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月
一、草根组织的概念及特征
(一)草根组织的概念
草根组织或民间组织,即不以盈利为目的、以志愿为原则,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活动的社会组织。在我国,民间组织是伴随着社会发展的逐步深化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提出和使用的一个概念。民间组织必须到政府部门登记才能取得合法身份,登记是前提,也是民间组织生存的第一个基本要素。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草根组织,是指那些不具有被现行法规正式认可的“民间组织”的法律地位,而在相當程度上具备民间组织的核心特征,即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群众性的组织,由民间白发成立、自主开展活动的,因各种原因不能在民政部门登记而未获法人资格的组织。本人认为,“草根”即“业余”,民间业余团体即可称为“草根组织”。
(二)草根文艺组织的特征
其一,白发成立,非官方批准。它是由群众白发形成,具有共同文艺爱好和价值取向的群众,通过建立公益性组织发扬乐善好施、娱人娱己的光荣传统和人文关怀,从而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其二,组织活动经费白筹,无官方拨款和资助。其三,组织管理自治。组织运行依照一定章程,日常监督由组织成员内部自觉完成,具有自我负责、自我管理的特征。其四,组织活动自主。组织的帮扶对象、建立的公益项目完全按社会需要由组织自身制定,组织活动不受官方的行政权力影响,组织运作灵活性强。其五,组织成员自愿加入,组织领导一般由组织的发起者担任。其六,组织成员年龄、性别、专业、服务能力等均不受约束。
二、发展现状及发展瓶颈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草根文艺组织也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发展壮大,草根组织为公民参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了平台,实现了社会和谐。草根文艺组织为多元化氛围的治理主体之一,其角色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
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民间业余文艺团体为例,现有多巴近缘曲艺队、康川灯影队、宗拉仁莫锅庄队、胜鑫“花儿”艺术团等几十个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民间业余文艺演出团体,广场舞队等团队更是成百上千,长期活跃在群众文化服务第一线。
根据对湟中县民间业余文艺团队的调研,笔者总结出如下特点:
(一)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强强联合
宗拉仁莫健身舞蹈队成立于2006年3月,是群众白发的,以健身、娱乐为目的的队伍,活动场所在湟中县鲁沙尔镇体育场,以跳藏族锅庄为主要活动内容,参加演出人员一般为18人至20人,平均年龄50岁,编排并演出的舞蹈有《情侣锅卓》《乐莫卓玛》《爱的牧女》《朋莫卓玛》等十几个经典节目。舞蹈队由刚成立时几个人的队伍,现已发展成为西宁市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群众业余团体,逐渐带动周边近千名群众踊跃参与,且经常代表西宁市乃至青海省在省内外演出,赢得了广泛赞誉。
湟中县舞之魂友友舍也是由群众白发成立于2015年的草根文艺团体,以表演双人交际舞、水兵舞,演唱“花儿”、民间小调为主,演出人数30人,团队总人数已从成立时的十几人发展为现在的二百余人。团队以QQ群、微信群等为主要联络工具。团队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为宗旨,经常赴残疾人学校、敬老院等社会场所为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等提供精彩的文艺演出,通过举办公益活动传递社会爱心。团队弘扬正能量的理念不断吸引了周边群众的踊跃加入,同时赢得社会企业、爱心人士的赞助及大力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风生水起,成效显著。
宗拉仁莫健身舞蹈队和舞之魂友友舍只是湟中县众多民间业余文艺组织的缩影,它们渐渐从基层的、社区的服务性组织上升为地区性、支持性组织。草根力量正在壮大,已有遍地开花之势。随着草根组织数量、类型、活动领域的扩大,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广泛,从最初一家组织到今日多家联合行动,活动范围渐渐从白娱自乐扩展到交流互惠。不同草根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联盟、支持,呈现出强强联合的态势,恰恰体现出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功能中自助与互助的精髓,成为弥补政府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不足的重要力量。
(二)草根文艺团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草根民间组织数量众多且都没有经过严格的登记,组织的管理没有统一的口径,发展层次不齐;未与政府之间建立良性的关系,活动无法得到政府支持;不求报酬、无私奉献的社会理念不强,志愿精神较弱;组织内部管理不规范、不完善,团队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资金缺乏约束团队持续发展;团队人员专业性较弱,缺乏专业培养;组织开展的社会活动零散化,与社会需要之间缺少畅通的沟通渠道,导致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一系列问题制约着草根组织的发展,也影响了社会公共文化的全面发展,所以,对草根组织的管理和发展就必须要寻找到切入点。
三、吸纳民间业余文艺组织参与文化志愿服务的必要性及路径分析 (一)走文化志愿服务之路大势所趋
文化志愿服务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的根本宗旨。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要求:以文化志愿者为重点,完善基层文化队伍培训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公益创投等多种模式,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和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建立和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提高文化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
目前文化志愿者主要是以文化系统从业人员为主,招募方式也是以单位推荐和团体招募为主。按照社会发展要求,文化志愿将逐步扩大社会招募的范围,尝试吸收民间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士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完善公众参与公共生活的机制,实现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互动。
草根文艺团体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成果,是基层文艺团体自我发展、群众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草根民间组织以文化志愿服务为发展平台,民间艺人及文艺爱好者加入文化志愿者行列,开展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的群众文化活动,必将大有可为。
(二)助推草根团体组织化、制度化、专业化
数量庞大、日益活跃的草根民间组织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体现志愿者以及组织的价值,就要加强组织自身内部机制的建设,提升组织服务水平。草根组织借助文化志愿服务平台成为文化志愿者,使草根民间组织获得合法身份,获得更多的来自各界的支持;草根文化组织可以通过文化志愿者协会等具有法人资格,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地区、本系统志愿者工作的社会团体,接受其对草根志愿者服务资源的再整合、再分配,统筹安排文化志愿活动、接受系统内的培训辅导,使草根团体的组织管理、服务能力等规范化、专业化。通过对志愿者更加高效的管理、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志愿服务,获得社会更广泛的认可和政府支持,从而争取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创新草根文艺团体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文化志愿服务除了“规范化管理”“专业化培育”“品牌化发展”“常态化机制”“创新性运作”等发展模式以外,有一点值得深究,即激励机制,要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更主动、自觉地完成工作,取得理想的绩效。
首先,加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立法。如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招聘工作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有良好记录的文化志愿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实践学分管理系统;优秀志愿者或团队在就医、社会服务等方面享受优惠和优待等法律支持。其次,建立完善的机制,从制度上来规范激励过程的运作。包括对激励的对象、激励的标准、激励的内容、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方式的搭配、执行的时间等等进行详细的安排与规定。如对志愿者和文化志愿服务团体体制内考核评优,建立志愿服务回馈制度。根据各自的专业展示与自身建设,服务时长、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评星定级活动,给予各种荣誉和表扬,这些荣誉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除了对受表彰的志愿者是一种鼓舞外,也起到宣传志愿精神、吸引公众参与志愿活动的作用。(据了解,西宁市群艺馆已于2017年年底开展了民间文化协会、民间文藝团体争星创优活动,极大提高了民间文化团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迈出了青海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的第一步。)还应为志愿者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包括志愿活动中的组织宣传费用、基本生活费用、志愿者放弃工作和休息的机会成本、人身安全等。解决这些问题,使志愿者承担的成本和风险能够降低,解决志愿者的后顾之忧,为文化志愿者的保障竖起一道牢固防线。
公共文化的根在基层、在社区街道,公共文化的魂在活动、在人文。源于基层,发挥于基层,获得群众认可才是真正的公共文化。而草根业余文艺团体最能代表基层人民对群众文化的需求,也是最基层文化建设的体现。本文基于草根文艺团体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进行基础研究,对于草根民间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