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江油 621701)
机械通气是危重病人的重要的救治手段之一。呼吸机与患者连接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有创正压通气和无创正压通气。机械通气治疗的目标包括生理目标和临床目标两种。相对来说,临床目标对于机械通气的指导作用更加直接。但其实生理目标和临床目标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割分的[1]。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利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现将本次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选取研究对象100名,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名);研究组中男性27名,占54%,女性23名,占46%,年龄在26~69岁之间,平均年龄(39.67±4.73)岁;对照组中男性29名,占58%,女性21名,占42%,年龄在27~70之间,平均年龄(40.18±4.52)岁。本次100名研究对象经检查均为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需要护理,本次研究经我院批准后实施,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不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对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具体如下:保证患者所在病房干净整洁,集中进行各项检查等,且尽量降低噪声,减少对患者的打扰;保证患者的个人卫生和舒适的体位;密切观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随时准备好急救物品等,按时检查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同时注意观察管道,防止出现管道滑脱、扭曲等现象。
1.2.2 研究组 对该组患者进行创新护理,具体如下:(1)根据临床路径法制定护理路径表,确定护理流程,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特级护理、基础护理、病房、重点环节、急救药品以及文书,表中要写清护理的时间、班次、方式、人员数量、流程等具体事项,护理人员每天严格按照表中的具体内容进行护理,每天结束后找出当天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讨论相应的改善措施,商量结束后将结果交给质量控制小组;(2)优化护理流程,主要是病房环境、急救、护理人员的分配三个方面,要对值班的护理人员做好工作安排,可以将工作经验丰富的和经验较少的护理人员放在一起,这样可以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对患者进行划分,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随时准备好药物等急救物品,这样能够增加患者抢救成功的机率;针对ICU不同的疾病详细制定对应的抢救流程,主要是值班人员的配置、相关物品的放置、医生等;(3)成立质量监控小组,共三人,一名护士长和两名主管护师,其中护士长为该小组组长,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为最终目标;结合护理路径表与优化流程制定护理管理流程,并进行审核。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如下指标:(1)护理质量:依照护理质量评分标准设计问卷,内容包括特级护理、基础护理、病房、重点环节、急救药品、文书6个方面,共30项,满分120分;(2)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涉及到计数(卡方检验)与计量(t检验)资料的处理。数据处理完成以后,用P<0.05来表示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研究组每一方面的评分和总评分都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
表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比
研究组50例中共有4例并发症,1例溃疡,1例声带受损,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对照组50例中共有13例并发症,4例溃疡,2例声带受损,5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肺不张,发生率为26%,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优质护理是确保手术效果、患者恢复状况的关键,是避免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措施。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利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护理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利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