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辉
农机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1农机安全监管工作重要性分析
农机监管作为农业安全生产的执法机构之一,是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赋予的权限,进行的依法履职行为。科学开展农机监管工作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在农忙时期。农机监管人员深入乡村道路、田间院落、开展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排查拖拉机违法载人、超速超载超限行驶、无牌行驶、无证驾驶和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通过对农业机械违法违规检查力度和隐患排查整治。能够消除农机事故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科学开展农机监管工作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农机监理工作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农机使用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机手专业技能,为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2农机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扶持发展农业惠农政策和农机购置补贴等优惠政策的激励引导下。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和农机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机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又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力保障了农业稳定发展。推动了农业技术集成、节本增效和规模经营。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3农机安全监管面临的困难
农机安全监管为服务“三农”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也有力的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在当下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上级领导对农机安全监管工作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大。由此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发展后劲。二是在经费上,资金短缺。导致办公条件简陋,技术装备差,监管手段单一,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严重制约了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和农机工作效率的提高。三是农机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学习培训的機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农机监理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四是农民群众对农机安全监管认识不足,一些无证驾驶与拖拉机载客等严重违法违章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农机安全监管工作进展不平衡。
4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将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4.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机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针对农机监管人员认识不足和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上级部门需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成立相关培训部门或组织。使每一位监管人员都能够接受相关的服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强化其服务观念。引导其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服务意识和能力、业务管理等综合素质。通过这些培训。也会加强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培养同事之间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工作环境,以更好地为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和农业建设服务。满足我国农机化发展形势的需求。
4.2政府部门要提供政策支持,完善保障机制。为有效促进农机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农机监管工作提供可靠的资金和政策保证。此外。政府要注意构建多元化的农机投入体系,加强农机监管资金投入的财政预算。确保农机监管过程中每一项具体事务都有充足的经费来源,工作人员都有稳定的工薪,保持稳定的农机监管体系;农机监管部门应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等机构对本部门农机监管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将农机监管工作置于农村经济发展中重要位置的高度。真正将政府的相关政策和监管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促进本部门农机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3强化措施,建立与完善农机安全监管的激励机制。措施是行动的关键。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切实依据国家有关农机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因地制宜的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监管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及考核办法。确保农机安全监管工作依法、依规、依章的有序开展。一是要建立健全由政府牵头,农机、交警、交通等相关部门依据各自的工作职责紧密配合参加的农机安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使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二是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切实站在“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共建和谐”的高度,有效解决广大乡村外出搭乘交通工具的安全性问题,同时,加大农机基础设施投入。切实有效的规划建设好农村机耕道,改善农机安全生产条件。
4.4加强宣传教育。开创农机监管工作新局面。当前,要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农机化方针政策,宣传农机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主要是《农业机械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用拖拉机及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农机监管工作的执法地位和农机监管机构职责范围及权力义务。为农机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农机监管部门要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对机手进行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如举办安全教育讲座,使全社会了解农机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农机监管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密切联系,加大自我宣传力度,引起政府对农机工作的高度重视,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为开创农机监管工作新局面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