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8-08-26 18:02张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信心自主学习兴趣

张伟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自主地探究知识。而自主学习则是指学习主体明白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备自觉的认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信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71-01

“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叶圣陶。这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创设一种有趣的学习氛围,培养、感染和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如何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呢?

1.因疑增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因此,如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要从培养其自主开始,可以由一个小小的问号开始。在上课伊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通过各种各样巧妙的、恰到好处的设疑办法,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一些题目上进行精心设计疑问, 质疑问难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在教学语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隐姓埋名三十年》时,就有好些学生提出了好些问题:什么是隐姓埋名?是谁隐姓埋名?为什么要隐姓埋名?怎么样做到隐姓埋名?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敢于质疑,自己提出问题,自已解决问题,也就引起了其自主学习的兴趣。

2.情境感趣。

关于一些写景或抒情的课文,老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引起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如《桂林山水》, 由于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没有见过桂林山水,单凭文字感悟理解是很枯燥乏味的。于是,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播放一些符合课文意境的录像片让学生看,他们亲眼所见,必然会情不自禁地产生闻其声、见其人、临其境的真实感受:“这就是奇峰罗列”“这就是翠绿的屏障”“这就是危峰兀立”这就是桂林的山。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就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再从中感受这篇课文的语言之美,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更深层的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这样一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必然高涨,从而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3.多读悟趣。

让学生通过指名读、自读与相互推荐读、分组读、齐读、配乐读、范读、引读等多种方法去朗读课文,读出文本,悟出激情,自然产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学习语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第7自然段时,我先出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入境入情,受到感染和教育。

(1)从这段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我”此时有怎样的心情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7自然段,并说说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我”此时有怎样的心情?

①生:担心的心情;师:“我”都担心什么?生:担心年轻的战友不能忍受烈火烧身的痛苦;担心会被敌人发现;指名学生读出这份担心的心情。

②师:“我”不敢朝他看,又忍不住不看,这是一种什么心情?生:矛盾的心情;老师范读,引导学生这种读出矛盾心情。

③生:痛苦的心情;不忍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活活烧死的痛苦心情。分组读、自读,体会我心中之痛。

④生:期盼;“我”盼望出现奇迹。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呢?指名读,小组读。

(2)从这段“我”的心情中能体会出什么?

生: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生:“我”和邱少云的那份浓浓的战友情。像这样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必然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自主地学习。学生能自主地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必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只有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忘记疲劳,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喜爱读书,把自主学习语文、朗读课文看作是一件最快乐的事情,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如果我们想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尽力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利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领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自觉地看书,积极思考。我还及时对自学效果较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成功的喜悦便会转化为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三、掌握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关键,使学生能用手抓住钥匙,打開语文知识的大门,阅读各种文章。

1.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主渠道。

预习是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是自己的大脑,对自己学的过程的理解。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在预习时我一般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仔细阅读课文、课后习题和课文后面列出的生字;标好自然段段数;将课后生字表上每个生字的拼音注到课文该字的上一行,并用横线将那个生字组成生词划出;查字典、词典,自学生字词;提出疑难问题;了解课文大意,朗读课文。

2.默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

我们在默读中,应该做到:⑴养成按句默读的习惯。即用眼睛一次把握住一个句子,而不是按字或一个个单独来瞧,以提高默读速度,培养整体观念。⑵养成边默读边查问的习惯。对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查字典、翻资料、找工具书,弄懂了再读下去,不马虎了事。

总而言之,“自主学习”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新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教学实践显示,只有多途经培养和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校内开花校外香。

参考文献

[1]张利芳.《浅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远程培训》,2012.

[2]卓玲.《怎样培养小学的语文自学能力》,2017.

猜你喜欢
信心自主学习兴趣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KX5的耐心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