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娇
依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6年3月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专题报告,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能创造新的模式、业务、流程与产品,既包括前端产业,也包含后台技术,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均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技术创新,正在不断重塑金融业。在经历了“互联网+金融”激情碰撞后,金融科技会为我国带来哪些新变化?金融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又该如何堵住金融科技的漏洞?
向左走或向右走
金融科技不是新鲜事物。
2013年始,众筹、P2P、第三方支付、智能投顾等业务纷纷涌现,促使新技术不断提升,方便人们日常交易与生活。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金融工具的变革是金融体系变革的必要条件,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冲击,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
与“互联网金融”不同的是,金融科技是范围更大的概念。在学术上,金融科技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六大领域。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向《经济》记者描述了金融科技的三个发展阶段:进入2000年,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在全球涌动,主要国家和地区开始开放网络金融业的设立和运营,介入传统金融市场,然而,对于传统金融业并没有造成冲击,反而还促进传统金融业更加技术化,更具竞争力;在2008年之后,技术快速发展,有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公司开始登场并迅速成长,对传统金融业造成重大威胁;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迭代,未来金融科技将迈入以智能投顾、区块链、监管科技为代表的FinTech3.0阶段。
2016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等,使金融科技产业正式成为国家政策引导方向。
实体经济与金融相互依托,金融作为人类社会重要的职能分工,使储蓄转化为投资,发展有了推力,财富得到增值,效率、福利得以提高。金融的社会性,对于塑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高效和包容的世界,意义同样重大。
“金融科技其本质是金融中介,始终都在金融市场的螺旋循环中发挥金融功能,即FinTech的作用是发挥金融功能。”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是更有效率的资金融通,发挥信息服务与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共同革新传统融资模式,让融资服务更有深度。
2018年3月,全球共有137家金融科技创业公司获得融资,筹集近34.9亿美元。与2017年3月同比增长高达75.6%,相比2018年2月的14亿美元融资额,2018年3月全球金融科技融资环比增长150%,我国排名第四位。
得益于早期资本驱动、互联网经济扩张和金融监管的宽容,我国金融科技实现快速发展。但随着经济形势和监管转变,我国金融科技面临“向左走或向右走”的选择,想要当世界金融科技的领航者,我国金融科技还需要不断完善进取。
現实的骨感差距
无场景不金融。国内金融科技的发展,首先带来的便是场景革命。
今年3月发生的Facebook社交平台深陷数据泄露丑闻仍历历在目。根据告密者克里斯托夫·维利的指控,数据分析公司通过一款发布在平台上名为“this is your digital life”的心理测试应用程序收集了5000万名Facebook用户的数据。利用这些用户数据创建档案、分析他们的心理,以此影响美国选民的意愿。事件发生第二天,平台市值跌破 5000 亿美元。
5月初,不堪重负的Facebook组建了区块链部门,表示公司将研究区块链技术,以加速去中心化并将更多“权力”放在人们手中。
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核心技术,随着比特币一起应用于支付结算领域;从短期来看,区块链技术将大大推动资产数字化的进程,为各类数字资产提供“变现”的渠道,此外区块链还能与大数据征信相结合,在保证大数据征信数量大、速度快、来源广等优点的基础上,弥补其数据真实性、准确性不足的问题。
杨东表示,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广泛,例如证券市场股权登记和证券交易领域应用,使信息更加公开透明、真实可信,使投融资双方信息更加对称,股权流通和资源共享更加便捷;在保险领域融合,利用智能合约功能降低保险公司和用户沟通的成本,保证保险信息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帮助保险公司提升自身竞争力;用于供应链金融领域,让供应链更加透明,使得关联企业授信更简易。
“区块链还未落实应用,便给法律监管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杨东谈到,金融创新在监管和立法上相对滞后,由此可能会引发市场主体抓住创新和监管跟进的间隙肆意妄为,引发混乱,而金融监管和立法却由于受制于立法和决策规则的滞后性,难以及时应对。
“金融科技”接棒“互联网金融”,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提升上。例如通过算法和产品,使用虚拟机器人完成以往人工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如今智能投顾已经能够普遍应用,满足大多数人的理财需求。
理财魔方合伙人马永谙坦言,金融科技发展迅猛,在追赶潮流的同时,挑战随之而来。他告诉《经济》记者,从2017年到今年年初,智能投顾行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经历了新一轮分化后,平台进行了优胜劣汰,靠概念融资的抢风口现象已经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业务拓展问题。
“如果没有形成清晰、有效的定价逻辑,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效果就不明显,传统的信用风险依然存在,往往重大金融科技应用会涉及信用识别,关乎到客户私人信息。”马永谙强调,智能投顾行业的挑战不仅在于提供差异化战略,实现精准匹配,还在于提高投资策略的质量,智能投顾不需要涉及客户敏感信息,因此面对不同金融科技领域还需具体分析。
潜在风险冲击
今年6月不仅是雷雨天气多发,平台“爆雷”更成为了常态。
6月17日,网贷平台唐小僧母公司资邦金服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警方立案调查。公开资料显示,唐小僧累计交易额已超过750亿元。
紧接着,6月21日,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对上海联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员涉嫌违法犯罪一事立案侦查。
唐小僧和联璧金融倒台意味着国内“四大高返平台”(即高额返利)全军覆没,钱宝网、雅堂金融也于前段时间各自走向末路。
“爆雷”还在继续。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2018年6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达到80家,其中问题平台63家,是近一年单月问题平台爆发的最高峰。
“借助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一些公司披着金融科技的外衣,以高收益为诱饵,做着非法集资、高利贷等活动,在防范金融风险、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需要在未来重点防范。”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宋科向《经济》记者分析了金融科技的消费者保护问题。
消費者保护是近年来呼声较高的话题,不可否认,金融创新支付的容错成本较高,监管者必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为消费者管理财富提供真正有技术含量的支撑。宋科表示,未来监管还应该在法律层面深入研究探讨金融科技给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和社会运行带来的冲击,以此改革完善各层面的政策规则。
“由于金融科技的电子化、虚拟化等特点,拓宽了金融业风险管理内涵,使得风险更加隐蔽。”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告诉《经济》记者,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在重塑金融业的同时,也给金融稳定带来影响。不同业务间的关联、渗透,使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类风险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在跨行业、跨领域、跨市场的过程中易于进行监管套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国平对此观点表示赞同,他向《经济》记者分析,和传统金融方式相比,金融科技更加开放高效,同时安全性会降低,在一定时期或许会出现牺牲安全性的事件,只能通过技术的发展进行改善,同时在调整中不可避免产生新问题,都是常见的现象。
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下,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科技对金融业带来的深刻变革,采取积极的措施适应变化,在金融科技发展浪潮中把握难得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对金融科技保持理性,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探索加强监管的框架和标准,利用监管科技(RegTech)化解金融科技领域风险,将数字技术应用到监管上来,用技术来高效解决监管及合规要求,促进金融科技生态健康发展。
完善监管科技
金融科技无疑对传统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催生了围绕第三方支付、P2P信息中介、股权众筹、虚拟货币和数字货币等形成的全新金融生态。对此,企业和政府必须对随之产生的技术性、操作性、系统性的风险予以高度重视,这就亟需重构监管维度。因此,金融科技未来发展首先应立足于监管科技(RegTech)的发展、监管模式的创新和健全。
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科技进步对金融业增加值平均贡献接近50%,已成为促进金融业全面转型升级的第一推动力。
监管治理模式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而发展,显现出清晰的逻辑线条。历史上,从规则治理到原则治理,从审慎监管到行为监管,都说明科技治理的必然性。杨东谈到,当前面对科技冲击,传统金融监管模式应对乏力,无法对资金端进行风险控制;另一方面,强制性禁止准入规则,剥夺特定主体金融权益,割裂金融系统完整性,严重威胁消费者安全。凡此种种,都需要将监管科技作为重要解决路径。
“相对技术而言,金融的专业性、复杂性、风险性决定了其具有非常高的门槛。”杨东表示,监管科技目前发展的重点是科技驱动型监管,侧重于监管者依靠科技手段获取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的监管,从而解决传统金融监管中信息不对称和法律滞后性的弊端。
英国作为积极探索金融科技的国家,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亦十分注重监管的成本和有效性,率先提出发展监管科技的倡议。首先英国政府正式发布《金融监管新方法:改革蓝图》,对英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进行全面改革。之后金融行为监管局设立创新项目,了解金融科技公司需求,合规指导业务,并实施“监管沙盒”,为金融科技行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董希淼认为,目前,我国监管科技的变革重点在于建立全面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构建大数据分析和风险预警机制,同时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具体如建立分布式的平等监管机制、智能化的动态监管机制和试点性的监管沙盒机制,充分利用和发展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
金融需正本清源
“金融科技是个筐,哪里需要哪里装。”虽是一句行业戏言,却能看出金融科技炙手可热,风头正劲。在强调金融科技风险的同时,运用技术、设备确保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自主、可控,是发展金融科技的主要目标。
在金融业竞争激烈的今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质,为中小微企业开展金融服务是大势所趋,借助金融科技手段,线上利用海量数据集中进行信息配对并达成交易成为可能。
黄剑辉认为,从欧美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传统金融机构一直是金融科技业态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主导力量,加速信息技术在业务、管理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必然是传统金融机构谋求经营转型和提高服务效率的理性选择。
以银行为例,未来的银行将聚焦于某一细分领域,提供高度精简化与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在相应领域拥有良好口碑和核心竞争力,占据垂直细分市场,拥有线上线下协同的渠道体系。
“金融科技凭借更优的用户界面、细分的市场定位及有利的经济环境和监管政策实现了快速发展,并蚕食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份额。尤其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将从基础技术层面真正‘去中心化,颠覆传统金融信用中心式服务模式,实现价值在网络上的实时传递,进而开启价值互联新时代。这也倒逼传统金融机构创新模式、拥抱金融科技、加速转型。总体来看,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特征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黄剑辉如是说。
“不单是我国,科技应用在金融领域,无论是新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最终都是金融创新的手段。”黄国平表示,未来无论是风险的定价和管理,还是点对点的交易都会受到征信系统和金融大环境影响。监管也需要持开放的心态,正视和识别其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信息被滥用风险和垄断风险。
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风险和监管的深入思考,有助于金融体系日益回归金融的本质,而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需要政府、业界、学界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需求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