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慧,余艳萍,王永莉,林清兰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广东 中山,528415)
随机对照实验被认为是临床研究的金标准,但在实际应用中易受样本、时间及费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实验对象需经过严格的纳入与剔除标准,其结论推广受到限制。而非随机对照实验中存在混杂因素不均衡的缺陷,结论可信度低。目前,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已被广泛应用于非随机对照实验中,可降低混杂因素导致的选择性偏倚,保证组间基线资料的均衡可比。本研究未经严格随机化,需采用PSM法予以均衡。PSM已被证明是利用非随机对照数据进行干预效应评估时非常实用、新颖且具有创造性的一类统计学方法[1]。近年,国外医学领域应用PSM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国内类似研究少见,且PSM过程多采用SAS、Stata等软件编程,少有利用SPSS实现的报道[1-2]。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对于肌壁间及浆膜下肌瘤,手术途径主要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abdominal myomectomy,TAM),研究认为[3-4]LM在实际应用中疗效更好,但类似的研究未经严格随机化,组间协变量不匹配,使疗效评判变得复杂,无法判断组间差异是由治疗引起还是由混杂因素不均衡所致,认为结果可信度低。本研究采用PSM法对我院行TAM与LM的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匹配,对匹配后的患者更加客观地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行LM与TAM的1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M组72例,TAM组47例。肌瘤位置为肌壁间、浆膜下。收集指标包括:年龄、肿瘤数量、肿瘤最大直径、孕次、产次、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盆腔手术史。
1.2 手术方法 LM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头低臀高,放置举宫器。建立CO2气腹,穿刺Trocar,脐部置入腹腔镜。首先探查盆、腹腔,记录子宫大小、肌瘤大小及位置、数量。子宫肌瘤周围宫体部注射垂体后叶素6 U,根据肌瘤部位、体积及大小选择切口方向、长度。用单极电钩切开肌瘤包膜,深达瘤体,大抓钳牵引瘤体,单极电钩沿瘤体周围电切并分离出肌瘤,基底部双极电凝后剪断,根据剥除后创面深度选择1-0可吸收缝线双层缝合关闭瘤腔。剔除的肌瘤用子宫旋切器粉碎后取出。TAM:麻醉后取下腹部正中或耻骨联合上两横指约4 cm切口,取出肌瘤,创面用可吸收线缝合,对于肌壁间肌瘤,可浸润注射加压素20 U,以减少出血。
1.3 观察指标 术后腹部疼痛判断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于术后24 h进行评分,范围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费用、术后24 h VAS评分、术后排气时间、2年复发率。术后B超复查发现的子宫肌瘤分为两种类型:(1)术后3个月B超提示子宫肌瘤,定义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2)术后3个月B超提示正常,术后6个月B超提示子宫肌瘤,定义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术后6、12、24个月进行随访,行盆腔彩超检查。
1.4 PSM法 PSM法是将观察性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来估计研究对象被分配到两组的概率,然后从两组中选出概率相近的个体进行匹配,达到随机化标准。本研究中两组研究对象按1∶1匹配,卡钳值取0.2。
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2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19例患者中术后2年26例(21.8%)复发,复发组手术方式、肿瘤最大径、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未复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中肿瘤数量≥4的患者较未复发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复发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分析,将肿瘤数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肿瘤数量(≥4)是术后2年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随机对照试验是目前临床试验的金标准,但实际应用中因受研究对象、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伦理学等因素影响,往往困难较大,且参加试验的研究对象未经严格纳入、排除标准的筛选,使其结论的推广受到很大限制。而以PSM为特征的因果分析方法,有效利用了临床实践中存在的观察性数据,获得成本低廉,不受伦理学限制,可有效减少观察性研究的混杂偏倚、选择性偏倚。本文采用SPSS的PSM加载程序,其操作界面简单,结果清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发生在30岁以上女性的比例为20%,40岁以上的比例高达40%[5]。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子宫良性肿瘤多不行子宫全切术。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有症状子宫肌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中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可根据大小行开腹或腹腔镜手术[6]。为减少选择性偏倚,均衡组间混杂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PSM法获得匹配者,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指标PSM匹配前 LM组(n=72) TAM组(n=47)t/χ2值P值PSM匹配前 LM组(n=43) TAM组(n=43)t/χ2值P值年龄(岁)39.5±5.740.2±5.20.6080.54440.1±5.940.3±4.80.1780.859肿瘤数量(n)4.3370.0370.0001.000 <463343434 ≥491399肿瘤最大径(cm)5.3±1.66.2±2.02.5550.0125.2±1.15.4±1.30.6430.522孕次(次)1.4±0.91.3±0.80.2850.7761.4±0.71.3±0.90.2630.793产次(次)0.8±0.50.9±0.60.9360.3510.8±0.50.9±0.60.7330.465病程(月)15.3±6.314.8±8.90.3330.74016.8±6.915.6±8.60.697 0.488BMI(kg/m2)0.3970.5290.1990.655 <23.025191517 ≥23.047282826盆腔手术史0.2170.6410.0810.776 有10887 无62393536
组别住院时间(d)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h)总费用(元)术后2年复发(n)肛门排气时间(h)术后24 h VAS评分(分)LM组8.4±2.152.2±53.71.8±0.812 821.0±2 729.6913.1±3.93.1±0.9TAM组11.6±3.444.1±47.91.0±0.510 773.4±2 418.4820.8±6.25.0±0.6t/χ2值-5.1370.7315.5783.6820.073-6.780-11.209P值<0.0010.467<0.001<0.0010.787<0.001<0.001
表3 术后2年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n=119)
变量β值SE值Wald值P值OR值95%CI下限上限肿瘤数量(≥4)1.9620.51714.429<0.0017.1142.58519.580
LM因操作及技术问题,一般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我们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本研究中,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原因我们考虑:(1)切开子宫壁时应分清解剖层次,遇到血管后先凝后切,先处理肿瘤周围的血管及包绕组织,不急于挖出肿瘤,层面很重要;(2)肌瘤包膜切开后,出血部位用双极电凝全程凝固止血;术中出血时应用高清腹腔镜设备及电凝吸引设备很重要;(3)瘤腔缝合是腹腔镜手术的高难度操作,术者需具备丰富的经验;瘤腔较深时,我们采用2层或3层缝合,避免留死腔;此外,使用倒刺线可加快缝合速度。腹腔镜手术有独特的优点,如创伤小、康复快、疼痛轻,本研究中,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开腹组,且术后24 h VAS评分低,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Huff等[7]认为,腹腔镜组患者能更快地回到正常生活、工作中,随着加速康复外科在临床的发展,尤其减轻术后疼痛在加速康复外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的优点,越来越多的患者更愿意选择腹腔镜手术,但必须在成熟开展腹腔镜的医院、有成熟的团队配合才能发挥最大优势。
本研究中,术后2年119例患者中共26例复发,复发率21.8%,根据多因素分析得出肿瘤数量≥4为复发的危险因素,原因可能是≥4枚时会存在微小肌瘤,导致术后复发率偏高,这与许多研究[8-9]基本一致。手术方式并不是复发的危险因素,这与李孟慧等[8]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一般认为,腹腔镜手术中缺乏触感,术中容易残留小的肌瘤,尤其肌壁间小肌瘤,术后容易复发。本研究中两组术后2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为:(1)术前准确的超声与查体,手术指征的严格把握;(2)术者操作技术熟练、手术团队长期配合;(3)采用PSM法均衡组间一般资料,将肿瘤数量、肿瘤最大径充分匹配,减少偏倚。我们认为这样得出的结果较未匹配基线资料的结果更为可靠。Wen等[10]、Kotani等[11]分别认为术后5年、8年腹腔镜组复发率高于开腹组,我们的研究未统计远期复发情况,随访2年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李孟慧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应用PSM可显著提高组间资料的均衡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4 h VAS评分、住院时间具有明显优势,且不增加术中出血量,术后2年复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由于采用PSM,研究结果更加可靠。随着术者技术水平的提高、团队配合的熟练及高清腹腔镜设备、器械的发展,LM的优势可能会越来越大。我们认为LM可使患者更快恢复;肿瘤数量≥4是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