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高考中,作文占分比例相当大,一直是高考语文的备考重心。高考作文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感到高考作文立意不易把握、行文难以出彩。非但学生如此,许多教师也对作文教学感到无可奈何,最后退而求其次,只要求学生作文获得中上等分数即可,并不要求优秀出众。本文中笔者立足于教学实践经验,对高考作文教学做了简要的探讨
一、培养思维
写作是思维的文字表达,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写作者必须具备清晰的思维。在高考作文中频现的审题立意问题,归根结底是思维不清晰的结果。经过对历年许多高考习作的审读,不难发现,作文中经常出现偷换概念的现象,例如将“幻想”等同于“空想”“理想”“梦想”等。许多学生行文时天马行空,不着重点,只好反复使用作文命题中出现的关键词汇来显得文章并未偏题。为克服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在思维培养方面对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可深入分析优秀习作,让学生理解如何牢固地把握作文立意,如何就一个点进行合理发散而且收放自如。学生在作文时易偏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选取一个具体的点造成的,因为一开始就抓取的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抽象的东西最不易把握,最后只会越来越偏离重心。所以教师可教导学生在作文时如何就一个侧面谈深谈透,只要讲透了一个问题,就是一篇优秀作文。
二、夯实基础
作文最能体现出学生的语文基础,一些学生在语句通顺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在作文时达不到起码的“文从字顺”的要求。在高考作文阅卷中,常会发现一些修饰太过的作文,文章多用譬喻,非常华美,但是这些修饰往往经不起推敲,细细看来,其中存在着根本性的逻辑问题。这些都是语文基础不过关造成的。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各有不同,但是归根结底,高考作文考察的都是学生能否组织词句恰如其分表情达意的能力。为让学生写出好的考场作文,应当在高一、高二就悉心指导学生练好语文基本功。即使是在紧张的高三阶段,也可以通过加强语文阅读和常规练笔来强化基本功。基本功很大程度上来自语感,学生如在“读”和“写”两方面下工夫,语感自然会提升。
三、重视积累
高考作文中有许多常见例证,例如苏武牧羊、司马迁发奋著书、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等。且不说这些例证因被广泛采用而缺少新意,很多时候,还出现了例证欠准的问题,即例证不能准确地证明论点。这一现象说明学生的语文积累存在問题,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中只有这些材料,所以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论点,都引用这几个“万精油”。写作是一个典型的厚积薄发的过程,考场的几百字,要靠课下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活动来支撑。为此,语文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加强积累:一是读书积累,二是个人生活积累,三是社会生活积累。平时可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和个人生活感悟,这有助于积累写作素材。读书笔记和生活感悟是“非正式”的写作锻炼,学生平时多进行这类练习,也有助于破除僵化思维,在作文考试中更加自然而然。
四、关注现实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说的是文章应当反映当时当代的现实生活,这正是我们的高考作文教学中所欠缺的,也严重地脱离了高考作文的命题出发点。观察我们历年的高考作文,无论是从题材内容上看,还是从价值取向上看,各地的高考作文无一不是紧扣现实命题的。然而,学生自己写出来的作文却脱离了现实。高考作文要考察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认识和价值判断,这一点应当在高考作文教学中得到反映。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关注目光投向广阔的现实社会,了解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变化和总体走向,并得出自己的思考。要让学生学会胸怀世界,看实事、抒真情、吐真言,在高考作文中反映出对现实社会的严肃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学会深入思考现实问题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切不可在高考作文中出现价值观错误。
五、规范写作
我们不主张八股文式的僵化的写作方式,但是写作是有内在的规范的,语文教师平时要让学生形成按照规范写作的习惯。规范写作首先是文体的规范,高考作文对文体是有明确要求的,不强求学生一定要写某类文体,但是一旦选择了一类文体,就要符合它的规范。
高考作文教学难的问题是由许多原因导致的,其中有一部分是语文教育和高考作文命题自身的问题。但是语文教师不必气馁,高考作文归根结底还是对语文素养的考察,只要语文教师平时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表达技巧训练,提升作文水平完全是可能的。
郭丹,辽宁沈阳市第四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