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儒,余垒,张海德
(海南大学食品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它的应用领域从合成化学和催化反应扩展到分离纯化、功能材料、资源环境等诸多领域[1-3]。1951年,Hurley等把N-烷基吡啶加入到在AlCl3中,随后加热这两种固体混合物,发现可以形成透明澄清的液体,即氯铝酸盐离子液体AlCl3-[EPy][Br],这是室温离子液体的雏型[4]。在这之后,各类离子液体相继合成,尤其是功能性离子液体越来越被学者们关注。离子液体主要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或有机阴离子组合而成。离子液体阳离子类型见图1。
图1 离子液体阳离子类型Fig.1 The cationic type of ionic liquid
如图1所示,其中阳离子类型主要是吡啶、咪唑、季磷、季铵等;阴离子类型有 BF4-、PF6-、CF3COO-、NO3-、ClO4-、Cl-、Br-等[5-8]。
离子液体双水相(ionic liquid aqueous two-phase system,ILATPS)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极有前途的分离新技术[9-11]。王伟涛等[12]运用[C4mim]Br-K2HPO4双水相提取木瓜蛋白酶,酶活性回收率高达91.20%。刘曼[13]运用[C4mim]BF4-(NH4)2SO4双水相萃取红酒中的痕量氯酚类物质,加标回收率为87.73%。这些研究都表明此技术有很好的用途。
对于亲水有机溶剂/盐双水相系统,研究其液/液/固边界线,可以测定双水相中各成相剂的含量,为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做准备。南二龙[14]以乙醇-(NH4)2SO4体系的液/液/固边界为例,测定了体系中乙醇和(NH4)2SO4的含量。然而,现阶段关于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的液/液/固边界线的研究报道很少。
由于离子液体具有蒸汽压低、可操作温度范围宽、热化学稳定性高等独特的理化性能[15-17],很适合用作分离提纯的溶剂。相对于由聚乙二醇组成的双水相,离子液体双水相的体系黏度低、不易乳化、分相速度更快[18-19]。但是离子液体价格却相当昂贵,它是决定ILATPS萃取技术成本的关键因素,而液/液/固边界线是此技术能否应用的基础。
关于离子液体合成的研究,多是咪唑类,而对于吡啶氯盐离子液体合成的研究较少。徐维元[20]合成的N-辛基咪唑溴盐,产物得率为79.8%,且合成工艺较繁琐;付林林[21]运用两步法合成[BPy]NO3、[BPy]BF4吡啶类离子液体,合成过程成本较高、时间较长。因此,从吡啶氯盐离子液体的合成开始研究,并将其运用于[CnPy]Cl(n=2、4、6)-K2HPO4双水相体系,探究其相图及液/液/固边界线,以此判断3种N-烷基吡啶氯盐的成相能力,可在此类双水相萃取系统的实际应用时,提供相图成相范围选择的依据。
乙酸乙酯、吡啶、K2HPO4(均为分析纯):广东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1-氯乙烷、1-氯丁烷、1-氯己烷(纯度>98%):阿拉丁化学试剂公司;试验用水为超纯水。
FA 2104电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RE-2000A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DF-2A集热式磁力搅拌器:常州申光仪器有限公司;WH-866旋涡混合器:太仓市华利达实验设备有限公司;Q100差示扫描量热仪:美国TA Instruments公司;SH 220石墨消解仪:济南海能仪器有限公司。
1.2.1 系列N-烷基吡啶氯盐的一步合成法
参照彭全明等[22-24]方法,安装回流装置,将吡啶和氯代烷(CnH2n+1Cl,n=2、4、6)按一定摩尔比加入到2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0 mL乙酸乙酯做溶剂进行合成反应。合成反应后待温度冷却至室温,观察到烧瓶内出现分层现象,烧瓶底部有晶体析出,将反应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过滤掉上层溶液,将下层固液混合物放入旋转蒸发仪,经旋蒸后得到粗产品,用乙酸乙酯洗涤粗产品3次后,将产物真空干燥48 h,得到白色固体物质,即为N-烷基吡啶氯盐。N-烷基吡啶氯盐的一步合成法见图2。
图2 N-烷基吡啶氯盐的一步合成法Fig.2 The one-step synthesis method of N-alkyl pyridine chlorine salt
1.2.2 DSC表征吡啶氯盐产物
运用Q100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3种吡啶氯盐产物熔点,设定检测温度在0℃~200℃范围内,升温速率为10℃/min,以此判断产物纯度。
1.2.3 双水相相图的测定
参照高向阳等[25]方法,测定相图:在25℃的体系环境下,采用清-浊点辅助相图制作法测定吡啶氯盐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的双节线。进一步选取适当的点配制相应浓度的溶液体系,绘制三角相图。分别量取质量分数为 50%的 [C2Py]Cl、[C4Py]Cl、[C6Py]Cl溶液放在10.0 mL小试管中,用移液枪逐滴向小试管中滴加质量分数为35%的K2HPO4溶液,用旋涡混合器振荡,观察到体系出现浑浊点为止。在分析天平上称量后计算出吡啶氯盐离子液体溶液和K2HPO4溶液在浑浊点时对应的质量分数。随后向已浑浊的双水相体系中逐滴加入超纯水,观察到体系又变澄清为止,即出现清点。准确称量后,再向试管中滴加质量分数为35%的K2HPO4溶液,至体系再次变浑浊为止。依次交替加入超纯水和K2HPO4溶液,计算每一个清点、浊点对应的质量分数。
1.2.4 相转变法绘制液/液/固边界线
采用相转变的方法测定液/液/固边界线[26]。取一定质量的K2HPO4,称其质量m0,加入质量为m1的超纯水,振荡,使盐充分溶解,溶液澄清。然后逐滴加入吡啶氯盐[C2Py]Cl、[C4Py]Cl、[C6Py]Cl,每次滴加后,在旋涡振荡器上充分混匀。当体系由澄清变得浑浊时,说明体系最终会形成双水相。继续加吡啶氯盐,直到体系刚好出现沉淀为止,称量并计算加入到体系的吡啶氯盐的总质量m2。利用公式(1)、(2)计算出每一个点的坐标(XS,YIL),依次重复试验。整个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恒温水浴槽中进行,称量时尽量擦干水分,避免水分带来误差。各组分含量计算公式:
式中:m0、m1、m2分为加入到体系的 K2HPO4的质量、超纯水的质量、吡啶氯盐的质量,g;XS为K2HPO4的质量分数;YIL为吡啶氯盐的质量分数。
每一组(Xs,YIL)都是液/液/固边界线上的一点,在直角坐标系中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液/液/固边界线。
1.2.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分析数据,Chemical Draw、Origin8.5绘图,每组试验均重复3次。
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配料摩尔比等因素对吡啶氯盐产物得率的影响。
2.1.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1 温度对N-烷基吡啶氯盐得率的影响
反应温度是影响反应速度及得率的重要因素[27],反应温度对N-烷基吡啶氯盐得率的影响见图3。
图3 反应温度对N-烷基吡啶氯盐得率的影响Fig.3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 yield of N-alkyl pyridine chlorine salt
由图3可知,在60℃~8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自由基数量大增,反应速度加快,N-烷基吡啶氯盐得率增加,在80℃时N-烷基吡啶氯盐得率达到最大值92.45%。80℃之后,N-烷基吡啶氯盐得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可能是因为反应温度太高,导致部分反应物和溶剂分解,从而使N-烷基吡啶氯盐得率下降。所以,N-烷基吡啶氯盐合成的适宜温度选择80℃。
2.1.1.2 时间对N-烷基吡啶氯盐得率的影响
时间对N-烷基吡啶氯盐得率的影响见图4。由图4可知,在36 h~72 h的时间范围内,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反应进行得越完全[28],N-烷基吡啶氯盐得率逐渐增加,且在72 h时得率达最大值91.77%。72小时之后,N-烷基吡啶氯盐得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可能是因为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长时间的高温加热导致部分反应物和溶剂分解,从而使N-烷基吡啶氯盐得率降低。所以,N-烷基吡啶氯盐合成的时间选择72 h较为适宜。
2.1.1.3 配料摩尔比对N-烷基吡啶氯盐得率的影响
配料摩尔比对N-烷基吡啶氯盐得率的影响见图5。
图4 时间对N-烷基吡啶氯盐得率的影响Fig.4 The influence of time on the yield of N-alkyl pyridine chlorine salt
图5 配料摩尔比对N-烷基吡啶氯盐得率的影响Fig.5 The influence of dosing molar ratio on the yield of N-alkyl pyridine chlorine salt
由图5可知,当原料配比等于计量比时,产物得率并不是最大值,当吡啶或氯代烷少量过量时,都能提高产物得率。配料摩尔比(吡啶∶氯代烷)=1.0∶1.2时产物得率达最大值91.96%。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当进配比等于计量系数比时,两种原料此时都可能没有完全反应,因而造成目标物得率较低;而若当其中一种原料过量,此时另一原料反应程度将接近完全反应,因而目标物得率就会提高[29]。当进料摩尔比为1.0∶1.2时吡啶反应接近完全,N-烷基吡啶氯盐得率最高。当进料摩尔比在1.0∶1.4之后,氯代烷过量较多,会发生副反应,导致N-烷基吡啶氯盐得率下降。当吡啶过量较多时也会生成副产物。所以,N-烷基吡啶氯盐合成的适宜配料摩尔比为1.0∶1.2。
2.1.2 正交试验结果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配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合成工艺。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设计见表1,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及结果见表2。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in the orthogonal array design
表2 一步法合成N-烷基吡啶氯盐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及结果Table 2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scheme and results of the synthesis of N-alkyl pyridine chlorine salt by one-step method
由表2中的极差R分析可得,各个因素对N-烷基吡啶氯盐合成的影响程度依次是配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最优工艺组合为A2B2C3,即反应温度80℃、时间 72 h、配料摩尔比(吡啶∶氯代烷)为 1.0∶1.2。
2.1.3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
运用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s
由表3可知,因素A、B、C不同水平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配料比均对吡啶氯盐得率有显著影响。
通过Duncan新复极差法深入分析各显著因素不同水平间的差异,分别对A、B、C三因素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4。
表4 A、B、C三因素三水平N-烷基吡啶氯盐得率均值的多重比较Table 4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yield of N-alkyl pyridine chlorine salt at different levels of factor A,B,C
由表4可知,A2水平对吡啶氯盐得率的影响显著高于A1、A3水平,所以A2作为A因素的最优水平。B2水平显著高于B1、B3水平,所以B2作为B因素的最优水平。C3水平显著高于C2水平,C2水平显著高于C1水平,所以C3作为C因素的最优水平。因此,最终确定最优合成工艺组合为A2B2C3,即反应温度80℃、时间72 h、配料摩尔比(吡啶∶氯代烷)为1.0∶1.2。
在最佳合成条件下进行3批次的验证试验,平均产物得率为90.80%,与正交试验的最高得率91.66%很接近,相对误差为0.94%。理论值与试验值一致性良好,而且收率稳定,重现效果好。
DSC曲线图见图6。合成的[C2Py]Cl为白色固体,得率92.42%。由图6(a)知,对应DSC图上仅在127.77℃有1个吸热峰,所以[C2Py]Cl的熔点为127.77℃,再经石墨消解仪验证熔点,石墨消解仪测得熔点为127℃~128℃,因此产物纯度理想。
图6 [CnPy]Cl(n=2、4、6)的DSC曲线图Fig.6 The DSC curve of[CnPy]Cl(n=2,4,6)
合成的[C4Py]Cl为白色固体,得率90.07%。由图6(b)知,对应DSC图上在100.35℃和131.98℃有2个吸热峰。查阅相关文献可知,离子液体极易吸潮,100.35℃为水峰,表示[C4Py]Cl在此阶段失去水分子[30]。131.98℃为 [C4Py]Cl离子液体由固相转变为液相的吸热过程,再经石墨消解仪验证熔点,石墨消解仪测得熔点在130℃~132℃,因此产物纯度较理想。
合成的[C6Py]Cl为淡黄色蜡状固体,得率85.67%。由图6(c)知,对应DSC图上88.59℃有1个吸热峰,88.59℃为[C6Py]Cl离子液体由固相转变为液相的吸热过程,经石墨消解仪验证熔点,石墨消解仪测得熔点为88℃~89℃,因此产物纯度较理想。
试验中运用Merchuk方程关联体系的双节线数据,并绘制体系的三角相图。
式中:a、b、c为方程拟合参数,利用浊点数据的最小二乘回归算出。wil和ws分别代表[CnPy]Cl和K2HPO4的质量分数,%。Merchuk方程的形式简单,较好地运用于离子液体/盐双水相体系的双节线数据的关联,且关联效果较好[31]。分别以吡啶氯盐离子液体、K2HPO4、水为3个顶点,制作三角相图,如图7所示。
图7 25 ℃温度下[CnPy]Cl(n=2、4、6)-K2HPO4双水相体系三角相图Fig.7 Triangular phase diagram for[CnPy]Cl(n=2,4,6)-K2HPO4system at 25℃
由图7(a)、7(b)、7(c)可得,双节线是单相区与双相区的临界线,表示双水相达到平衡时,上下相与总组成的关系[32]。双节线左侧是单相区,此时溶液是均一的相,无分层现象。双节线右侧为双相区,是无限个不同浓度组成的两相系统,上相是[CnPy]Cl富集相,下相是 K2HPO4富集相。相关系数(R2)、标准偏差(sd)和方程参数见表5。
表5 25℃时[CnPy]Cl(n=2、4、6)-K2HPO4体系双节点关联结果Table 5Binodal correlation results of[CnPy]Cl(n=2,4,6)-K2HPO4system at 25℃
通过测定25℃温度下[CnPy]Cl(n=2、4、6)-K2HPO4双水相体系的液/液/固边界点来研究不同碳链长度的影响,并进行了线性拟合,通过分析回归系数进行线性判断。
在15、25、35℃温度下,通过测定[C4Py]Cl-K2HPO4双水相体系的液/液/固边界点来研究体系温度的影响,并分析双水相线性液/液/固边界线的特点。
2.4.1 离子液体侧烷基链长度对液/液/固边界线的影响
试验中分别加入[CnPy]Cl(n=2、4、6)3种不同离子液体,使体系出现液/液/固边界,线性分析见表6,25℃温度下离子液体侧烷基链长度对液/液/固边界线的影响见图8。
图8 25℃下离子液体侧烷基链长度对液/液/固边界线的影响Fig.8 The influence of the length of ionic liquid side alkyl chain on liquid/liquid/solid boundary line at 25℃
由图8、表6可知,当[CnPy]Cl侧烷基链长度n=2变为n=6时,液/液/固边界线的斜率由-1.1258降低到-1.308 9,截距由 59.090 6 变为 75.502 9,[C6Py]Cl体系的液/液/固边界线较其他的远离坐标原点。
表6 25 ℃下 [CnPy]Cl(n=2、4、6)-K2HPO4液/液/固边界线的线性关系Table 6 The liquid/liquid/solid boundary linear relationship of[CnPy]Cl(n=2,4,6)-K2HPO4at 25 ℃
从相关资料上可知,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3种离子液体的极性顺序为[C2Py]Cl>[C4Py]Cl>[C6Py]Cl[33]。因为离子液体/盐双水相体系,是离子液体与无机盐竞争水分子而形成的[34]。极性越大的离子液体,它与水分子结合的能力就越大。因此当它形成双水相体系时,达到液/液/固边界所需的量就越少。斜率越大,代表相应的离子液体越易与水分子结合,从而被盐析出来形成双水相就越难。所以成相能力大小顺序为:[C6Py]Cl>[C4Py]Cl>[C2Py]Cl。
2.4.2 体系温度对液/液/固边界线的影响
分别在 15、25、35℃下,测定[C4Py]Cl-K2HPO4双水相体系的液/液/固边界线。线性分析结果见表7,[C4Py]Cl离子液体对液/液/固边界线的影响见图9。
图9 15、25、35℃下[C4Py]Cl离子液体对液/液/固边界线的影响Fig.9 The influence of[C4Py]Cl ionic liquid on liquid/liquid/solid boundary line at 15,25,35 ℃
表7 [C4Py]Cl在15、25、35℃下液/液/固边界线的线性关系Table 7 The liquid/liquid/solid boundary linear relationship of[C4Py]Cl at 15,25,35℃
由图9、表7可知,[C4Py]Cl在 15、25、35℃下时,液/液/固边界线的斜率分别为-1.060 0、-1.181 5、-1.236 8,斜率依次降低。此种变化可以通过以下原理解释:温度的升高能破坏吡啶氯盐离子液体和水之间形成的氢键。与此同时,温度的升高使K2HPO4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这两个方面的联合作用使得斜率降低。斜率越小,意味着吡啶氯盐离子液体越容易被盐析出来,就越容易形成双水相[35]。因此斜率可以用来判断各种离子液体形成双水相的能力。[C2Py]Cl、[C6Py]Cl验证了同样的规律。
由表6、表7可得,3种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的液/液/固边界点线性相关系数R2均高于0.998,标准偏差sd均小于2%,说明临界点为一次线性相关。侧烷基链长度和体系温度的改变,使得3种体系液/液/固边界线的斜率K和截距C均不一样,说明不同离子液体形成双水相体系的能力不同。
通过分析液/液/固边界线,可知只在双水相系统中才存在此线性边界。液/液/固边界线是在体系由液/液两相变成液/液/固三相时才出现的,因此可用来表征特定的双水相。对于不同种类的离子液体与同—种盐溶液形成的双水相体系,可用斜率作为判断其成相能力的标准。
1)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合成条件的优化,确定系列N-烷基吡啶氯盐合成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80℃、时间72 h、配料摩尔比(吡啶∶氯代烷)=1.0∶1.2,及溶剂乙酸乙酯用量 100 mL。[C2Py]Cl、[C4Py]Cl、[C6Py]Cl这3种吡啶氯盐产物得率分别达:92.42%、90.07%、85.67%,且产物均经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并经过石墨消解仪验证熔点,杂质峰很少,表明已经合成了较纯的目标物。
2)在25℃下利用清-浊点辅助法测定[CnPy]Cl(n=2、4、6)-K2HPO4体系的双节线,制作三角相图,并用Merchuk经验方程拟合双节线,相关系数R2均在0.996以上,关联结果成功。
3)分别测定了在15、25、35℃下的[CnPy]Cl(n=2、4、6)-K2HPO4双水相体系的液/液/固边界线并进行了线性拟合,3种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的液/液/固边界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高于0.998,结果理想。
将合成的N-烷基吡啶氯盐成功运用于双水相体系。通过对液/液/固边界线的研究,探讨不同碳链长度的N-烷基吡啶氯盐形成双水相的能力。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侧烷基链长度和体系温度的改变,使得液/液/固边界线的斜率K和截距C不尽相同,可用此斜率判断不同吡啶氯盐离子液体形成双水相的能力,为进一步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