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 杨琳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现行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内阅读远远不够,还要有计划地扩展阅读范围,增进学生阅读量提升。如何扩展,圍绕现有语文知识点及教学要求,从追踪、扩散、寻根等方面来融入多类作品,让阅读的枝头缀满繁花。为此,结合鲁教版语文教材来探析扩展阅读教学策略。
一、利用课前预习来拓宽阅读范围
课前预习往往立足于教材篇章进行,无形中限制与学生的视野,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横向扩展。比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对于本文作者苏轼的资料,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追踪阅读,了解苏轼的生平、际遇,以及重要作品。这些任务是安排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可以查阅资料,记录摘要,搜集苏轼的相关作品,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等等。特别是有些学生从不同时期苏轼的主要作品及风格梳理上,来丰富了课外阅读的多样化,也让学生全方位了解了苏轼。
二、利用课内来延伸课外内容
初中学生阅读教学要从课内教材为起点,指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具体扩展方法如下:
一是通过节选内容向整部作品延伸。鲁教版教材中的节选文章较多,教师可以立足节选文章,适度延伸整篇,引导学生从中来拓宽阅读视野,特别是对全貌文本的阅读,来加深对节选文本的理解。比如在学习《祖父、后院和我》之前,安排学生浏览相关文学作品《呼兰河传》,让学生初步了解萧红的童年生活,从中来感受萧红的孤苦,为更准确地把握文本主题思想做出良好铺垫。同样,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可以布置林海音的其他作品,如《城南旧事》,让学生了解英子的成长历程,体味爸爸严厉与鼓励。在学习《再塑生命》时,可以拓展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真切体验到凯勒的心路历程。
二是由单一作品向其他作品进行延伸。对于课文中的名家作品,如果仅仅阅读其一,难以获得更为全面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作家作品,有目的的拓宽其他作品的阅读教学。比如鲁教版六年级上册《风筝》的教学后,作为散文,以突出手足亲情为引线,从冲突、误解到浓浓的真情流露,极具感染力。初中生对该文的理解大多不够深入,尤其是对鲁迅语言风格的了解不足,可能在阅读时感到晦涩。由此,教师可以从鲁迅的其他作品引入中来,来帮助学生了解鲁迅,感受鲁迅的文学特点。比如《朝花夕拾》就是鲁迅的散文集,其中有很多童年趣事的记录,便于学生阅读。
三是由单篇作品向同类型题材作品进行延伸。所谓同类型题材,主要源自作者身份、经历、年龄、感悟的不同,而对同类型题材的文章写作也选用了不同的写法,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对于初中学生,借助于同类型作品的阅读,来获得更为深刻的文章题旨。比如学完《我的母亲》后,教师可以引入老舍的《我的母亲》,让学生从中来探析和体味老舍与胡适两人的写作情感差异;同样,还可以拓宽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以及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亲》等相关类型文章。作为对“母亲”的刻画,不同的人所选取的视角是不同的,所蕴涵的深情却是一致的。比如胡适在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时,对童年、少年时代下,母亲的严格要求记忆尤深。同时,在对密切的深情关爱中,以其质朴、自然的语言,将母亲的优秀品质进行了表达,也深深地传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老舍在《我的母亲》写作手法中,以记叙方式来展现母亲的一生及遭遇,从而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敬爱,以及难以感激的愧疚。在语言表达上,朴素的文字注满深情,两者的对比阅读,让学生从语言特色、文体结构、情感表达上来发现异同,来增进对作者情感的细致把握。
四是从某一作品来向同一文体进行延伸阅读。教材中的文本具有不同的体裁风格,教师可以打破年级教材的限制,引导学生从同一体裁的文本阅读中来横向延伸。比如在学习《爱莲说》后,可以将《马说》、《黄生借书说》、《捕蛇者说》等文本进行横向关联,让学生从阅读中对比分析。《爱莲说》歌颂了莲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莲的高洁人格的由衷赞叹;对于《马说》,突显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对于《黄生借书说》,劝勉我们不要贪图安逸,要自我加压,努力上进。从对比分析中来归纳异同,增强学生的阅读思维力。
三、拓宽课外欣赏阅读,丰富阅读教学
阅读不仅要帮助学生提升语文能力,还要从扩展阅读中,增长学生才识。比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后,还可以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来鉴赏朱自清的散文特点;学习古诗词后,可以扩展《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从中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扩展阅读方法的融合,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使阅读教学更有效。
刘媛,杨琳,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