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物馆外语讲解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8-08-25 17:21张伦
西部论丛 2018年5期
关键词:讲解员外语广西

【摘 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持续推进,博物馆外语讲解工作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的时代背景也对博物馆讲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尝试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探讨博物馆外语讲解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 博物馆 外语讲解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持续推进,对博物馆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解员是连接展品与观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博物馆的外语讲解工作也应该顺应时代需要,结合地方特色,在促进文化交流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此,笔者将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关于外语讲解工作的一些思考。

一、博物馆外语讲解

讲解工作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以博物馆收藏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为依托对象,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针对多样化的观众群体进行智力开发,并为之提供愉悦的体验,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起最为直接的联系。外语讲解就是以外国语言为媒介,向境外观众实施上述知识传播和信息交流的教育活动。作为博物馆对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讲解也成为衡量一个博物馆综合水平的重要考量,列入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指标。

广西地理位置优越,沿海沿江沿边,是东盟国家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海陆通道;在历史上,广西又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历史底蕴丰厚;加上境内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吸引了大批来自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年接待境外游客数量逾250万人。广西民族博物馆作为广西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和宣传平台,博物馆外语讲解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境外游客对博物馆整体水平的评价,更直接影响境外游客对本地民族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理解,因此加强对外语讲解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

二、外语讲解员的必备素质

讲解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不仅要求讲解员外在的语音美、仪态美、形象美,也要求讲解员内在的涵养美、学识广。相比中文讲解员,外语讲解员还承担了对境外观众进行跨文化解读的职能,因此博物馆也对外语讲解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过硬的政治素质

外语讲解员的讲解对象是境外观众。境外游客的来源既有休闲旅游的旅客,各行各业来华交流的人员,还有从事外事工作的人员。因此,外语讲解员必须把握好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磨炼稳定的心理素质。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持久的力量,讲解员要在外语讲解中善于挖掘中国文化中积极、优秀和具有感染力的一面,融入自己的讲解实践中,引导观众寻找异国文化中恰当的切入点,共同创造互通的、更有生命力的文化连接,把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出去。

(二)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讲解员开展讲解工作的重要媒介。对陈列展品的体量、历史、功能、意义等多维度的理解,是讲解员讲解的重要来源。这不仅要求讲解员对展览大纲烂熟于心,更需要讲解员掌握从历史性和历时性角度对陈列内容开展研究的能力。对于外语讲解员而言,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世界历史常识,通过对比研究,寻找出展品和异域文化的共通性,打开讲解局面,加深境外观众对陈列展品的理解。

三、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为一名外语讲解员,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地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因此必须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会站在不同文化群体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本着平等、宽容、合作、共赢的文化态度,坚持民族文化平等的原则,开展讲解工作。自视甚高或妄自菲薄的文化态度,都会使讲解对象感到自己的文化规范不受尊重,导致交际距离的产生。

二是准确、流利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作为一名外语讲解员,掌握一口语音标准,语法正确,语义流利,表达流畅的外语是先决条件,离开了这一点,讲解员就无法将自己的思想传达出来,切断交流对话的入口。

三是对异域文化观察、比较和反思的能力。例如,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铜鼓文化展览》的讲解中,面对的是来自老挝的游客提到国内依然保留使用铜鼓的习俗时,就可以通过对比广西不同少数民族敲击铜鼓的习俗,找出民族之间的共通之处,通过对方的叙述来扩充自己的文化认知空间。

四是文化移情的意识、意愿与能力。在讲解过程中,外语讲解员要以讲解对象的文化背景为导向,以异域文化的思维方式给予恰当的反馈,再顺应对方的交际特征开展讲解。

四、外语讲解员的困境

(一)人员缺乏

一是招聘难。由于博物馆对外文化的特殊性,对外语讲解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招聘过程中难免遇瓶颈。对于外语条件优秀的应聘者,了解到博物馆寡淡的薪酬待遇,出于生计考虑,不愿意从事讲解工作;对于具有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背景的人员,由于外语发音、外语水平或外在条件等因素的考量,不能胜任讲解工作的要求,又或是不愿意从事基层讲解工作。

二是留人难。首先,博物馆讲解是一份需要奉献精神的职业。博物馆在双休日和国家法定節假日均正常开放,这就需要讲解员在假日排班上岗,即使假后安排补休,还是会失去许多与亲人和朋友相聚的温馨时光。其次,博物馆讲解是一份需要敬业精神的职业。作为面对观众的一线工作人员,外语讲解员必须在每一场外语讲解前做好充足准备,并且在参观高峰期完成高频次的讲解任务并保证质量,加上讲解工作的重复性,很容易产生倦怠感而离职。第三,因外语人才的稀缺和其自身综合素质较高,相较于中文讲解员,外语讲解员借调和转岗的比率更高。如2013年,广西民族博物馆外语讲解员为7人,包括泰语2人,英语4人,越南语1人。如今仅剩4人,其中一名英文讲解员因承担部门管理工作已较少参与外语讲解;另一名泰语讲解员因泰语讲解场次过少和脱产继续教育,已无法完成泰语讲解。

(二)岗位归属感不强。

外语讲解员并不仅仅承担外语讲解任务,也同样需要完成日常中文讲解任务,加之外语讲解需求全年并不均衡,外语讲解工作的连续性较弱,使用和锻炼外语的机会有限,讲解员工作热情下降。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外语接待的高峰主要集中在每年5-6月的暑假高峰期和9-10月份“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期间,其他月份的讲解场次不足10场/人·月。同时,讲解员的年度考核也以中文为主,因此外语讲解员的提升方向也主要以中文解读为主,缺乏对外语讲解工作的有效整理和提升,对外语讲解这一岗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

(三)专业背景知识不扎实

由于外语讲解员的素质需要,博物馆在招聘时会适当放宽对于专业的限制,招聘拥有一定外语水平的外语讲解员。他们或是外语专业出身,或是本身对英语感兴趣,具备较流利的口语能力,但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尽管培训时博物馆会提供展品的背景资料供讲解员参考,但缺乏理解和持续扩充的讲解,就像停留在陈列表面的“语音导览器式”解说,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更何谈深入了解文化内涵。

四、应对策略

(一)重视外语讲解培养

1.国家层面专业培训。目前外语讲解员培训的工作主要由各个博物馆具体实施。没有规范的培训教材,因此对培训的目的、课程设置和效果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认识。中国博物馆协会曾在2015-2016年举办了两期针对外语讲解员的培训,敦煌研究院也于2018年开展了一起英语讲解员高级培训班,形式为外国专家授课、分组对话、实地操练、观摩考核等规范教学方式,对讲解员的能力提升大有裨益。

2.馆内英语氛围。讲解员应在馆内营造学习外语的良好氛围。如开展外语晨读,外语角,外语讲解词撰写等方式,持续性地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

3.开展交流学习。各个博物馆的外语讲解员应建立外语讲解员小组,互通有无,交流讲解心得,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岗位的认同感。

(二)提高岗位待遇,完善职业规划

目前,岗位待遇偏低是全国讲解员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讲解员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要激励优秀的外语讲解员在讲解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完善外语讲解岗位规范,对外语讲解开展系统培训、考核,做好讲解岗位的职业规划,鼓励讲解员进行继续教育,开展外语讲解比赛,激励讲解员往专家讲解员的方向努力。

(三)建立多层次外语讲解服务体系

现阶段为解决外语讲解员紧缺的困境,一是可以通过与院校合作,在文博专业中增加外语课程,定向培养专职外语讲解员;二是调动博物馆内具有一定外语能力的研究专家开展讲解;三是面向社会征集对博物馆文化感兴趣的志愿者,壮大外语讲解队伍;四是充分利用智慧博物馆建设,开发智慧导览系统,满足观众的需要。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作为联通展品和境外观众的重要桥梁,外语讲解员单纯对物的阐释已难以满足境外观众交流式参观的需求,讲解员必须对博物馆认知不断迭代,构建知识体系,这不仅需要外语讲解员对博物馆工作的热忱,更需要国家、社会乃至博物馆的支持与关注。

【参考文献】

[1] 单霁翔,《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质量的思考》,《敦煌研究》[J],2013年第6期(总第142期)

[2] 张微,《首届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外语讲解大赛的几点启示》,《博物馆研究》[J],2010年第3期(總第111期)。

[3] 傅邦宽,《博物馆优秀英文讲解员如何炼成》,《中国文物报》[N],2017年12月19日第007版

[4] 陈新仁、李捷,《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刍议》,《当代外语研究》[J],2017年1月

作者简介:张伦(1986—),女,广西南宁市人,广西民族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展览讲解、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及博物馆观众研究。

猜你喜欢
讲解员外语广西
博物馆当讲解员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黄果树瀑布现“天价”特级讲解员
地质博物馆讲解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古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