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是戴望舒的代表性作品,诗中对“油纸伞”的描述虽然很少,但“油纸伞”的意象却是最值得人们关注和分析的重点内容。在体会《雨巷》一诗的内涵时,应更多的体会油纸伞的意象,从而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一、“油纸伞”代表江南文化
油纸伞代表的是江南传统文化,由于江南地区雨多,潮湿现象比较严重,故而油纸伞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同时,唐朝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促进文学发展,油纸伞便与石桥、梅雨和小镇等江南代表性事物共同走进文学,展示着独特的寓意。油纸伞的复古、典雅能够衬托出江南女子的婉约气质,因此,文学作品中意象经常用“油纸伞”描绘江南女子的温婉;同时,因江南的梅雨特点,油纸伞成为点缀自然环境的最好代表。
《雨巷》描绘出江南特有的人、伞、景物图像,展示着江南独特的风情。描绘丁香一样的姑娘撑着油纸伞、雨巷的寂寥、“我”慢慢地走着,诗人用寥寥数语写出凄凉、冷清的环境,而一位哀愁、温婉的江南女子撐着油纸伞走在雨中则出现在读者的脑海中。这样一幅画面中油纸伞衬托着“丁香姑娘”的心情与气质。“丁香”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有着特殊的意象,诗人用“丁香”描述一位江南女子,描述出女子的美丽、孤傲与忧愁;同时,诗人用典雅、清新的油纸伞衬托雨巷中行走的姑娘,更能够突出姑娘忧郁与温婉的气质,有强烈的画面感。
诗人利用江南的梅雨特点以及青石巷等突出故事的背景,诗歌的整体色调灰暗、沉闷,营造出压抑的环境。此时,如“丁香一样的姑娘”出现在诗人描绘的画面中,增加画面的生机,与诗人所描绘的“雨巷”形成对比,而“油纸伞”放大二者之间的对比意象。我国传统形式的油纸伞通常为浅绿、粉色、或是红色等暖色调为主,图案也与当地的民俗风情相关,在整体搭配上呈现清新的色调;诗中的整个画面中,清新的油纸伞与此时的梅雨天气、“雨巷”中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油纸伞”与“丁香姑娘”共同突出江南的特点。
二、“油纸伞”突破文化内涵
油纸伞因自身外在的美观和具有实用价值,与文学紧密联系,进而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油纸伞在人们的心中象征着平安团圆、典雅、幸福,而其被广为流传的意象则是浪漫和爱情。无论是在小说中、亦或是神话故事中,油纸伞都是男女主人公联系的纽带,常常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在各类文学作品中,经常是一场雨将男女主人公带到相同的避雨场所中,二人在雨中相识,并且只有一把油纸伞,将后续情节的发展变得合理且自然,《白蛇传》的发展情节则与此类似。现代文学作品中,《雨巷》同样是运用“雨”和“伞”描述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与传统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雨巷》中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突然且短暂,最后男女主人公没有任何交集,而油纸伞在传统文学作品中“爱情催化剂”的功能也随之消失。对比《白蛇传》与《雨巷》会发现,油纸伞在两部作品中的作用有很大差别,《白蛇传》中只有一把油纸伞,将男女主人公联系在一起,并推动二人爱情的发展,油纸伞在这样的作品中则代表着浪漫和爱情。而在《雨巷》中,“我”与女主人公各自有一把油纸伞,彼此不需要对方提供油纸伞,便也难以在这样的场景中产生交流,一人一把油纸伞形成两个独立且封闭的空间,很难融合到一处,最终擦肩走过,没有成为一段佳话。
三、诗人借“油纸伞”表达封闭自卑的心理
《雨巷》是通过分析其意象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体会诗歌的真正含义、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从而增加学生对《雨巷》和诗人戴望舒的了解。语文教学中对《雨巷》的分析可以分为两种,第一,“丁香姑娘”是诗人的想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和《雨巷》的创作背景,将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理解为对人生、对革命表现出的情怀。第二,将其理解诗人的爱情故事。这是《雨巷》教学中的难点,难以判断诗歌中的内容是否是诗人描述自己与施绛年的感情。但是,能够确定的是《雨巷》是以诗人与施绛年的情感为全诗的感情线,是因戴望舒爱恋的施绛年并没有对诗人产生情愫,没有给予诗人期待的回应,导致诗人心中的苦闷加深,进而教师引导学生将诗歌理解为诗人遇到的爱情挫折。一人一把油纸伞下的两个封闭空间,描述的是诗人从小到大的生理伤害、以及家庭和学校生活留下的心理伤害,导致诗人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自卑等情绪,封闭自己的内心,进而养成诗人忧郁的气质,并在《雨巷》一诗中表现出自身的封闭、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讲解《雨巷》的过程中,应注意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对《雨巷》做出全面的解说。
赵云峰,山东邹平县长山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