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高中艺术课在课改实验初期,在课程设置和模块选择上面临了一些难题:因学生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和学习兴趣不同等原因,不论是老师教学内容深度广度的安排,还是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亦或是学习成效、课程评价都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些困难不仅制约了学校艺术课程的长足发展,也影响了学生个体人文素养的建构。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近几年结合我校六位艺术教师的专业特长,因地制宜的开设了“合唱一”(基础)、“合唱二”(合唱团)、“葫芦丝”三个音乐模块和“黑白画”、“中国结”、“剪纸”三个美术模块。六位老师在艺术楼同时开班授课,五个教学班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才艺水平全部进行学生选老师、选模块的分层、分类走班教学新模式。
一、兼顾学生个体情感意愿和学科模块设置特点,引导学生均衡选课
进行分层、分类走班模块教学的前提是找要到合理、有效、关注学生与课程的分组方式。近几年,学校、班主任、艺术老师共同探究,经历了不断的尝试与改进,寻找更为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模块分组。
1、由班主任直接安排人员分组。这比较平衡,但学生对老师和课程并不一定了解,不少学生并没有选到自己中意的老师或模块,以致事后找任课老师换课的同学特别多。
2、网络选课。利用网上选课平台,会出现到选课时段,网络堵塞、服务器被拥挤瘫痪的情况,下手晚的同学也非常无奈的看着自己被系统冷酷无情的排入到自己可能很不想去的模块。
3、创造性的游戏分组。关注人性,把枯燥机械的分组技术变成激动人心的课堂分组游戏活动:
每学期的第一节艺术课,艺术老师各拿上一份空白模块分组表和一副扑克牌,分别去自己对应的一个教学班进行模块分组。首先由老师给全班同学详细介绍各模块的教师和专业特色,使学生对模块和老师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组织学生选课。方法规则是,每个模块最多只能有8位学生选择,那么老师就只拿8张花色一致的扑克牌出来(比如说红桃)。例如,先选“葫芦丝”模块,那么老师对全班同学说,要选“葫芦丝”模块的同学请举手。老师一看,有一二十个学生举手想选葫芦丝课程。老师就数一下举手的人数,多几个人就在刚才的8张红桃牌里增加几张另一花色的牌(若为黑色的樱花或黑桃)。然后老师打乱扑克牌顺序,牌面朝下,走到学生座位边,请他们各自抽一张牌。牌抽完后展示自己的牌面,拿着红桃的8位同学就选课成功马上登记入册完成“葫芦丝”模块选课,拿着其它牌的同学进入下一轮模块选课。
若果举手的同学刚好8位或少于8位,那么就不用发牌了,直接填表入册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可省一些时间和流程。
几轮下来,如果还有学生没有选到自己中意的课程时,老师就做做工作,安排他们到有名额空缺的模块中,并提议,他们在下学期可以优先选课。这几个略显遗憾的同学,他们委屈的心理在几次扑克牌抽签游戏中和老师的积极疏导后也能得以治愈。
二、在文化中坚守、在改革中发展,开发有文化内涵的校本课程
如今,伴随中华的崛起,中国人对中华民族文化越来越自信,运用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一)模块设置植根传统课程,有文化厚度
在当今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新时代,学校课程建设既要顺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还要适应本民族发展的需要,立足本土文化,坚守中华文脉,在传承的基础上开发体现民族特色与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
例如,我校开发的特色校本课程《中国结》和《剪纸》遵循了“工艺与设计”模块追求实用与审美的规律,侧重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以点带面去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中国传统工艺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感受工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工艺制作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制作技艺,从而养成热爱美的生活、创造美的生活的高尚情怀,养成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坚守,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模块教学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有个性温度
我们在基于学生个性特点和差异化发展的前提下在音乐体系中开设了侧重基础的《合唱一》模块与专业要求高的《合唱二》模块(校合唱团);同时也在美术体系中性开设了侧重基础体验的《剪纸》模块与专业技术要求高的《中国结》模块以及能兼容个体水平层次的《黑白画》模块课程。这些课程不仅立足课标,是对艺术人文经典的坚守、传承和推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多元一体化人性发展的价值要求。
三、尊重人性、关注课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寻求课堂改革创新,积极延展课堂的广度和深度
(一)凭基础水平高低择课程难易“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专业水平高低及潜力倾向把他们分成水平相近的几组。像音乐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选择专业突出的课程,比如《合唱二》或《葫芦丝》模块;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选择起点低一些的《合唱一》模块;没有音乐细胞也不打算从0开始的同学可以完全放弃它而选择美术模块。这一选择,便于老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利于学生个体的进步与团队的提高。因此,这种按学生专业水平高低水平实施的分层教学不仅有效而且也是高效的。
(二)依兴趣取向选音乐或美术模块“分类教学”
艺术课“分类走班教学”在高二阶段实施,学生可以一学期选美术模块,另一学期选音乐模块,也可以两期都选音乐或美术模块。这样的模块课程设置,一方面避免了上音樂课有部分“乐盲”找不到音阶,上美术课有部分“色盲”迷失方向的尴尬格局;另一方面也使选择一致、水平相当的学生走到一起,不仅使学生之间的竞争有了可比性,而且大大提高了上课效率。达到了每一堂课人人有所获,生生有进步,个个有作品的目的。
(三)分模块“走班教学”更能体现学生个性差异化发展,延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走班教学”,是针对学生艺术知识、专业能力结构和兴趣方向的不同而实施的差异化模块教学形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以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对艺术灵感的认知和对其实践操作产生更广泛的迁移,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参与艺术学习的能力,使个体才艺特质得到充分发展,延展艺术课堂对学生创新思维和人文品性塑造的广度和深度。
我校高中艺术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的策略在实践中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现代课堂中的障碍,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建构课程的人文特征与个性品质,立足课堂参与和实践,传承中华文脉,激发创新精神。这一关注人文、尊重人性的教学策略也为我校高中课程改革开启了一扇“窗”。
作者简介:文峰,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树德中学美术备课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