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较”释义古诗之美

2018-08-24 10:52朱小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7期
关键词:雨霖比较古诗

《雨霖铃》作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以悲秋景色为基本的感情基调,上片纪别,情节层层递进,感情真挚,犹如一幅优美的离别画卷,缓慢舒展。在教学中,为了深化学生对古诗的内容、意境、情感的感悟,教师可以借助比较阅读法的特点,用“比较”释义古诗之美。

一、比较古诗意象表达,释义古诗意境之妙

理解古诗意境,品味作者情感是对古诗进行品鉴阅读的重要途径,《雨霖铃》亦是如此。在词中,诗人巧妙借助蝉、长亭、雨、兰舟、烟波、云气等多个意象,渲染了凄清、依依不舍的离别氛围。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比较阅读法,充实教学内容,借助意象的比较,释义古诗意境之妙。

北宋周邦彦著有《蝶恋花》,其中“执手霜风吹鬓影”与《雨铃霖》的“执手相看泪眼”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外古诗《蝶恋花》与《雨霖铃》进行比较阅读,强化学生对“离愁别绪”古诗意境的理解。如,在《蝶恋花》中作者借助哪些具体的意象表达了自己的“离愁别绪”,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与《雨霖铃》相比,两者有什么异同?在引导学生对两个进行初步比较阅读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两首词的离别场景进行意境再现,从而深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同一意象的不同意境进行比较阅读,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如,在《雨霖铃》中,诗人借助“晓风残月”烘托了离别的愁绪与不舍,抒发的是相恋之人的离别之苦;而在《秦月楼》中,诗人借助“晓风残月”表露了深深的故国之思。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秦月楼》进行补充阅读,引导学生在理解《雨霖铃》意境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实现高中生语文古诗品鉴能力的有效发展。

二、比較古诗语言风格,释义古诗意蕴之美

语言风格的了解与体会是学生进行古诗文品鉴的基础,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雨霖铃》教学中,为了深化学生对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语言风格的理解与感悟,教师可以搜集相同语言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同中求精,锻炼学生的古诗分析能力。

如,宋代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秦观深受柳永影响,在写作手法、语言风格上与其大同小异,借助秦观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柳永词作品语言风格的理解,从而有效实现《雨霖铃》的课堂教学目标。此外,秦观在《满庭花·山抹微云》中,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别去的依依不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比较阅读的重点定在对两首古诗语言风格、感情基调的分析。如,《满庭花·山抹微云》中哪些具体的用词可以体现作者的语言风格?在《雨霖铃》中有没有相似的表达?

在相同语言风格的比较阅读中,有助于学生借助已学的《雨霖铃》语言风格对《满庭花》进行分析,从而逐渐形成对某一类作品的规律性认识,有助于精化学生的古诗知识,提升高中生的古诗文学素养。

三、比较古诗写作手法,释义古诗叙事之巧

在《雨霖铃》中,作者以叙事的口吻将离别的情绪逐层展开,借助离别前的“寒蝉凄切、骤雨初歇”,铺设离别中的“执手相看泪眼”,进而为离别后寒秋意境的感情烘托打下基础。这种巧妙的铺设手法将作者的凄楚怅惘表现的淋漓尽致,此外,诗人还借助“今宵”“此去经年”“便纵有”将自己的感情层层推进,实现感情的宣泄。可见,作者主要是按照时序的先后进行离别场面和情景的铺设,体现铺叙中“叙”的特点。

在教材中《声声慢》也是借助了铺设的手法进行了谋篇布局,但是作者并没有向我们具体讲述愁苦的原因及事情经过,而是反复描写“愁”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声声慢》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在写作手法上进行古诗的品鉴,体会《雨霖铃》的“纵向伸展、层次递进”与《声声慢》的“横向移动、并列铺叙”。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以《雨霖铃》教学为例,探究比较阅读法在古诗课堂中的具体应用价值。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高中生总合语文素养的提升为目标,积极创新古诗教学,深化与丰富古诗教学内容,积极构建高质量的古诗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瑞芬.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04)

[2]陈晓雪.比较阅读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06)

朱小玲,山西太谷二中启航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雨霖比较古诗
雨霖铃·有一年
题庐山三叠泉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一字一句总关情
品读古诗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