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二科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盆腔炎属于妇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它是指名女性患者的生殖器和周围组织出现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腹痛、白带增多和低热起伏等[1]。临床上将盆腔炎分为两种,即急性和慢性,患者出现慢性盆腔炎的原因就是在急性盆腔炎的进行治疗时不彻底造成的,而一旦患者由急性盆腔炎发展为慢性盆腔炎,不仅治疗难度增大,严重时会造成患者不孕[2]。因此,在患者出现急性盆腔炎时就需要及时对症治疗,防止恶化。基于此,本文探究了中医汤药在反复发作性盆腔炎患者中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反复发作性盆腔炎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和住院顺序,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6例,实验组患者47例。实验组年龄22到49岁,平均年龄(35.6±3.5)岁,病程3个月到5年,平均病程(2.5±2.4)年,文化程度:高中以下27例,大专以上20例;对照组年龄23到50岁,平均年龄为(37.6±3.5)岁,病程3个月到6年,平均病程(2.15±2.3)年,文化程度:高中以下25例,大专以上22例。患者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第八版的诊断标准,均表现为腹部疼痛、腰骶部酸痛并伴有月经失调、白带增多等症状[3];(2)经妇科检查后显示患者的盆腔附件增厚,或盆腔呈后位、轻压痛;(3)患者经过B超检查后显示,患者的输卵管增粗或有积液,附件炎性包块。患者排除标准:(1)严重器官病变史;(2)严重意识障碍和认知障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年龄、病史、学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中46名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患者静脉注射甲硝唑,一天一次,一次1g,并口服泼尼松5mg,每日口服3次,停药后应逐渐减量,持续治疗一个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1.2.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汤药进行治疗,主要治疗手段包括中药灌肠和微波治疗。中医的组方为大血藤、败酱草、黄柏、丹参、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等。上药水煎浓缩至置于灌肠袋内,温度37°,高位保留灌肠,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配合立式微波05型治疗,将探头放置患者盆腔上方2到4厘米的位置,局部温热的程度要取决患者的舒适度进行调节。每次进行的时间为30分钟,治疗周期一般为10天,需要进行两个周期的治疗,每天一次,持续治疗一个月。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4],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有效: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但有一定的压痛感;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一个月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9.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n,(%)]
实验组组中仅有一名患者复发盆腔炎,明显小于对照组的9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疾病之一此病发病机理为女性的生殖系统的自主抵抗机能遭到破坏,使得一些致病菌和炎性反应因子在体内迅速繁殖,破坏人体机能,使得身体出现疾病,具有迁延及反复发作的特点。反复发作性盆腔炎会出现白带增多、腰痛、下腹部疼痛,并时常伴有疲劳和低热的症状,此病发病时间较长,且病情较为顽固,因此难以治愈。西医上治疗盆腔炎多使用药物治疗,不仅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临床疗效并不显著,且患者的复发几率较高。中医上认为妇女在生育后,身体较为虚弱,抵抗力较差,极易出现病邪入体。因此,在中医上治疗原则就是活血化瘀、止痛和清热解毒,兼顾扶正固本。中医中使用较为广泛的疗法就是中药灌肠和微波治疗,本文中针对盆腔炎的湿热瘀结的病机,使用了中药灌肠疗法,其中中药中的大血藤、败酱草、黄柏、丹参、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能够气爪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的作用,通过灌肠,可以促进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并且解除输卵管粘连,促进炎症吸收[6]。而微波疗法是利用生物热能效益,利用微波照射让病灶中的分子高速摆动,以此产生热能让患者的局部组织能够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微波疗法能够控制受热面积和温度,让组织均匀吸收能量,因此疗效较为显著。
本文中对实验组患者了进行了中药灌肠和微波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了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结果为治疗一个月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9.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中仅有一名患者复发盆腔炎,明显小于对照组的9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实验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中医汤药治疗反复发作性盆腔炎具有显著疗效,且复发率低。
综上所述,中医汤药疗法在治疗反复发作性盆腔炎患者上有显著疗效,且能够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