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藻雪
(四川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肛肠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痔疮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肛肠疾病,具有病情反复迁延,治疗难度较高等临床特征[1]。重度内痔作为其中的常见性疾病,主要以出血、痔核脱垂为临床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2]。目前,临床上治疗重度内痔的方法主要为外科手术,PPH术与TST术又是手术治疗的常用方法,为分析TST术与PPH术治疗重度内痔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通过给予重度内痔患者以上两种手术治疗措施,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探讨适合用于临床治疗的理想方案。
将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月接收的96例重度内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常规组:27例男,21例女;年龄22~73(49.4±5.6)岁;病程1~13(9.6±2.4)年;研究组:29例男,19例女;年龄23~75(49.7±5.5)岁;病程1~14(9.9±2.4)年。研究纳入对象经临床检查,确诊为Ⅲ度、Ⅳ度内痔患者,所有患者都符合相关的医学伦理审核标准,且签有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合并有严重的心、肾、肝功能障碍或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灌肠治疗和腰骶联合麻醉,取截石位,进行皮肤消毒,并在术前半小时采用抗生素防感染治疗。常规组采用PPH术治疗,在患者肛门上方2cm处采取四针缝合法牵开肛缘,插入扩肛器。对于难以插入扩肛器的患者,可使用石蜡油润滑肛道,直至齿状线进入为止,并进行固定缝合,充分暴露直肠黏膜。在齿线状上方使用缝合线荷包缝合黏膜及其下层,旋开吻合器,在缝合线处植入底钉座,并收紧缝合线进行缝合。将缝合线打结后在吻合器侧孔引出荷包线,旋紧吻合器,直至出现阻力,再进行切割,最后取出吻合器,进行止血、引流和包扎处。研究组采用TST术治疗,明确患者的痔核数量和具体位置,将肛门镜置入扩张后的肛门内,并拔出内筒,暴露黏膜后,固定肛门镜。根据患者黏膜松弛性,确定缝合位置,并采用可吸收线进行缝合,拉紧和打结。打结后在吻合器侧孔引出荷包线,旋紧吻合器至出现阻力,可进行手术切割,取出吻合器进行止血、结扎,最后再取出肛门镜,进行引流、包扎。
观察、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体征有所恢复;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征基本恢复正常。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n,±s)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n,±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常规组 48 30.6±5.8 8.9±4.1 3.5±0.5研究组 48 25.4±4.1 6.8±3.7 2.7±0.6 t5.07 2.63 7.10 P 0.00 0.01 0.00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常规组中复发3例,肛门狭窄4例,研究组中仅1例复发,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4.6%)明显高于研究组(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内痔作为肛周疾病中的常见病,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肛垫下移,重度内痔则多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临床上常以外科手术为治疗重度内痔的主要措施。传统的内痔手术多为内剥外切法去除痔核,PPH术作为临床中常用的传统手术疗法,因手术切除吻合部位留有环形吻合钉,术后疼痛和不适感较为明显,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和术后生活[3]。因而,选择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改善重度内痔患者的手术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以重度内痔患者为试验对象,对其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少于常规组,且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表明TST术治疗重度内痔,既能有效节省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术后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主要原因在于TST手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根据患者痔核数量及大小,合理调整痔上黏膜切除范围,保留痔核间黏膜桥和正常肛管黏膜,且减少了植入的钛钉量,减轻了直肠肛管组织结构的损伤程度和对肛门精细控便能力的影响,降低了术后肛门坠胀感激肛管狭窄的发生几率[4-5]。因此,TST术更符合现代痔疮疾病手术微创化的治疗理念。
综上,TST术治疗重度内痔,能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适合用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