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亚东
(宿迁市宿豫区大兴镇医院 江苏 宿迁 223800)
阑尾炎作为临床外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疾病高发人群多为20岁左右青少年,患者在患病后常出现右下腹腹痛、压痛、反跳痛以及体温升高等症状。传统阑尾炎切除术采用开腹法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除,此过程极易引起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1]。因此,如何研究一套安全有效的基层阑尾炎患者治疗方案已作为研究热点得到社会普遍关注。本文将探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并加以评价,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阑尾炎诊断标准确诊为阑尾炎。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他们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18~45周岁,平均年龄(30.1±3.2)岁;患者阑尾炎症状类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5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3例,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12例,慢性阑尾炎10例。研究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18~45周岁,平均年龄为(30.7±3.8)岁;患者阑尾炎症状类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3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7例,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12例,慢性阑尾炎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相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可进行对比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手术选取患者右下腹为切口处,切口长约3~6cm,手术结束后使用4号丝线对患者切口处进行缝合。
1.2.2 研究组方法 研究组应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选择不同切口方式,切口长约2~4cm。进入腹腔后选择纱布对伤口进行保护,可选择小拉钩相互对拉方式以此拓宽手术视野,若患者体内渗出大量脓液和液体可选择内置引流管或者无菌纱布吸收,此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生理盐水对冲洗,以防留有炎症在患者腹腔体内扩散[2]。对阑尾组织切除后进行残端包埋,仔细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后选用4号丝线对切口进行缝合处理。若遇阑尾穿孔或化脓患者,应在切口缝合前选用生理盐水或者双氧水进行冲洗后再进一步缝合处理。手术结束待患者完全麻醉药清醒后,嘱患者进行适当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道功能的进一步恢复。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术中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指标(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0分为痛、10分为剧烈疼痛。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χ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术中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s)
组别 人数 手术时间(min)手术切口长度(cm)术中出血量(ml)对照组 50 76.54±1.33 6.2±1.0 17.67±2.17研究组 50 35.17±0.21 2.6±0.5 6.67±2.33 t/ 12.783 15.232 17.926 P/ <0.05 <0.05 <0.05
研究组患者术后10min、3h、6h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人数 10min 3h 6h对照组 50 6.5±1.3 4.2±1.0 2.6±0.7研究组 50 3.7±0.8 2.6±0.5 1.3±0.3 t/11.892 13.829 13.829 P/<0.05 <0.05 <0.05
传统阑尾炎切除手术多因手术切口大、术后极易发生感染、患者恢复时间较长等限制性因素在基层医院开展中存在困难,而新颖腹腔镜切除术同时对治疗设备与技术提出较高要求也难以顺利开展。小切口手术可在手术操作中极大减小手术创伤,减少出血量及切口感染风险,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与伤口愈合[3]。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对阑尾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可通过开展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改善术中情况并降低VAS指数,帮助疾病恢复,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