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遵义的绿色画卷

2018-08-25 07:42郑德忠徐春燕
当代贵州 2018年26期
关键词:遵义市全域文明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郑德忠 徐春燕

一个个生态创建、示范创建的新举措,持续改善着遵义区域环境质量,破解了资金难题,顺应了民生诉求,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今年5月,遵义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取缔乌江网箱养鱼工作,贵州的母亲河再现碧波荡漾的画面。网箱鱼退出乌江,是遵义市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实践。

近年来,遵义市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11张国家级城市名片,成为贵州省唯一“双遗产”城市(赤水世界自然遗产、海龙屯世界文化遗产),贵州省首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作为长江中上游的生态屏障,历史名城遵义,正徐徐铺开一幅生态文明的美好画卷。

生态文明建设的遵义探索

在探索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道路上,遵义市彰显了敢为人先的信心和决心,勇气和智慧。

2017年9月,市委调整遵义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龙长春,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树旺任双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先后印发《遵义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遵义市直机关2017年度“大生态战略行动”目标考核方案》《遵义市各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划分规定(试行)》。

以“河长制”为抓手,遵义市全面系统地开展了水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完成市级河长水系分布图,做到“一河一长一图”,实现挂图作战。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国控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设施委托第三方运行维护管理。同时,还率先实行水质水量核定,增强了环境监管的权威性,使县城以上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明显提升。

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拟定赤水河流域生态红线划定、水资源有偿使用、自然资源登记确权、生态补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河长制考核、工业企业节能环保考核、环保设施建设投融资改革等八项改革方案(办法)。

率先在赤水河流域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率先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率先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率先健全落实河长制等先行先试政策,为打造国家流域治理典范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为进一步明确生态环保责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遵义市创新制定实施了《遵义市中部县区环境空气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考核办法》《遵义市环境质量公布、通报及约谈实施办法》《遵义市“十大工地”、“十大道路”曝光办法》《遵义市“治污治水·洁净家园”五年攻坚行动方案(2016-2020年)》《遵义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遵义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遵义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同时将《遵义市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作为遵义市取得立法权后的首部地方立法,推进水源保护的法治化。

推动“生态良好”到“生活美好”

10座拦河坝新建投用,层层美化提升生态水体景观,流域沿线污水收集管网更加完善,为实现雨污分流奠定坚实基础……截至4月30日,计划投入23.06亿元的湘江河干、支流综合整治工程已完成11.57亿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远处望去,湘江河像穿城而过的绿色缎带,使遵义这座红色的城市更加美丽。每天,有上万市民徒步在水清岸绿的湘江河畔,湘江河和每一个遵义人息息相关。

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使遵义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图为赤水竹海湖一角。(胡世文 / 摄)

凭着实实在在的投入,遵义市从过去几年才建设一个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到现在一年建设几十个环保基础设施项目,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十二五”期间,遵义市级财政节能环保经费支出达到52.19亿元,年均增长10.2%,这一投入在全省位于前列。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期间,全市投入103亿元建设8大类共计223项环保基础设施。2016年,31个国家级重点减排工程全部建成投运,完成率100%,国控、省控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率为92.55%。

截至2017年,建成中心城区南部污水处理厂等27个城区污水处理厂项目,日处理规模58.86万吨。全市142个乡镇街道已完成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

6月5日,《2017年遵义市环境状况公报》发布。据公报显示,空气质量指数(AQI)为52,优良天数344天(其中优:183天、良:161天),优良率94.2%,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为94.92%,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4.13%。

通过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山体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全域生态旅游建设,加强河湖管理,大兴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进一步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

目前,遵义中心城区建成山体公园10个,湿地公园18个。其余县(市)7个国家级、2个省级湿地公园建设全部开工,个别公园已建成并对外开园。

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使红色遵义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遵义市委、市政府向800万人民兑现了建设生态文明、美丽遵义的庄严承诺,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进程中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赤水市实行退耕还竹或种植金钗石斛,在湄潭县大面积退耕还茶……一个个生态创建、示范创建的新举措持续改善着区域环境质量,破解了资金难题,顺应了民生诉求,推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015年5月,遵义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提出到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奋斗目标,以此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和发展的优势,持续释放绿色发展的红利。

《乌江流域山地旅游发展规划》《遵义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遵义市全域自驾车休闲露营地体系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为遵义市扎实推进全域生态旅游建设提供了遵循;通过完善旅游项目库,编印遵义市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册,全市实现旅游招商项目50个,签约资金278.95亿元。

目前,遵义会议红色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全面启动,绥阳双河洞、赤水四洞沟、桐梓杉坪、汇川海龙屯、绥阳红果树等5个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4A级景区达到23个。

到2017年底,遵义市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个,国家生态县(市)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5个,国家级生态镇38个,省级生态县(市)7个,省级生态乡镇174个,省级生态村63个,市级生态村1534个。

以生态文明创建为总抓手,以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揽,以“茶博会、辣博会、旅发会”等重大会议召开为契机,遵义全力推动精品旅游项目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遵义市全域文明
“一碗面经济”是怎么“擀”成的?——县域经济应当精于全域“链条”
请文明演绎
超越函数ex,lnx与几个导出函数公式及应用
联合全域作战:美军军力新引擎
漫说文明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雅安市关工委到遵义市考察学习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对不文明说“不”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