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之子,为何受教于吕祖谦?

2018-08-26 03:32梁龙
畅谈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教辅朱熹书院

梁龙

中国历史上能被尊称为“子”的人可不多。

老子、孔子、墨子这些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开宗立派的人物。而到了南宋,又有了一位“朱子”一一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可见其大师地位卓然不凡。

朱熹不仅著书立说,还是有名的教育家,他在武夷山讲学40年,很多教育理论拿到今天来看,还是很有道理的。

比如他在《近思录>中说:既若不可以及,则趋望之心怠矣。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要拿那些总考双百分的牛娃来给自己孩子做榜样,也别总拿大道理去教孩子,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觉得目标过于高大而逆反倦怠。

相信很多受过“别人家的孩子”之苦的人都心有戚戚。可见朱熹是深谙教育之道的。

不过有意思的是,朱熹却把培养自己儿子朱塾的重担,交给了好友吕祖谦。吕祖谦也是著名学者,朱熹与陆九龄兄弟展开“理学”与“心学”大辩论的“鹅湖之会”,就是吕祖谦主持的。

吕祖谦出身官宦世家,祖上好几代人都是朝廷命官,原本靠家族余荫就能轻轻松松进入体制内吃皇糧,不过他很有志气,根本不去上任,而是执意走科举的路子,凭自己努力考上进士,在京城担任史官。

1172年春,因父亲病逝,吕祖谦回家守孝,就在家乡福建金华城西明招山中的丽泽书院讲学。

吕祖谦治学十分下功夫,特别是在读史上,他留下的未竞史著《大事记》十二卷,考订严谨,每个事目都注明出典。

吕祖谦每次见到朱熹的弟子就会劝他们多读史,搞得朱熹颇有微词,说吕祖谦动不动就劝人读《史记》《左传》,我都只敢劝人看《大学》,不敢劝人看史。

牢骚归牢骚,行动却是诚实的。1173年,朱熹把自己的长子朱塾送去丽泽书院,拜吕祖谦为师。

对吕祖谦的教育儿子的成绩,朱熹十分满意,1174年秋,朱塾曾短暂回到崇安家中。朱熹写信给吕祖谦道谢,表示自己的儿子不仅课业有了很大进步,性情也更好了。随后再—次把朱塾打发去丽泽书院,继续受教于吕祖谦。

丽泽书院有一套应试的教辅材料,名为《东莱博议》(二十五卷),是吕祖谦亲自编撰的。这可不是一般的教辅那么简单,书中分析透彻,议论明达,不少地方,阐发了吕祖谦的史学思想,可以说处处闪现着真知灼见。

所以在当时,前来“补习”的学生很多。和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的另一位大学问家张栻,也把子女送到了丽泽书院学习。

吕祖谦最得意的学生巩丰在《咏玩珠亭》中说:“岁时来上冢,车马隘阡陌。念昔事先生,同门至千百。”

那个时代的“同门至千百”,简直是天文数字了。看来不管哪个时代的家长,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情是一致的。

说起来,古代的书院是最为普及的一种补习机构了。书院诞生于唐末五代时期,兴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北宋。当时陆续诞生了睢阳(应天府)、岳麓、白鹿洞、嵩阳、石鼓、茅山、象山等知名书院。

据史料记载,两宋时的书院达700所,大多是地方上热爱教育和文化的人出资兴建。他们重金聘请名师,比如回乡的举人、进士或有名气的学者,欧阳修、梅尧臣、朱熹等都给书院的学生上过课。

可以说是众多专业级名师的共同努力,我们才会看到前后千余年的历史中,从书院里产生了许多超级学霸,不仅仅会考试,而且在政治、学术、文学等诸多领域都是大咖,如范仲淹、魏源、左宗棠等历史名人都曾就读于书院。

猜你喜欢
教辅朱熹书院
非法劣质教辅须严打
春日
新疆:不得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教辅出版,痛并快乐着
朱熹治足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