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生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与对策

2018-08-26 18:02郑亚丽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文学史人文文学

郑亚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53-01

在现今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下,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语文教育尤其是阅读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挑战。语文教育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并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就必然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文学经典之中,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完成语文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一、经典阅读对于高职学生的重要作用

1.经典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充他们的人文知识。

能称得上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必然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淘洗的,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有些文学经典是对人类历史和济社会的探究,有些是对社会人生和宗教哲学的追问,有些是对生存环境和人之存在的研讨,有些则是对自然生态和生活琐事的关注,总而言之,文学经典作品中凝结着人生百味。

2.经典阅读能够帮助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做人的基本修养,是一个人在长期生活、学习中不断获取人文知识,逐步形成人文知识结构,在实践中获取有 关人文知识内涵行为综合能力的体现。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如果缺乏人文素养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顶多是有一技之长的工匠,只有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才有可能成为适应社会需求 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经典阅读可以冲淡快餐文化影响,调整人格失衡状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网络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快餐文化的冲击下,高职生很容易迷失自我,只有提倡文学经典阅读,才 能冲淡快餐文化影响,帮助高职学生建构和谐人格。二、高职院校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笔者调查的学生中90%以上有课外阅读的经历。但他们所读的书籍既杂且散,往往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不强,读书的时间也相对较少,阅读的 书目受外界影响较大。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主动性相对欠缺,对社会上流行的阅读热点非常关注,读书的随意性也较强。大多数人的阅读是一种'快餐式'的阅读,为了获得特定的信息或者是为了获得感官的一时轻松和享乐。这样的阅读,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大众阅读活动的主流,并且已经在学校广泛地散播着。三、构建经典阅读教学策略

经典,是指文学艺术方面的经典作品。其内涵 也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演变而演变的。黄曼君先生认为:文学经典是“诗”“思”“史”的融合和结晶。它在精神意蕴上闪耀着“思”的光芒,有着深广的内涵;在艺术审美上具有不可重复的“诗性”特征,即艺术原创性;在民族特色上具有“史”的价值,可以翻开民族新的一页,对世界文学作出新的贡献。文学经典就是按照历史和文化已建立的优秀标准衡量,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与文化语境中處于中心地位,并且具有超越内在时空和文化局限的作品。

在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渗透经典文学阅读,旨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表达能力。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同时,要拓展高职学生的精神领域,提升人生境界,接受人文精神的滋养,使其内化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创设个性化阅读情境。

高职语文课堂相较与中学语文课堂,摆脱了纯粹的应试技能的培训,不再是“为高考而读书”,对于学生而言,多了自由阅读的空间,可以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同时这也更有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具体了解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尤其是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使学生能体会到阅读经典所带来的愉悦。

个性化阅读教学要追求失后之归。文本个性是基础,学生阅读个性是核心。学生 阅读个性的实现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任何经典文本都有或显或隐的个性,包括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两个方面。作为封闭自足体系的文本,一旦进入阅读个体的视野,它固有 的“召唤结构”便向阅读个体呈现出开放性,而个体之间因知识背景的特定性、情感和知识类型的差异性,自然会出现不同的阅读反应和偏向。这种现象表现在语文课堂上,就形成了学生的阅读个性,进而催生出阅读教学中的共鸣、争鸣、交融、存异等状态,而这正是阅读教学中令人向往的理想境界。

2.构建导读基础下的自主阅读模式。

教师在文学史知识的导引下,提供文学史版本和文学选本。古典文学,如游国恩主编的 《中国文学史》和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都是较好的文学史版本。现当代文学,如谢冕、钱理群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是较好的文学史版本,《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当代文学100篇》是较好的文学选本。此外,提供经典文学优秀评点作品并介绍一定数量的杂志期刊、随感、笔谈。

在经典文学的阅读教学引导中,教师可按照自身经验挑选一定数量的经典作品,并先进行简短的文本导读,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做好铺垫,最终在教师开列的书目中,学生依据兴趣选择适合的经典文本,开始自主阅读过程。

在自主阅读基础上,可组织开展经典名著专题研究性阅读。学生以:丈学名著为研究对象,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专题研究性阅读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通过亲自实践,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把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积累的经验、知识、阅读方法、阅读技能进行整合和运用,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3.动态阅读欣赏。

影像世界的高度逼真性将原本被割裂的生活真实与艺术作品真实之间的距离成功消解,在观看影视作品的同时,观者意识中的影像成为了真实。观众的眼睛和摄影机的镜头达成了一致,观众与剧中人物合二为一的心理效果使得影视作品最大限度地走近了观众。当审视观者的地位和基本素养时会发现,当“距离”不复存在时,影像世界相较于文字世界对于接受者无疑降低了要求,无需什么学养上的准备,便能轻而易举地获得如临其境的快乐。

总之,阅读文学经典作品,是高职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语文教育须承担起传承优秀 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就必然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学之中,通过阅读文学经典使学生在墨韵书香的浸染中汲取美善,在正确思想的导向下不断完善自我,提升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曲玉红, 孙慧芳. 浅论经典阅读的特点[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0(5):14-15.

[2]张霞. 浅论高中生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与对策[J]. 学周刊, 2014(22):163-163.

[3]马艳郡. 浅谈高职中文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J]. 东方教育, 2015(9).

猜你喜欢
文学史人文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辩证理解现代文学史书写的“真实性”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