕捉小型食草动物。由于捕食对象相同,它们之间难免因争食而发生争斗。
后来,狗的进化速度超过了猫,它早在1.5万年前就已经成为人类的伙伴。而猫则经过了更加漫长的努力后,才在大约9000年前脱离了野生世界。再后来,虽然它们都成了人类的居家良伴,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留存在它们各自基因里的信息仍旧承袭着太多的对抗色彩。于是,它们之间时不时上演着你争我夺的暴力喜剧,让人们无可奈何。
大数据里的比拼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妨利用大数据来检索一下狗狗和猫咪的出场次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猫”“狗(犬)”相关意象出现的条数呈现如下结果:猫——共查到3426篇文章,8145条匹配符合条件,共229页;狗——共查到14490篇文章,47980条匹配符合条件,共966页。哈哈,在这方面狗狗完胜,猫咪惜败。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查考发现:其一,狗和猫的起源都不在中国,猫传入中国较晚,所以古代文献中对猫的记述远没有对早来者狗的记述多。其二,猫的别名很多,如狸、狸奴等,这样在检索时,它出现的机会就要消减很多,造成猫的战绩不那么理想。不过,猫咪也不要自卑,人类的发现、创造力是无穷的,这不,人们从“鼎”的甲骨文上似乎找到了猫的踪影,要知道,鼎可是华夏文明中的经典代表啊。
优秀的替补
在与狗相关的歇后语中,有一句话看似不那么美好:“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难道狗狗真的是越俎代庖,抢了猫咪的功劳吗?要讲清这个问题,还得从一个故事说起。
古典名著《吕氏春秋》里记载:有个人买来一只能捉老鼠的狗。起初,这只狗怎么也不捉。后来,此人听了别人的建议,用锁链拴住了狗的一条后腿。这样一来,狗还真的捉起了老鼠。
由此看来,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还没有出现猫,或者人们还没有发现猫有捉鼠的本领,于是只能强迫狗完成这项使命。后来随着家猫的引入,猫才成了捕鼠的正规军,狗则从勉为其难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不过,虽然狗早已让位了,但人们已经习惯了这句话表达的意思,狗狗们只好受委屈了。
异域文化里的狗与猫
哈哈,在这方面狗狗完胜,猫咪惜败。
狗在中国自古就帮人们看家护院,它们以忠诚和勇猛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如俗语“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用来教育人不要忘本。一个人从出生到离世,一生中可能会经历无数的风霜雪雨,但无论是发达富贵,还是艰难困苦,都不能忘记生养教育自己的父母,就像狗狗从来不会在意主人家富裕还是贫穷。
中国人对待猫的态度也充满了欣赏。“养得狸奴立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一箪未厌鱼餐薄,四壁常令鼠空空。”在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笔下,猫咪有着大将军般的骁勇。即使猫咪的慵懶习性,在诗人眼里也会得到百倍的宽容。如诗人刘士亭笔下的懒猫竟成了独特的一景:“□角风来薄含香,绿荫庭院醉斜阳,向人只做狰狞势,不管黄昏鼠辈忙。”
或许正是因为猫的身材娇小玲珑,一副惹人怜爱的模样,所以生活中人们常用“小馋猫”“小懶猫”称呼与自己情感最亲近的人。甚至将这种爱意延伸到了时装模特身上,把她们在T型台上走出的呈直线型的步法昵称为“猫步”,真让人钦佩造词者的创意。
西方人也把狗当作忠实的朋友,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影视剧中,对狗的描写与刻画都充满正能量,比如狗时常与主人相随,并在关键时刻帮助或搭救主人等。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野性的呼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小说中,作家将主人约翰·桑顿与爱犬巴克之间的真挚感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在一些西方人的心目中,对狗与猫的态度在某些方面简直是天壤之别。虽然很多西方人也喜欢猫,但在某些国度,却对猫另眼相看。比如在英国,黑猫带给人的感觉是恐惧,人们通常将黑猫与女巫联系在一起。如果在一个漆黑的星期五晚上遇到了一只黑猫,他们会认为将有不幸的事情发生。
永远的怀念
狗狗和猫咪这对“小冤家”在为科技发展作贡献上难分伯仲,它们以自己宝贵的生命立下了大功。苏联科学家在研究把人类送入太空时,虽然感到技术已经成熟,但又觉得让真人去试验太冒险。怎么办呢?科学家慧眼识英才,他们注意到一只名叫莱卡的流浪狗,它是经过训练的十只狗中最优秀的一只。
前所未有的太空之旅开始了。科学家把莱卡固定在卫星内部的座位上,还在它的身上安装了各种感应器,以便获得重要的生命数据。遗憾的是,莱卡升空后不久,它的脉搏就停止了,人们试图把它解救回来,可惜没有成功。科学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舱内超高的温度和压力是夺去莱卡生命的主因。
时至今日,承载着莱卡遗体的卫星还滞留在太空。为了纪念这位航天英雄,苏联特意发行了莱卡主题邮票,还在莫斯科建造了纪念碑和纪念馆,以此表达对这位人类朋友的崇敬与怀念。
无独有偶,1963年,法国猫咪菲利斯在太空中遨游了15分钟,它成为世界上第一只载誉归来的“航天英雄。”为了获取它的生命指征信息,科学家在其大脑里安装了电极阵列,以记录它的神经活动。然而为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科学家忍痛为菲利斯实施了安乐死。如今我们也能在邮票上见到它的身影,悼念它的奉献。
除了“太空猫”,还有“南极猫”,英国一只名为漆皮夫人的猫咪有幸也不幸地成了这样一只探险猫。在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带领的“坚忍号”考察船起航前往南极时,漆皮夫人一路追随。它的乖巧博得了所有船员的宠爱,作为报答,它使出浑身解数,成功阻止了船上老鼠的横行。
旅途中“坚忍号”被浮冰所困,船员们不得已选择了弃船,而由于某些原因,他们没法带漆皮夫人一起走。后来人们按照漆皮夫人的实际身材样貌打造了一尊铜像,安放在了沙克尔顿爵士的墓前,以表达对它的思念。
养宠有道
据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狗的平均寿命大约是12岁,但猫的寿命要比狗長3年左右。猫咪们的长寿主要得益于它们喜独居的习性,你很少能见到一群猫在一起玩耍,而不难见到狗狗们成群结队。猫的生活密度较低,这就避免了它们相互间传染疾病。
同时,猫咪比狗狗具备更多的天然防御优势。虽然狗狗有着令人惊恐的牙齿,但猫咪却长着锋利的爪子,拥有着敏捷的动作,这样猫咪就可躲避众多掠食者的攻击。你若试图捕捉一只猫显然要比捕捉一只狗困难得多。
另外,狗狗寿命的削减也与人类对其不当的饲养方式有关。比如将狗狗关闭在地下室、车库中饲养,那里阴暗潮湿,细菌极易滋生,它恐怕就要生病了。还有的人给狗狗喂食质量不合格的狗粮,对它的身体损害很大。另外也最好不要给狗狗穿上衣服、鞋子,你不知道它们被束缚住有多么难受。
抚摸中的爱意
对于狗狗和猫咪,主人对它们爱的表达的最佳方式莫过于摸头。你轻柔地摸摸或拍拍狗狗的头,它也会用鼻子在你身上蹭一蹭来回应。但你不要以为所有的狗狗都喜欢被摸头,它们对陌生人或同类的防范之心还是很强有时你在公园里会看到,素不相识的人牵着各自的狗狗迎面走来,会短暂停留来交流一下养狗的心得。不过双方的狗狗却并不友善,一只狗用爪子按在另一只狗的头上试图控制对方,必将招来对方的强烈反击。如果陌生人随便触摸狗狗的头,它也会认为此人似乎在威胁它,甚至伤害它的主人,它当然要挺身而出保护主人了。不过不用担心,当你真诚地向它表示出友好,狗狗也会逐渐取消警报,明白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在猫咪看来,主人的触摸会勾起它对猫妈妈的回忆,主人的温柔爱抚与自己儿时被母亲用舌头舔着是多么相似。另一方面,猫的身上布满气味腺,尤其在它的前额、脸颊和下巴上,这种腺体更是密集。当你触摸猫咪的头部时,它会乘势将气味氤氲在你的手上,表明你已经属于它了。
无论狗狗和猫咪之间演绎怎样的悲欢,都丝毫阻止不了人类对这两种宠物的倾情。在养宠达人看来,或许猫狗的这等顽皮恰好映衬出了生活的丰富多彩。有狗狗和猫咪相伴的生活,一定是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