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把时光倒退10年。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突如其来、震天辟地的8级地震从天而降,数万生命顷刻陨落,天府之国瞬间满目疮痍。“5·12”汶川特大地震撼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国人不会忘记,那是怎样的惊心动魄!随后,灾后重建工作迅速展开。福建省的援建地是彭州市,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最重要的几个项目:彭州市人民医院、彭州市妇幼保健院、彭州市精神病院以及彭州市文化中心。经过日夜兼程的奋战,上述援建项目在汶川地震周年纪念日交出了完美的答卷,我们建设人倾心全力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作出了微薄贡献。
本文以彭州市人民医院项目为例(图1),对灾后重建项目设计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
彭州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地处川西平原西北部,属夏热冬冷地区。彭州市人民医院建设规模为499床,4.8万平方米;另建设3000平方米的营养食堂和中心供应与彭州市妇幼保健院共享,和200床的彭州市妇幼保健院建在一处,资源共享,节约投资。
该项目位于彭州市新区。南北道路宽阔且均有绿地隔离带,东西为24米宽规划路。此处空气清新、交通便捷,是难得的医院用地。考虑到综合医院大量的人流集散,把人民医院布置在东侧,北面设计广场,建筑距道路红线80米,病房大楼设计时考虑与住宅区有一定距离,同时病房楼南面形成大花园,两个医院共享,并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条件。妇幼保健院体量较小,靠近迎宾路设计,门前留足广场,距道路红线45米。(图2、图3)
图1
图2
图3
表1
灾后重建医院,除了要达到一流现代化医院的软硬件水平外,更重要的是体现人性关怀,形成具备地方特色的医院文化氛围,为病人及医护人员营造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医疗环境。医疗建筑是要照顾各种人流、物流的综合性建筑,流线的合理组织至关重要。虽然当时设计时间紧迫,我们还是细致分析了需要照顾的各种流线,并对人员的出入方式进行了解析,为合理设计打下良好基础。(表1)
阳光、生态、绿色医院街模式所要追求的是一种崭新的、和谐的、开放的、以人为本的、充满人性关怀新一代医院形象。我们力求改变以往医院那种堡垒式和“排除疾病和死亡”的代名词的形象,摆脱人们对医院的一种恐惧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阳光与绿色伴随病人,减轻病人因病痛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尤其在震后重建的彭州地区,更应该营造充满人性关怀的医疗氛围。设计以“医院街”的布局对功能重新梳理,街的形式更易于把几个不同的形体串联在一起,为频繁来往于门急诊、医技、病房大楼之间的病人、医护人员以及陪伴人员提供了高质量的活动空间。同时,在医院街做了带状绿化设计,让阳光与绿地伴随病人、医护人员与探视陪伴者的每个行进过程,而非在医院的某一侧设计花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花园式医院。阳光渗透到所有服务部门的深处,这对于焦急的病人、陪伴者以及长期面对病人的医护人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自然光线和阳光,尤其是看得到室外的视野,加强了交通的可读性,易于方向的定位。
设计应该与场所紧密结合。遮阳与隔热设计,为夏热冬冷地区提供良好的节能功效。通过建筑屋顶挑檐以及百页等建筑细部构件的运用,达到遮阳、降温的目的。采用挤塑板、加气混凝土等作为建筑的屋面与墙体维护结构,达到自保温的目的。同时,在建筑上使用大玻璃的地方都采用了低辐射玻璃,以减少阳光热辐射,使夏季整个建筑的能耗大大降低。(图4~图7)
彭州各项目从设计到建设只有10个月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是所有参建者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成果。所有参与者满怀激情,面对各种困难毫无怨言,全院抽出各专业骨干在顶层大空间组成彭州项目组,日夜奋战,工程不仅按时完成,还荣获了福建省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二等奖,“闽江杯”、“蓉城杯”优秀工程。10年过去了,多少协作奋战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
图4
图5
图6
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