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岚 揭珏 周琛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全人类的生命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其病因不明且临床常见。据调查显示[1],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在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容易诱发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风险随之增加,严重者可诱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从而给患者生存质量、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2,3]。本研究氯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4]。纳入标准:①精神正常且有自理能力者;②同意参与此项研究者;③均无免疫系统疾病。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严重病变患者;②合并急、慢性感染等影响结果评定者;③拒绝参与研究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 组,各60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注:三组比较,P>0.05
A组 60 32/28 42.4±12.3 9.42±1.53 B组 60 30/30 42.7±12.4 9.51±1.40 C组 60 31/29 43.1±11.5 9.50±1.47
1.2 方法 A组给予氯沙坦钾片口服治疗,100 mg/次,1次/d,温开水送服。B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 /次,1次/d,温开水送服。C组给予氯沙坦钾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给药剂量及方式同A组、B组。连续服用12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值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参考文献[5],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A组总有效率为68.3%,B组总有效率为71.7%,C组总有效率为86.7%,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三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收缩压为(137.70±8.02)mm Hg、舒张压为(109.50±9.34)mm Hg,B组收缩压为(139.50±9.07)mm Hg、舒张压为(109.50±9.34)mm Hg,C组收缩压为(109.00±6.53)mm Hg、舒张压为(87.20±7.98)mm Hg,C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4。
表2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3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表4 三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s,mm Hg)
表4 三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s,mm Hg)
注:与C组治疗后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
A组 60 治疗前 165.30±9.87 121.90±12.7治疗后 137.70±8.02ab 109.50±9.34ab B组 60 治疗前 164.90±10.2 122.10±12.5治疗后 139.50±9.07ab 109.50±9.34ab C组 60 治疗前 165.40±9.64 122.30±12.5治疗后 109.00±6.53b 87.20±7.98b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多发疾病,已逐渐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目前其患病率仍逐年递增[6-8]。高血压有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之分,据调查显示,原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 90%,且患者数目每年以1.5%~9.0%速度递增[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者联合使用的安全性较高。研究中还发现,高血压患者自身管理对其自身血压控制效果息息相关,患者依从性高低、患者家属监督力度等均会造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控制效果不佳,且本研究目前收集的病例数目较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后期研究应该涉及更大数量的病例收集和数据分析。
总之,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氯沙坦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的联合使用可多靶点调控产生协同作用,降低血压疗效明显,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